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合同门”法外有法

时间:2022-09-06 03:16:22

雅芳“合同门”法外有法

雅芳在中国本土化道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尤其是在费力拿到了内地的第一张直销牌照后,一路跌跌撞撞误闯了“贿赂门”、“传销门”、“退货门”。今年下半年,它又陷入了自己一手炮制的“合同门”漩涡。

销售模式转型 经销商状态堪忧

雅芳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的直销品牌之一,无奈这一模式在中国首先遇到了“政策门”。由于我国法规对于传销的明令禁止,以及对直销的长期政策缺失,雅芳中国无奈地“创新”出了“经销商(专卖店或专柜)+销售员”的销售模式。

这种模式下,经销商的拿货价不透明,一边自己卖产品,一边在销售员身上拿差价,盈利的空间比较大。周锦辉,雅芳在江苏泰州下辖的泰兴市的经销商,雅芳产品已经5年。据他回忆,那时候扣除员工开支和房租,月收入5000元应该不是问题。加之雅芳逢年过节搞的促销活动,还能一次赚个万儿八千。

2005年年底《直销管理条例》生效,2006年2月雅芳如愿以偿拿到了内地第一张直销牌照。

此后,雅芳开始了大规模的直销员招募行动。尽管直销员还需要挂靠经销商,但雅芳对于直销员的“厚爱”已十分明显了。经销商和直销员之间的差价不到一折,这还不包括店面租金和雇工成本。要保住经销商的资格就要背负很重的销售任务,周锦辉每个月就必须订购35000元的货。积压十几万元的产品成了他和很多经销商的普遍生存状态。加上“黑店”和“网点”的泛滥。经销商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今年3月31日,周锦辉的一封公开信,总共只有千字出头,却直陈总公司六大方面20个问题,其中包括偏袒直销员、黑店滋生、产品质量、违法经营等。

彼时,雅芳中国已在三个地方试点全面转入直销,接下来全国推广的传言已久。他原本希望借公开信能让总部重新考虑对经销商的政策。

但是,他等来的却是2010年版的新合同。

新合同太过“霸道”

周锦辉向笔者提供了2009年和2010年两个版本的《雅芳产品专卖经营合同》。后者,仅从篇幅上就是前者的两倍。

拿到这份用约小五号字堆砌的整整八页16开白纸,从第一条读起,周锦辉等“乙方”们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合同第一条规定,甲方可以不时修改服务网点经营范围的要求。这意味着乙方不但只有被动接受,而且有向相关部门进行修改注册的义务。作为“业务限制条款”的第三条,连续使用类似“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这样的严厉词汇,列举了16种乙方不得从事的行为,以及甲方的处罚权限。而甲方的义务只字未提。

而合同的最重要部分,即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第六条和第七条,更是显著的“一边倒”。方仅承诺了那些无需承诺的内容,如提供合格的产品。同时,却无限放大了自己的权利,如“保留权利自行决定在任何时候将该等雅芳直销员和雅芳经销商重新制定给其他雅芳服务网点提供服务,并且不对乙方承担任何责任”。

几乎在合同的每个条款中,周锦辉都能找到明显的不公平。这份合同甚至“霸道”到,一旦遇到不可抗力、政策调整和任何甲方不能控制的原因,所有的损失全部转嫁到乙方。

谈起总部发来的新版合同,周锦辉忍不住提高了声调,不断地用攥紧的拳头击打桌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十字路口的两难选择

即便面对这样个霸王合同,但是绝大部分经销商还是选择了续签。“原因很简单,库存和积压太多了,不签就会变成黑店。”周锦辉告诉笔者,“当初为了拿到经销权,我要么需支付5.4万元的加盟费,要么需支付3.省略

上一篇:别被主题基金迷了魂 下一篇:两对“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