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变奏曲

时间:2022-09-06 07:17:14

幼儿园阶段的如厕从幼儿身体健康及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其中的教育价值有:满足正常的生理排泄需要;学习并掌握如厕的基本技能;初步建立一系列的关于如厕的健康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为其人格的发展确立一个牢固的支点。不同年龄段如厕教育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婴班:营造温馨、宽松的精神氛围,引导婴儿有便意时告诉老师或自己如厕,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如厕困难,实现幼儿思想上、身体上的轻松。

小班:帮助幼儿掌握脱裤子、提裤子、擦屁股的正确方法,提高如厕自我服务能力,达到技能方面的轻松如厕。另外,还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擦屁股,巩固如厕流程和常规培养。

中大班: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如厕与身心和谐健康的关系,将认知逐步转化为行为,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实现有序、自如地如厕。另外,通过“食物的秘密”“身体信号灯”等典型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了解如厕学问、大小便与饮水进餐及身体健康的关系,并将如厕教育与科学、语言等领域有机融合。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记录孩子的如厕故事。

故事一爱尿裤子的小星星

星星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未满两岁,夹着尿不湿来到了班上。年龄虽然小,可是却外向、能干,不需要老师操太多的心。慢慢地,老师建议家长给她取下尿不湿,学着自己解便,星星也很快地适应了,很少尿裤子。突然,在一段时间里,星星变得不爱说话了,参加活动不积极了,而且每天尿裤子的次数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天居然达到了8次。这不寻常的现象弄得老师和孩子都很紧张,家长也带她到医院检查,没有任何生理问题,因此判断是心理的原因。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后,老师也找到了星星突变的原因:父母经常在家争吵,矛盾很深,孩子处于没人管的状态,让孩子一下子有了很深的失落感,缺乏安全感,引致便溺失控。

老师的思考及策略:我们认真地分析了孩子的情况,进行了思考:1.孩子的排便很容易受到环境、监护人员的影响,家里的争吵影响了孩子的情绪,造成了排便的失控。2.每天在幼儿园里尿裤子的次数多了,难免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关注和嘲笑,影响了孩子的自尊心,不想流尿偏偏容易流尿。

这样的孩子,老师要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状态。1.理解孩子的心情。教师发现孩子尿裤子后,千万不可批评孩子,应平静地帮助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要强化幼儿害怕小便的心理。2.保护孩子自尊。遇到孩子便溺失控,教师切勿在众多幼儿家长面前宣扬,换裤子的时候也要避开其他的小朋友,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3.及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容易便溺失控的幼儿去小便,以免幼儿玩起来忘记了,或不敢将小便的愿意告诉老师。4.密切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大人的事情不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

实施的效果:每天,老师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提醒星星解便,帮助星星养成定时解便的习惯;当星星的裤子弄湿后,找个没人的地方换上,告诉她尿裤子了没关系,但是要学会尽量地不去弄湿裤子。

星星的外婆接走了星星,让星星得到了暂时的平和,逐渐恢复了星星独有的天真……慢慢地,小星星尿裤子的次数减少了,解便不再让她害怕了,快乐又回到了星星的脸上。

穿好小裤裤

开学一个月了,婴班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慢慢地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西西是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孩,每次解便后都自己提好裤子,可是老师每次都发现,她总是把最外面的裤子穿得好好的,里面的小裤裤老是缩在下面,提不上来。老师看着都不舒服,她却根本不当回事,玩耍自如。老师每次都一边帮她提好裤子,一边提醒她要穿好小裤裤。西西每次都满口答应,可是下次解便的时候总是会忘记。

老师的思考及策略:孩子年龄小,做事情总是有顾头不顾尾的现象,像西西这样,解便后只穿外裤的孩子还真不少。孩子们总是有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但是也有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老师在无数次的嘱咐中,收获的成效并不大。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发现存在着几方面的原因:1.孩子年龄小,动作发展不健全,在提裤子的动作中,他们往往只关注了外面裤子是否穿好,提的时候也不能逐一穿好。2.孩子的年龄小,对于老师的话总是听一半、扔一半,在具体的活动中容易忘记老师的叮嘱。

针对孩子的特点,我们必须用具体形象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会自己提裤子的方法。于是,老师找来了班上提裤子提得好的孩子,让他给老师表演一次提裤子,老师再把过程用照片记录下来。照片冲洗好了,按解便的顺序贴在了厕所的墙上,让孩子在解便的来来往往中随时都能看见。

实施的效果:孩子在上厕所的时候发现了墙上的照片,都兴趣浓厚地进行围观。从指认照片上是哪个小朋友到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怎样在解便时穿脱裤子,他们从具体的照片形象中模仿学习,渐渐地学会先穿好小裤裤,再穿好外面的裤子。这种照片的隐形指导比老师的苦口婆心效果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以此方式,老师又延伸到了孩子的洗手方法指导,用正确方式洗手的照片贴在了盥洗盆的上方,让孩子在洗手时一边洗一边看,“洗冲水、抹肥皂、搓一搓、洗干净”,有的孩子一边洗一边说。在一天一天的累积中,孩子们穿好了自己的小裤裤,洗干净了自己的小小手。

厕所不一样了

开学了,我们班从小班变成了中班,教室、老师都发生了变化,孩子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该解便了,孩子们一走进厕所就傻眼了,“老师,这个厕所不一样了。”“老师,厕所里没有马桶。”孩子的问题一涌而来。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用蹲式解便器。扬扬因为不适应,一天都拒绝上厕所。这一天,尿裤子的孩子人数噌噌地往上增,老师在不停地安抚孩子、为孩子换尿裤中疲于应付。

老师的思考及策略:看着孩子们对厕所的抗拒,老师进行了分析:1.现在的孩子家里多半使用马桶,因此,许多孩子都不会使用蹲便器,特别是女孩子,解便时容易弄湿裤子。2.孩子在使用蹲便器时害怕摔跤,产生畏惧的心理。

怎么办?总不能让上厕所成为孩子们每天的难题吧,教师思考策略:1.教会孩子正确解便的方法,告诉孩子如何使用栏杆保护自己。消除孩子的畏惧心理。2.激发孩子长大了的自豪感,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及时赞扬孩子的表现,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会使用蹲便器了。3.个别孩子老师要重点关注,带着他一起到厕所,等他适应了以后再鼓励他自己上厕所。

实施的效果:在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后,几个有着强烈的“我长大了”自豪感的孩子,率先克服了自身对蹲便器的抗拒,哆哆嗦嗦地在没有老师陪同的情况下勇敢走上了蹲便器的两侧,在老师鼓励和同伴羡慕的眼神中越来越从容。有了他们的带动,一些孩子也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完成了解便中的“蜕变”,慢慢地,解便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就连第一天不解便的扬扬也在老师的单独指导、家长的协同配合、自己的努力克服下一天比一天进步。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想说:如厕事小,影响事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环境中,让如厕成为孩子在园一日生活中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上一篇:石头碰碰碰 下一篇:认识慢性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