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康复外科护理原发性应用

时间:2022-09-06 05:05:33

肝癌康复外科护理原发性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本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入选患者经入院相关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排除合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凝血系统障碍者和有出血性疾病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术前采取常规护理,先向患者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患者术前禁食12h,禁水8h;手术开始后先给予患者静脉麻醉,然后常规备皮,留置胃管和导尿管;在术中给予患者常规置腹腔引流管进行引流;术后适当补液,并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酌情镇痛处理,当出现排气和排便后可逐渐恢复饮食,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待切口愈合后,可拆线出院,并予以其相关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术前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对康复外科知识的了解,并通过讲解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术前不主张严格控制饮食,要求患者术前6h内禁食固体食物,2h内禁食流质食物,在术前1d的下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术晨备皮,术后每天补液应<2500ml,并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可适当予镇痛药,术后若出现尿潴留应留置导尿管,若尿潴留缓解尽早拔除(通常术后1d便拔除),同时需根据患者的引流量与性质的变化采取措施,尽早拔除腹腔引流管;患者于术后4h可试饮水,若无不适,于术后12h左右可进适量流质,术后24h恢复正常饮食,并鼓励患者于手术当日在床上适当活动,术后每天至少在床边或者下床活动3~5h;当患者体温正常,并能经口进食,可自由活动;若患者以及家属希望出院,在出院前交代相关的注意事项便可出院,并做好回访。

1.3观察指标

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2d、5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观察组术后排气、下床活动、住院与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2.22组患者术后2d、5d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术后2d、5d,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围手术期患者发生应激反应可由饥饿、焦虑、麻醉、疼痛、恐惧、手术等刺激导致,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并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容易给患者及其家属增加各种负担,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减少应激反应来减少患者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肝癌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的难度。有学者认为,术前6h以内禁食固体食物,2h以内禁食流质,在4h以内饮300~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并不会导致患者饱腹,也不会增加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可以显著地减少术前常规禁食水引起的严重应激反应。此外,缩短禁食时间,还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发生胰岛素抵抗。肝癌患者术前不实施消化道处理,对于长期发生便秘者应口服石蜡油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肝癌患者术中体温过低时,可能会导致凝血酶活性降低,从而增加术中出血量,并且增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故患者的体温应保持在36~37℃为宜。对此,我院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患者术后排气、术后下床活动、住院与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采用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肝癌切除中,如果患者病灶与肝切面的处理较好,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对此有学者甚至主张对肝部分切除患者不常规置引流管。但是,对于止血效果不满意或者创面处理不到位的患者,应据实际情况适当引流,在术后24h以后根据引流液的质与量以及成分来决定拔管时机。本研究发现,术后2d和5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更趋向于正常值,说明采用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肝功能恢复。

4结语

综上所述,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小青 单位:总医院肝胆外科

上一篇:平面设计儿童绘画分析 下一篇:平面设计图形符号教学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