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香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06 03:44:31

摘要:介绍了库尔勒香梨树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库尔勒香梨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库尔勒香梨品质及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2011-07-29

作者简介:任 红(1971―),女,新疆库尔勒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

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131-02

1 引言

库尔勒香梨树常见的主要病害是梨锈病,虫害是梨木虱,多年来,库尔勒市对梨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防治工作的综合治理措施。

2 梨锈病防治技术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土名“红隆”、“羊胡子”等,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梨区均有发生,近几年库尔勒地区具有发病普遍重的趋势,发病较重的梨园,几乎每张叶片都有病斑。严重影响了梨的产量和质量。

2.1 发病规律

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20d内最易感病,展叶25d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约经6~10d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km的范围内或更远,当然这与风力、风向、地势等有一定关系。

2.2 发病条件

2.2.1 转主寄主

梨锈病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活史。若梨园周围方圆5km范围内没有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能发生。

2.2.2 气候状况

春季梨树萌芽展叶时,如有降雨,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发病必重。此时的风力和风向都可影响担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2.2.3 越冬病菌基数

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2.2.4 抗性

梨的不同种和品种对锈病的抵抗力差异较大。

2.3 防治措施

2.3.1 清除转主寄主

清除梨园周围5km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如有应全部清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作梨园。

2.3.2 铲除越冬病菌

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桧柏树上喷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

2.3.3 梨树喷药防治

在梨树上喷药,应掌握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d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一般梨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1次20%粉锈宁乳油1 500~2 000倍液,隔10~15d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锈病的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喷20%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3 梨树的虫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梨木虱的发生规律有了新的变化,非常不整齐,第1代就出现了包括成虫、若虫、卵同时存在的现象。梨树开花前即有10%~15%已经孵化的卵和10%左右的越冬成虫。而在传统的梨花落花70%这一防治关键时期,还可以看到占梨木虱总量10%以上刚刚落下的新卵。而且成虫期时间延长,在原来整齐的第1代、第2生期里都可以看到成虫。通过调查,梨木虱的发生规律虽然有了新变化,但还是有相对集中期,越冬成虫主要集中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第1代成虫集中在5月上旬至5月15日。第1代卵主要集中3月中旬至3月下旬,第2代卵集中在5月中下旬。从危害特点看,原来梨木虱仅仅是在危害不套袋梨及叶片、叶夹,现在梨木虱在5月下旬第二代若虫孵化期也入袋危害,在袋内分泌的黏液与蜡纸相互作用,高温高湿条件下形成黑色霉状物,严重影响梨果的质量。

(1)传统的石硫合剂防治方法不能放弃。使用石硫合剂应在梨芽开始膨大后至花芽露出花蕾前使用,一般用3~5波美度。使用中可根据天气温度和物候期调节使用浓度,梨芽开始膨大后一般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芽露蕾后降低到3波美度,花序分离后(即看到几个花蕾的花柄后)停止使用,避免造成药害。喷药时天气温度高要适当调低使用浓度。

(2)花前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治梨木虱不花前用药,但由于花前有部分梨木虱若虫已经孵化,给花后防治增加困难,所以要增加花前防治。花前防治一定要在梨树开花前进行,防治时期最好在花蕾膨大看到白色花瓣至大球前为好。使用菊酯类药物加阿维菌素药物即可。

(3)花后防治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即可,即鸭梨落花70%时,喷施1.8%齐螨素3 000倍液。对于花后梨木虱卵量在10%以上或往年梨木虱严重的园应在花后第1次用药后6d补喷1次。这一点很重要,有许多果农花后第1次药后就不再检查,结果半月后回园查看时梨木虱已经成灾了。

(4)第1代梨木虱成虫发生期防治。套袋前的5月上旬,既有梨木虱成虫发生,也有梨木虱若虫发生,套袋前防治要两者兼顾,使用菊酯类加阿维菌素类药物。5月中旬是成虫发生期,可使用菊酯类加毒死蜱类药物进行防治。

(5)物理方法消灭第1代梨木虱虫卵。第1代梨木虱卵多落在新梢叶片上,5月19~24日剪除大部分梨树多余新梢,并拉出园外销毁。加强第2代梨木虱若虫的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第2代梨木虱若虫孵化盛期,防治按传统方法即可。之后各时期的梨木虱防治与传统方法基本相同。

上一篇:风力发电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生活在树上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