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阿呛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

时间:2022-09-06 08:25:57

针刺阿呛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6-0472-01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吞咽困难一症是临床常见症状,多发于脑卒中后,以针刺为主的临床治疗中多取局部穴位廉泉、上廉泉、旁廉泉、天突及金津、玉液等,收效较慢,疗程较长。多年来,孟建国老师应用自创的“阿呛”穴治疗此症,临床疗效显著,甚至有些顽固性吞咽困难患者,用此法针刺1次后就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笔者应用阿呛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5个月。其中经针刺上廉泉、旁廉泉治疗者21例,经针刺天突、廉泉及风池为主治疗者8例,经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结合针刺上廉泉、旁廉泉治疗者4例,未接受过针刺治疗者2例。

2 治疗方法

(1)穴位定位:阿呛穴位于咽喉部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中间的凹陷中(见图1、图2)。

(2)针刺方法: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一侧,以左手食指指尖从喉结滑至其下方凹陷中即是阿呛穴。常规消毒,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直径0.30mm、长40mm毫针直刺约8~12mm,至针下有落空感后,再缓慢进针至有阻力感时(此时针尖已至咽后壁)行雀啄强刺激手法,诱发患者出现剧烈的咳嗽后立即出针。每隔1~2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未愈者,可休息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还不见效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3 治疗效果

治愈: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计25例,占71.4%:显效: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偶有吞咽困难,计9例,占25.7%;无效:吞咽功能无好转,计1例,占2.9%。有效率达97.1%。治疗时间最短者1次,最长者10次。

4 体会

中风后吞咽困难,其病位在咽喉,与肺胃心密切相关,其病机为肺失宣肃,腑气不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阿呛穴位于咽喉部,针刺该穴一方面可诱发剧烈的咳嗽,另一方面该穴可以治疗中风后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故而命名阿呛穴。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的原则,针刺阿呛穴诱发出剧烈咳嗽,使肺气得以宣发,而后复其肃降之职,如此则道路通利,腑气得降;再者针刺后的剧烈咳嗽亦可使闭窍得开,神机复原,故亦有醒脑开窍之功。

上述35例,除1例病情较重,强刺激阿呛穴后未引发出咳嗽而无效外,其余病例都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进一步证实了针刺阿呛穴诱发咳嗽在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显著疗效。此法收效快,疗程短,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07-01-06.千晓红发稿)

上一篇: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3例 下一篇:肝脾两经在下肢的变位与相应脏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