水乡画卷中的和硕

时间:2022-09-06 09:21:20

和硕人用智慧培育着他们的山,他们的水,于是,山有了灵性,水有了灵性;和硕人用思想的火花燃烧着他们的山,他们的水,于是,山也抒情,水也抒情……

和硕,因年轻、美丽、婀娜的金沙滩而远近闻名。中国的版图上,和硕只是一个小小的逗点,而举世无双的博斯腾湖却神奇地在荒漠之中孕育了金沙滩。因此,当沧桑而又辉煌的历史之页掀到了21世纪的时候,和硕这个名字就开始灿烂起来,让人们总是不停地在谈论,可见她魅力无穷。因为人们在看不够的同时,还没有把她弄明白,就要来欣赏,要来探寻,并在探寻中获得美的享受。

和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危须国故址,是通往南疆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古墓、古城、古烽燧和古建筑环城四周,这是古代勤劳勇敢的成吉思汗的后裔创造的古人类文明之结晶。21世纪的和硕人在此基础上延续了古人类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深化了和硕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共存的美好夙愿。

公元1098年,蒙古族部落散居的游牧民来到金丝特,他们在这里扎下蒙古包,开始了游牧生活。在他们游牧的地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野生榆树林,是金丝特唯一的一片绿地,就是这片榆树林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之后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苍劲而挺拔,确实令人难以想象。因为这片绿荫恰恰就在荒山、沙漠、戈壁之中,古人和今人给予绿树生存的权利,因而,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和硕这片土地上达到了极致。于是,金沙滩、金丝特就成了和硕的代名词。

和硕人、巴州人乃至全国各地的游人来到这里,是为了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石头。这几样东西哪里没有?但这里就是与别处不一样。荒漠中有水域广阔、碧波荡漾的金沙滩。这些,别处就是没有!因而她独特的让人诧然:独特才有新意,独特才有魅力,独特才能让人耳目一新!文人墨客艺术化了的溢美之词在这里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个外国人看过金沙滩后说:“上帝用第一个7天造了亚当、夏娃,用第二个7天造了和硕,下一个7天真不知还要造什么。”外国人信仰上帝,中国人信神。神也好,上帝也罢,反正说不清的事情就先交给它,和硕确实美得说不清。

自然界的美离不开两样,一是水,二是山。但所有的山水恐怕都不能与桂林山水媲美,然而金沙滩的水却有自己独特的美。金沙滩的水清澈的让你不敢相信,在水里嬉戏或坐在船上,能看见水里的细沙、鱼儿。即使起风,也不起波,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首先就让人感到很亲切,既不野,也不险。金沙滩几乎没有落差。水面上偶尔漂过几只小船,上面一位渔农,操一把船桨,远处看去金波埋脚,人好像直接踩在水面上;神话里的八仙过海、观音出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这幅自然而毫无修饰的“水乡画”,你说美不?这是桂林山水所没有的!再说金丝特的山。金丝特的山自然没有桂林的山雄奇,但它却同样有独到之处,具有桂林山而没有的神韵。

金丝特的山向来是豪迈,昂扬洒脱的。它就如一位赤膊的汉子,又若一尊剽悍而强健的雕塑;这里的山阳刚的让女人击掌,不像桂林的山那样阴柔、秀嫩。面对这里的山,你无论如何都想使自己也雄健,也剽悍,从而使人阴柔的一面阳刚起来。

金丝特群峰起伏,如一队行进的骆驼,驼铃阵阵。山峰相连相叠,回环不绝。站在它的面前,会使人冒出这样的念头:这是真山吗?人们或许见过许多山,而金丝特的山却奇巧如盆景,伟岸如传奇;说是盆景,却是真的山和树;说是传奇,又真真切切地置身其中。每当事物真假难分时,就像木刻雕琢出的一种壮美,就像无题诗传达着一种说不清的意境,就像和硕人在生活的舞台上反串后的角色透出一种只有和硕人才有的新鲜与活泼。

和硕金沙滩,金丝特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并且享誉疆内外。这似乎不是偶然的现象,它与和硕的人文景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恶化,当人们的环境意识正日益强烈的时候,和硕人已经不仅仅把保护环境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把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现代人类生活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达到既要改善环境,又要使环境为人类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好在和硕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相合的条件。红蝶谷、银沙滩、鸣沙山,牛腭鸟岛、雪山神湖、布茨湖滨草原,这些自然景观将和硕这片神奇的土地像诗人作诗般表述得如诗如画,使人遐想无尽。而它丰富的、充满传奇的人文景观,如危须国故址、班禅敖包、曲惠古城、西地古城、兰城(唐张三守捉城)、张郭庄遗址、新塔热遗址、四十里大墩烽火燧、塔哈其烽火燧等在和硕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让人惊叹的人文景观,使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把历史的人文与景观和现代的人文与景观完美的、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和硕人明智的选择。金沙滩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达231.3公顷,有8个功能区,环境景观设计突出“一个标志,两个亮点,十大景观”。纵横交错的景区道路,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如男人胸肌般隆起的沙丘,如女人般肌肤的沙滩,五颜六色的彩砖路,蜿蜒而去,使湖滨步行街透着现代街市的韵昧。旅游区周边绿化已逐渐形成地毯式绿色植物带,将旅游区裹在其中,似一颗璀璨的宝石让人惊诧。

夜晚,80多盏灯交相辉映,橘黄色的灯光色彩斑斓,让人惬意。千头椿、白腊、弯曲柳、馒头柳、榆树等整齐划一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仿佛礼貌热情的迎宾队伍。

人文与景观的完美结合,离不开自然界原本的美和人类创造的幽雅环境,我把它称之谓“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一种思想,将思想渗透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其价值有两个:一是毁灭,一是创造。那么和硕人创造了什么呢?创造了人文与景观、自然与环境、生态与人类生活相依为命的价值观念。

金丝特旅游区可以说就是人文与景观相融相合的文化现象。金丝特旅游区位于和硕县北部山区一个鲜为人知的红山区,那里有个水草丰盈的山间小盆地。此处的小环境绝伦无比,天蓝的像蓝宝石,草绿的像绿宝石;天空雄鹰展翅,山谷间白蛇穿梭;最令人叫绝的是大自然巧手雕刻的青蛙山石,栩栩如生,盘踞在一个很高的山头上,就若蛙鸣天山,当地人把它叫做“天山蛙鸣”。喇嘛庙的鼓声悠扬而深长。羊群如云如烟,牛群剽悍而健壮,悠然地在耕耘;旱獭嬉戏,雪鸡起舞。七八月间,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演绎着和硕特蒙古人古朴而浓烈的风情。醇香的奶茶、美酒、鲜美的手抓肉、古老悠扬的和硕特民族音乐,将金丝特沸腾在动人的情怀之中。有着“南天池”之称的“八一”水库与金丝特避暑山庄相辅相成,形成山水相依、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金丝特,蒙古语意为“凤凰头上的冠”,是千百年来和硕特蒙古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

相传古时候,金丝特草深林茂、牛羊遍野,牧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天,从山中窜出一条白蛇,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人畜,喷出的毒液使方圆数十里的草木枯萎,青山被侵蚀成黑色。幸存的蒙古族牧民度日如年,人们祈祷上苍能拯救世间万物,终于感动了上帝,派遣了一只神鹰来到金丝特,神鹰与白蛇激战了7天7夜,鹰用利爪将蛇眼刺瞎,白蛇负伤逃向山中,神鹰紧追不舍,白蛇走投无路,将身形隐于山石间,神鹰落在巨石上盯着白蛇。日久天长鹰凝固成了一只石鹰,而白蛇被永远镇在了石缝中,再也不能出来祸害人间……

还有一则传说是因红蝶谷的神秘和美丽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西汉危须国时期,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开赛尔江,姑娘名叫开孜·开皮来克,他们深深地相爱着,不知何时,曲惠山谷的山神发现了美丽的开孜·开皮来克,要抢她为妻。开孜·开皮来克誓死不从,山神大怒,连年不给危须国放水,危须国大旱。这时,勇敢的维吾尔族青年开赛尔江与山神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使山神屈服,但勇敢的开赛尔江终因过度疲劳,战死在山谷中。美丽善良的开孜·开皮来克痛不欲生,泪流满面,她的眼泪化成了美丽的蝴蝶泉,最后,开孜·开皮来克也悲愤而死,化成了美丽的红蝴蝶。每到五六月中旬这个季节,开孜·开皮来克就会带着成千上万只蝴蝶来到蝴蝶泉,来到这方圆3平方公里的古树丛中悼念恋人开赛尔江,此时谷内一片火红,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称为“红蝶谷”。

美丽的自然界和美丽的传说其实是人类“人文现象”的折射,是和硕人赋予它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人与自然亲和的心愿。当这种心愿变成现实而被人们加以利用,就会自然而然成了人文现象,通俗地说,也是文化现象。和硕人正是这种文化的继承者、创造者和忠实的实践者。

上一篇: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小学数学的基础思维训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