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时间:2022-09-06 06:32:27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江苏省高中实施新课程已近三年,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同时也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回望过去几年所走过的路,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了更多的反思,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说明,其目的之一是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二是希望为下一个轮回实施效果的提高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启发,导致历史课堂呆板、沉闷,使学生“望史生畏”,大大降低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中学历史涉及的知识广泛,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独具特色,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正好为它提供了舞台。下面围绕新课程理念和要求,从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上谈谈中学历史教学。

一、分析新教材结构,加强模块联系

高中课程在内容上做了大胆的调整和更新,它不像旧教材用两本书,按通史体系展开介绍,也不仅仅局限在中国近现代史。而是用三本书、分三个模块,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来叙述古今中外合编的历史。这就出现了教学内容的反复、嗦。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必修一、二、三三本书都有重点介绍;“欧共体”“欧盟”等内容在必修一、二中也都有出现,而且也是重点内容;“同盟会成立”的内容必修一、三也都有重点介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分模块分别对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教学,还要对各模块知识进行整合,加强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高一会考复习时,更应注意加强联系。通过思考,本人认为,各模块之间可以联系的专题有: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样化趋势》与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等内容均可通过比较进行教学。

二、以人为本,变“教书”为“铸魂”

传统的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以“教书”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科后备人才为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有违教育的本质,也使得中学历史教学丧失了其生命力。但现在让我们欣喜的是,随着历史本位的回归和新课改的进行,新《历史课程标准》已把思想教育目标修订为较为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它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目标更明确,且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所以我认为在历史实际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的成长、人格的提升,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变“教书”为“铸魂”。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历史地认识生活。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为本”,通过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实现育人的功效。

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是有差异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所采取的教育办法,也应有所变化。面对平时学习态度差,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学生,如果采用惩罚的办法往往达不到我们追求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摸清学生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座谈,“对症下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转为主动学习的源泉;对于学习成绩不错,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教师又要起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其耐挫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学习必胜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收获丰收。

四、求新激趣,提高效率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历史教育无疑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之一,作为我们历史老师肯定都能充分认识到历史教育在国家生活和培养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可能因为我们的教学设计缺乏生动和闪光的地方,使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被动和消极,以致影响了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我认为老师最好站在学生立场去换位思考,尽量按照他们的认知水平,并通过可以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东西来作为教学思路的设计基本点。学生并不冷漠,他们是热血和激扬的,老师应多借鉴历史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成败得失,多帮助学生体会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真谛等,如果师生共同努力,我想我们的历史学习是会激发起学生了解历史的热情,培养起他们关心现实、认同高尚的精神气质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应尽快确立新的课程观,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实现一系列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共同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必修一、二、三.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上一篇:探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下一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