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村:古井盐产地,千年白族村

时间:2022-09-06 07:24:40

周文华

诺邓村,位于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的云龙县果郎乡,距县城仅7公里多,全村用地含北山坡地和河东谷地,约2平方公里,现有24户1000多人,多为白族,环境特征为:“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依山构舍,高低起伏。”诺邓村和其他村落相比真还有些不同寻常之处,其特点主要有三:

其一,诺邓村名自唐南诏时起历时1300余年没有改变,是云南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但村民从事传统农耕生产只在近50年。

其二,诺邓村历史时达两千多年,曾是一个古井盐产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的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比江流域一带。“比苏”是白蛮语,意为“有盐的地方”。到唐代已有“诺邓井”的记载,明代设“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于此,明朝初期,“五井”包括诺邓井、山井、师井、大井和兰州井(丽江府)、弥沙井(鹤庆府)。明朝后期,为诺邓井、天耳井、大井、石门井、雒马井五个盐井,但习惯上称为“五井”。古时诺邓村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分别为煮盐的灶户、盐商、工匠及工人,鼎盛时村中常住人口400多户,近3000人,外加商、工、艺等外来流动人口,曾一度成为滇西商业中心之一。

其三,盐业支撑着诺邓政冶、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遗存着依山就势、风格典雅的白族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明清寺庙建筑如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等,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等,200余株古树名木和匾牌、门楼、古道驿路。此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分散在民间的古玩字画,加之这里白族的节日庆典活动、洞经花灯音乐、“耳子歌”等,都在见证着诺邓村昔日的辉煌和风韵。

此外,云龙县城北面,诺邓村前山下,因江水绕流形成一个罕见的地貌奇观天然“水太极”,似乎告示着人们此地是“天人合一”的吉祥之地。

诺邓的盐主要运往范围为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茶马古道”兰坪、丽江、。多骡马驮运,山路崎岖,载重难行。

正如古人云“因盐聚众,聚众成邑”,诺邓村如今留下的这般景象,不就是古时盐业生产繁荣兴盛的物化吗?

山地民居

诺邓村的民居建筑多是“四合五天井,四合一天井,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风格,功能布局合理,造型朴实典雅,土墙黛瓦,木雕做工精细。村里至今还存有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90多座。

村内地形多为山地坡地,建筑依山就势,分台布局,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有的前后两家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前家后门可通后家大院;有的在特别陡的山坡上,一院多台,即天井内有三四层高低台面的“台阶式四合院”;有的为节约用地,紧凑布置精巧玲珑的“袖珍小院”。

古诗描绘诺邓民居日“叠岸分传经,重楼满集阿”。

千古盐井

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已两千余年。现在村口保存有一口古盐井,井深21米,古代用人工汲水方法取卤,再分给各家“灶户”煮盐,当时出卤甚旺。

卤脉龙王

诺邓供奉的龙王与其他地方的龙王不一样,一般龙王是专管雨水的,人们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诺邓龙王是卤脉龙王,主管“五井”卤脉,人们在此祈愿“盐卤丰产顺流”,以保证井盐的优质高产。

盐马古道

诺邓村北古道,原来南去北往的驿道均汇集于此,现已斑剥残损的石板路面刻记着往昔的悠悠岁月。

盐街盐局

诺邓河东有盐地街和盐局旧址。

古代由煮盐的灶户将制成的大部分食盐交到盐局,由盐官把盐分发到外地行销。络绎不绝的马帮在此装盐待发。

提举衙门

明朝全国置7个盐课提举司,其中云南就有4个。云南“五井盐课提举司”就设在村里。提举司衙门旧址现仍保存完整,不过,后因提举司外迁,该建筑改为黄氏家族住宅。黄氏门中人才辈出,计有两进士、五举人及百名以上秀才,乾隆年间举人黄桂更是名噪一方的“滇中儒杰”,故原提举司大门也被改造,挂上了“题名坊”的匾牌。

玉阁星图

诺邓玉皇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主体建筑为滇西少见的三层阁楼式,气势宏大。大殿顶层藻井天花,绘画“二十八星宿图”,图案生动形象,称“诺邓一绝”,具有一定的古代宇宙观和天文研究的价值。院内植有明梅及古柏、紫薇、金桂等,环境古朴清幽。

文庙武庙

诺邓村历史上并非州、县驻地,却建有文庙,这在古代礼制中是个特许,也表明古时诺邓的地位特殊。

文庙尤以大成殿精致庄严,古朴典雅。武庙在文庙之旁,有“文武并举”之说。

本主神祠

白族信仰本主。村西北建有本主庙,供奉本村本主“三崇”,即明朝三征麓川的将领王骥,平日香火不断,本主节庆典时更是隆重异常。

进土家雕

清乾隆年间村人黄绍魁得中进士,在其故居中除有精美木雕,还有家具、匾额等精品。挂在中堂正上方的“黄榜题名荣归故里”及刻有“麒麟探花、双凤朝阳”的实木书案尤为珍贵。

贡爷家教

河东贡爷院内,在前堂内至今留有一根清代被火烧过的大梁。据说,该贡生因家中无人,大院失火,但仅焚毁一梁后即自灭,此梁一直被保留下来,作为告诫后代尊礼重文、积德行善、善有善报的家教实物。

台梯集市

诺邓古时商贾云集,百业兴盛,货物畅流,街市频频,每月逢初一、十五日赶“大街”,初八、二十三日赶“小街”。街场安排在村西端头一带,因受地形限制,在一段很长的石梯两侧,过去多是肉铺肉摊。

“耳子歌”谣

在云龙一带有“耳子歌”。顾名思义,“耳子歌”不是一般的可以放声唱的歌,它是对着耳朵悄悄传送性知识的歌。在婚礼上,由专人分别对着新郎、新娘的耳根轻声咏唱……

如果你能沿着崎岖的斜陡的石板街巷走进诺邓,吃住在农家小院,品赏着“农家博物馆”的乡土古玩,倾听着热情主人古往今来的说道,真会一身清新舒畅,盐文化的氛围也会沁润心田。

或许你只在书本上看到过太极图吧!那什么是“太极”?《辞海》日:“太极”为中国哲学术语。《易·系辞》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北宋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全文仅250余字,兼采《易》说和道家思想,提出一个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说,他认为“太极”是宇宙最初的、绝对的实体,它的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五行和宇宙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在诺邓村前,登上天池公路6.8公里处,澜沧江支流比江流经果郎乡的兰坪村和石门镇的连井坪两地,江水呈“S”形,在群山环挠中一幅完美的、偌大的自然“太极图”就呈现在眼前。云龙天然太极图又可细划为四景,即“太极锁水”“狮象把门”“云岭天仪”“沧海桑田”。当你面对这自然奇观的“太极图”,定会激动不已,感赞大干世界的无奇不有,浮想联翩。

上一篇:男僧蓄婢现象考 下一篇:汉口之根——汉正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