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网络的高校德育

时间:2022-09-06 07:06:31

论基于网络的高校德育

作者简介:李聪(1989-),女,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在读研究生。

刘莎莎(1989-),女,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在读研究生。

摘 要:网络德育作为传统道德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极大程度地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涵,拓展了高校德育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是对高校传统道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网络德育师资队伍、健全网络德育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来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网络;高校德育;网络德育

Abstract:Network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by enriching mor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expanding moral education space and providing new moral education manners.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Network;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Network Moral Education

高等学校不仅担负着传递高深知识的责任,更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不仅是“成才”教育,更是“成人”教育。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健康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这一新兴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高校德育的新载体

网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信息的丰富性和更新的快捷性;二是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与快捷性决定了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从广袤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最新、最贴合实际、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比起单一、滞后的书本材料,丰富有趣的网络德育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则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被动灌输,进而转变为一种平等、积极的沟通,在网络匿名的保护下,大学生更愿意吐露自己真实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德育工作者迅速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作为高校德育的载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承载知识,二是能够有效的联系主客体并产生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的两大特点完全满足了作为德育新载体的条件。

二、网络德育对传统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新形势下,互联网为高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含义。网络德育作为传统道德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内涵,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为高校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德育对传统德育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教育主体来说,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在网络德育中的地位相对平等,教育主体的工作集中在搜集、制造、传播网络德育信息,对受教育者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而不再是对其进行单向无反馈地填鸭灌输及家长式的说教。这一转变将使教育主体的身份得到明显淡化,使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获得平等的地位,使网络德育较之传统方式而言更人性化,使受教育者对不再生硬的道德教育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

对教育客体来说,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成分淡化了传统教育的特定性和针对性,教育客体的身份得到一定程度的隐匿,从而使受教育者敢于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同时也比现实中更容易排解负面抵触思想从而放开心声。据此,教育主体能有针对性地与教育客体进行交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问题特殊处理,把握教育客体的思想,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内容上,互联网改善了传统德育内容静态、相对陈旧、与社会现实脱节等不良状况。网络德育的内容具有及时、生动、全面等特点,互联网上各类信息无所不有,极大地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互联网贴近大众生活,与教育对象的思想紧密联系,它真正来源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教育对象更愿意接受这一平台所提供的教育内容。

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道德教育的传授空间和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简单、覆盖面窄的课堂教育,互联网延伸了教育的工作平台,彻底改变了以往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单调、形式简单、社会参与度有限等问题,其丰富多样、开发互动的教育模式将直接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一个全民参与、全天候、全方位的在线教育系统将创造性地推动和发展高校德育工作。

三、网络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加强校园网建设,开辟网络德育新阵地。一方面,在校园网上开辟大量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的德育专题,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传递正面的声音;另一方面,通过在校园网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道德与法律层面的深度剖析,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时事的认知水平。同时,高校网站还应充分展示自身的校园文化、精神面貌、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在集体舆论的氛围下规范学生言行、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网络德育师资队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的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快速准确的对网络上大学生暴露出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同时,德育工作者借助网络这一载体,通过开设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需要做到循循善诱,抓住大学生的思想症结,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

健全网络德育管理体系。目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不乏一些暴力、、迷信、欺诈的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许多西方国家也利用信息技术将其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不断向我国渗透,过量的异质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造成思想冲击,让他们无从选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拦截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建立“信息海关”。另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在获取知识、了解信息、交流情感等方面提供了便捷,但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沉迷网络、污染信息、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有必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完善网络监督机制。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龙海,杨欣虎,肖丽.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2] 吴倬,张瑜.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3] 王健.网络教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下一篇:学生工作视野下的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