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网直报108例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06 01:09:56

我院抗网直报108例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摘 要】目的:调查和了解我院住院一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管理提供信息。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108例住院手术患者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71.3%,其中术前0.5~2hr给药百分率20.8%,平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为4.4天,抗菌药物选用起点较高等。 结论: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关键词】一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37-02

抗菌药物的应用曾经为人类抵抗疾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然而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的日益广泛,细菌耐药问题不断加剧。现在,人们过于以来抗菌药物的事实以及不合理使用现象给全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给正常医疗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安全隐患[1]。我院自2012年参与了卫生部抗菌药物网络直报工作(MOHCAS),按照卫生部要求,每月抽取30份(手术、非手术各15份)住院病历,进行数据填报。本文根据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的108例一类切口手术住院病例,就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网络调取我院2012年度抗网上报的108例一类切口手术病例全部信息,利用Excel工作表记录患者资料、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给药时机、给药天数、联合用药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I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一般信息

3 讨论

3.1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征:一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为人体的无菌部位,一般没有污染,原则上没有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指征。因此,卫生部办公厅2009年38号文件[2]指出,在高龄、免疫缺陷或者有异物植入等高危人群中,可考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本次调查的108例手术患者中仅30例没有使用抗菌药物,其余77例除20例外(有植入物、高龄、免疫力低或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等),其余57例患者则没有任何高危因素,缺乏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充分依据。

3.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I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较大(71.3%),且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在所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病例中,仅有20.5%是在术前2~0.5hr内,多数都是在术后给药;持续给药时间长,平均给药时间为4.4天,在10月份有3例I类切口手术平均持续用药时间竟达10天。术前2~0.5hr给药的科学依据是使当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经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侵入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过早或过晚使用抗菌药物都无法达到经济、有效预防感染的目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手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总的预防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

3.3 卫生部办公厅2009年38号文件要求,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I类切口清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注:文件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一般认为,手术切口(皮肤)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选择应以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手术科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随意性高,以未被被推荐的二、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如头孢呋辛、头孢地嗪、头孢米诺等,其他还有喹诺酮类等。

3.4 我院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及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不足,对于法规、规范等行政文件约束力的认识不够,对于抗菌药物的依赖心理太强,而医院管理的执行力也存在较大缺陷。108例一类切口手术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1.3%,其中单独使用、联合用药分别为53.7%、17.6%,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起点高或不适宜)较常见。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到,有些病历常无目的(无感染征)频繁变换抗菌药物。从表4可以看到,I类切口清洁手术胸儿外科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83.3%,普外科也达到53.8%;而大五官科(耳鼻喉、眼科、口腔)、骨科(两个病区)、妇产科(妇科、产科)预防用药比例均超过90%,且联合用药的比例也高。

4 小结

通过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心存顾虑。医院应切实加强监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目前,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多环节)普遍(尤其是I类切口清洁手术用药),为此建议:(1)加大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培训力度,强化灌输教育,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过度的依赖抗菌药物是不可取的;要切实领会预防用药替代不了无菌操作,将精力集中到完善手术技能、严格无菌操作上来;要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减少术后获得感染的机会;要重视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心理调节;要加强消毒,改善环境卫生等。(2)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管理。要重点检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对于I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仅在下列情况下考虑使用: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的;②手术涉及重要器官,如头颅、心脏、眼内手术等;③异体植入性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人工关节置换;④高龄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用药选择、给药时机、方法和持续时间等方面也要严格加强监管,避免药物滥用[3]。

参考文献:

[1] 刘祖德等.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68-1869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 唐丽英.纵向数据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J].药物与临床.2013,8(1):92-93.

上一篇:COPD患者应用普通氧气湿化瓶与一体式吸氧管的... 下一篇: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