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浅析

时间:2022-09-06 05:34:59

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随着施工企业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加强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是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

一、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又可能给企业带来意外的损失。风险的大小和收益的多少是成正比关系的,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具体而言,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项目管理混乱的财务风险;二是低价中标财务风险和承接垫资项目的风险;三是筹资造成财务风险;四是税收征管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项目管理混乱造成财务风险

如果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往往造成各所属项目的管理不到位,一个项目管理混乱,一是项目部的管理问题,也有上级管理层监管不力的问题。因此没有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并加之有效的贯彻执行,是项目管理不善的根本原因,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需要管理层有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则考验管理层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在内控制度缺乏和外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管理混乱在所难免,加之个人私利的驱使,往往造成企业利益的浪费和流失,项目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风险由此产生。

2.低价中标与垫资项目造成财务风险

经过笔者对施工企业的低价中标和垫资项目进行调查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项目投标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方的资信状况缺乏了解,对项目成本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预测,对低价中标项目可能产生的亏损估计不足;二是企业施工任务不足,上级下达的经营任务和产值指标完成存在较大压力,虽然明知低价中标有亏损风险,为完成考核指标仍冒险承接此类项目:三是缺乏投标决策控制机制,对于项目投标等重大事项,没有严格的决策程序和制度,或者有制度不执行;四是该项目与个别管理者存在利益关系,有意人为促使企业承接该项目。

3.筹资造成财务风险

目前施工企业除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外,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地域分散,资金的效应也基本上仅限于本项目部,没有统一集中管理,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有的项目从小团体利益出发,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资金平衡,所以目前施工企业(除上市公司外)采用较多的筹资方式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除具有其自身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的优点外,财务风险大、限制条件多、筹资数额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资金规模和周转速度,由于金融机构对施工企业的贷款多是短期借款,但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周期较长,往往贷款期限届满,资金未能完成周转,各下属工程项目部的资金又较分散,企业不得已还要借新债还旧债。仅靠这种筹资方式不仅影响了资金结构的稳定性,也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财务风险。

4.税收征管带来的财务风险

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后,施工企业客观上对项目管理弱化,加上某些地方的材料市场极不规范,购买材料时没有发票,或者假发票泛滥,企业面lI缶很大的税务风险。而项目部在工程结束后已经解散,企业很难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追偿。另外由于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便拖欠供应商材料款,款项支付不足,供应商未能及时提供发票入账由于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如成本少结转或收入少结转,有可能被有关税务机关查出后需补缴税金和罚款,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对策

1.遏制项目管理混乱局面

当前工程材料费、机械使用费超支,项目人员超编等因素也是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材料采购未执行询价、招标、集体决策等管理程序,采购单价偏高;材料点收、库存、发放等管理混乱,对生产班组和劳务队伍领料未执行限额领用,材料浪费、超耗得不到控制,甚至出现材料被盗、倒卖的现象;项目管服人员和生产工人超编,造成项目管理费用和人工费超支。以上因素成为当前影响项目利润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防范项目出现亏损风险,就必须对项目前期策划、确定施组设计安排、二次经营运作、分包管理、材料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项目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健全一套具体可行的内控制度。

2.加强中标及代垫项目管理

防范项目前期投标的财务风险针对个别管理者为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盲目投标、冒险低价中标的情况,施工企业的上级管理层在制定考核政策时,应进一步研究调整对各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下达合理的考核值,使考核体系更趋合理,减少可能产生的弊端。建立健全项目投标评估、决策制度,严格落实项目前期调研、成本预测、投标报价确定等必要的管理程序,特别是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必须经管理层集体研究决策,避免投标失误或人为原因造成低价中价和垫资风险。建立项目投标责任追究机制,对由于投标决策过失行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和管理者的责任,经集体决策造成损失的也应追究管理层各成员的责任。

3.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拓宽筹资渠道

目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地域的分散性,逐渐形成了资金的分层管理,另外由于各项目“肥瘦不均”,致使有的项目大量资金沉淀,而有的项目资金匮乏,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缓慢,再加之单一化筹资渠道,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为此施工企业应在年初根据新上项目和施工生产需要,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编制的预算应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又能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在资金管理及运作上,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开户,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统一调配资金,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满足发展需要。融集各工程项目富裕资金,把上交款由原来的年末上交改为按业主拨款的一定比例定期上交,由公司统一调度;按市场化运作,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原则,采取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形式,谁使用谁支付资金占用费,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4.加强涉税管理

施工企业一般具有下设分支机构多.项目多.异地施工.工程转包等复杂的特点.这使得工程项目管难度大,特别是外地施工的工程进度完工情况难以掌握.因此,必须加强涉税管理,从主观上重视涉税工作,减因涉税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具体施有:设专人报税,做好税收筹划工作,规避由于申报不及时和应纳税额确认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完善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力度,规范成本核算;对于异地施工和联营分包的项目.必须派驻财务人员或财务主管,对其成本核算、原始票据的合法性,应纳税额的确定和纳税申报的时限进行监督和审核,特别是对于转包工程要依法足额地代扣代缴。

上一篇:浅议“稳健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及其改... 下一篇: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收征管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