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触贷”别碰红线

时间:2022-09-06 08:13:04

电商小贷,起跑最早、目前优势最明显的还是阿里巴巴。截至2012年11月30日21:50:18,阿里“七剑”中的淘宝和天猫的当年交易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相当于eBay和亚马逊今年交易额的总和、2011年全国GDP的2%。

被形容为“躺着都赚钱”的阿里巴巴,却依然找不到阿里金融资金来源的安全感。目前,阿里金融向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三个平台上的商户提供贷款服务。为了鼓励客户提早还款,阿里小贷采用了“按日计息”的利息结算方式。其中,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贷款周期30日,日利率0.05%;淘宝、天猫信用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贷款周期6个月,日利率0.06%;面向江浙沪三地的阿里巴巴B2B会员的“阿里信用贷款”额度为5万~100万元,贷款周期12个月,日利率在0.05%~0.06%之间。参照最低的0.05%日息计算,阿里小贷为阿里巴巴集团客户提供的信用贷款年化利率最低为18%。相比较市面上大多数小贷公司,18%的年化利率水平并不算高,但凭借阿里巴巴海量的客户资源,阿里小贷应该不愁生意。

但事情显然不会这么简单。“只能用自有资金放贷”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一条监管红线。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项目官员黄琳也曾指出,作为非存款类放贷机构,融资来源是小贷公司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纵使支付宝里放着那1万亿元的备付金,但它们不属于阿里,也不属于银行。

不能给用户创造惊喜会让电商在尸骨遍野的死路上被人遗忘,而“过创新”又难保不会成为创新之路上的牺牲品。

虽然阿里金融将小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通过淘宝和天猫平台贷款的商户遍及全国,规模让国内任何一家小贷公司均难比肩,但自从该模式诞生以来,关于其是否违规的质疑便从未停止过。可以预见,步阿里金融后尘的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和苏宁小贷公司,也将同样遇到类似的质疑。

阿里和苏宁在小贷公司上有个不谋而合的细节——他们都选择了在重庆设立小额信贷公司。为什么是重庆?不同于很多城市颁布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明令禁止小额贷款公司跨区域经营业务,《重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中并没明确提出不得跨区域经营。电商平台建立的小贷公司的服务对象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小微供应商,如果不能跨区域经营,业务自然大受限制。

今年9月曾经爆发过的关于阿里金融是否涉嫌违规之争,就直指阿里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最终以阿里小贷发放的客户都是经过其网络平台操作、相关法规并无明文规定而告终。

此外,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意见》中记者发现,在重庆市范围内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政策有关规定的,企业所得税执行15%的优惠税率。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市级金融办批准设立的,目前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也不受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监管。继支付业务之后,电商小额贷款再次“染指”原本仅属于银行的金融业务,武连峰对电商“触贷”不无担忧:“波及到核心利益时,银行会出手,谋求以政策的手段打压。短期内还是要看跟银行的利益博弈能否获胜。从市场化角度来讲,这不是件好事。”

一不小心,电商小贷就会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融资,一直是小额信贷公司难以突破的困局。虽然阿里金融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选择了在浙江和重庆设立,且浙江和重庆都有放宽小贷公司融资渠道的政策。但即使跑在最前面的阿里金融,也不得不面临资金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实现规模,才能使电商平台的信用数据发挥最大效应,使其小贷资金良性运转、进出有序。但电商小贷的规模效应也许会影响到金融秩序。有序,则皆大欢喜;无序,电商小贷又将何去何从?

链接

电商做金融不是大方向

无疑,电商巨头涉足金融服务,有天然的资金流和客户资源优势。电商巨头推出金融贷款服务,降低贷款门槛,既能快速解决小企业资金难题,又能吸引小企业入驻其电商平台,增加对平台的粘性。

金钱的价值在于流通,对于阿里、京东和苏宁来说,现金放在银行里就是废纸,而这3家企业都有几十亿元的“废纸”,小贷业务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提升金钱的流通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电商平台的存在价值,为构建电商生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阿里金融凭借阿里系“平台+数据”的优势,将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或许,阿里和京东、苏宁类的电商并没有可比性。

因为,阿里和京东、苏宁本质上并不属于同一类电商。阿里提供平台,完全由供应商独立完成货品买卖,不需要自己管理渠道,阿里金融是平行于平台业务的衍生产品。京东和苏宁虽然也提供平台给供应商,但它们还在自己的平台上卖货赚取差价,消除中间渠道才能获取更多利润。狭义来讲,阿里是平台,京东和苏宁才是电商。

做电子商务,特别是在中国做电子商务,谁能在市场上同时满足价格低、货品真、物流及时这三点,就能在市场上持续盈利。

京东、苏宁试水小贷在短期内会缓解资金的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与供应商之间的粘性。但是,电商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上述三点。京东、苏宁“触贷”,整合生态链的意义大于盈利设想。

正如IDC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助理副总裁武连峰所说,“电商做金融不是大方向。”(文/宋辰)

上一篇:移动终端办卡新尝试 下一篇:新Power 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