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06 12:40:52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展

摘要:阅读相关文献,梳理、归纳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展,笔者认为国内语言学研究蓬勃发展,取得诸多进展,但少有突破性成果,文章提出要有效地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理论方法,从不同层面去探讨语言。

关键词:语言学;研究进展;社会属性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45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50-04

一、研究基础

语言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生物属性是基础,社会属性是动力,基于人体一定的组织器官功能,又必须因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和社会也密切相关,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也与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语言是以词汇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而构成的体系。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非常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不仅与哲学、文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也与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病理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探索的范围非常广泛,如语言的结构、性质、功能、应用、历史演进、语音、语意、句法、语言与教育、Z言与生态、语言与医疗、语言与法律、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实践,等等,因此日前已有多个分支学科。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之一。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增多,语言学在与其相互促进中也不断前行。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不同类型与层次语言教学的广泛开展、国家对科研的大力支持、出版事业的日益繁荣、信息社会的力量、国内语言学工作者对语言学的热爱与反思,使得我国语言学的研究空前发展。

二、研究的科学意义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类最重要也是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沟通思想的交际工具。它一视同仁地为人类各个群体服务;当然,各个群体也影响到语言、利用语言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故语言又是不同社会群体博弈和社会发展的工具。从生物心理层面,语言反映了人类心智能力的演化;从自然社会层面,它反映了环境的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探索语言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有利于学科发展。对语音、句法、语篇、语用等语言内部机构的不断深入研究,对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更多内容的广泛探讨,都有利于学科的创新发展。

(二)有利于语言教育与翻译。通过对语言本身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语言习得规律的总结,可编成各种教材、词典、语法书等,将有利于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语言学理论的完善、语言实践的展开、语言与计算机的结合,将对不同语言的翻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和促进机器翻译的发展。

(三)有利于发挥语言的公用作用。如在我国加强汉语的研究,可以使语言更加的规范、精炼、优美、丰富,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有利于各民族更好地交流沟通,进而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

(四)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语言是历史的载体,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的工具。如在我国加强语言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和激发爱国热情,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五)有利于保护民族语言和抢救濒危语言。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多样性。在当今互联网、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人类语言种类灭绝速度空前加快,语言濒危是全球现象。加强语言研究,有利于保护民族语言、抢救濒危语言,有利于保护与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民族平等权力,有利于多元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蓬勃发展,文献数量不断上升,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呈现出多层面、多视角、多样化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态势,使得语言学研究已经从单一的语言内部结构体系研究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多维、立交、宽泛的研究领域。

对语言内部结构体系一如既往地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但思路更加开阔,手段更加丰富,重点有所转移,站位更高。如许多学者逐渐把视线从词、句等层面转向大于词、句的语篇、实际的言语行为等层面的研究。从篇内、篇际、认知等角度关注语篇,探寻语篇含义、语篇框架、语篇衔接、语篇隐性衔接的翻译策略、语篇的互文性、语篇各个层面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形成规律等内容。一些学者也热情于伴随网络技术而出现的网络语言或电子语篇的新内容研究。语篇研究模式逐渐转向从社会文化背景下人的思想意识和话语构建上去分析语篇。有的学者能从国际视角、站在语言学战略的高度,探讨语言文字与话语权获取的关系,并提出建构中国话语权策略。可以说,人们在对语言结构进行研究的同时,逐渐从注重这种形式主义研究向语言构建、语言功能主义方向努力。

语言学的研究引进了一些新理论、新思想,其中基于混沌学理论探讨中国语言这一视角比较特殊新颖。混沌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都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理论,但前者远不如后两者对科学、对人类思想的影响,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成为研究的热点。混沌学认为,有序的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所以世界是无序的、偶然的、随机的,同时又是有序的、必然的、确定的。混沌学思想被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旨在揭示复杂的貌似随机的语言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的规律。有的学者分析了混沌学与语言学的相关性、混沌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启发,在混沌学对语言学的应用方面也作了一些研究,混沌学给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活跃的思维范式与方法。

语言学跨学科研究显著,一是语言学领域内的学科交叉,二是语言学与语言学领域外的其它学科交叉,前者仍是主流,后者不断拓展。如生态语言学,就是一门生态学与语言学跨领域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引入生态学原理来探讨语言的生态因素、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顺应生态环境的时代主体,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势不可挡。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首先提出语言生态学的概念,之后语言生态学便很快形成与迅速发展。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者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与介绍,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汉语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语言的运用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学者们主要从这两种路径关注了语言的多样性、习得、进化、濒危等问题,探究了语言与环境的因果关系、语言对环境变迁的作用、语言对生态保护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等内容,提出了英语在全球的传播与霸权是世界语言濒危问题的根本原因、民族语言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既要改善外部环境更要形成强有力的内部适应机制、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并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同构关系、建立我国的语言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等观点与建议,生态语言学理论不断地被运用到汉语、外语教学中和其它工作实践中。我国生态语言学研究无论在理论、应用和实践等方面都逐步取得成绩,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学术素养不高、研究方法与手段单一,今后还需在学科体系建构、完善理论与加强应用等方面做出努力。

医疗语言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患两个群体间及其内部使用的口语、书面语和肢体语言,对这种语言的研究称为医疗语言学。医疗语言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有“医生语言学”“医务语言学”“医患沟通学”“临床医学语言学”“医学沟通学”等称谓。我国对医疗语言学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有学术。通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不论是学科理论构建方面还是具体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医学沟通学”逐渐出现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之中,客观地说明了医疗语言学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成绩和对医学临床实践的意义。医疗语言学日益被医学界所重视、语言学界所承认,医学界偏重于从医疗角度看待医患互动,语言学界偏重于从语言角度看待医患互动。在具体的医疗语言研究过程中,主要从语言学方法、医学视角和人文视角展开。总的来说,国内医疗语言学的研究仍处在初期,还存在许多缺陷和空白,如医学与语言学、沟通学与语言学还没有很好融合,医患互动对患者如何参与讨论较少,语言使用的语用原则和策略及语言背后的诸多因素讨论不足,医疗语言互动的语旨、语场、语式的探讨有待加强,对一般语言学的理论运用不足。

失语症是因大脑损伤而导致的语言障碍,对其进行医学研究始于19世纪60年代,对其真正进行语言学研究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语言的脑机制奥秘,对语言习得、语言教学、语言学理论、语言障碍康复、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极大的意义。国内对失语症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汉语失语症的研究,而且研究者主要是医学界,还没有引起语言学界的重,可以说关于失语症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神经科学、病理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努力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相继起步,虽然发展状况不等,有的还滞后于国外,但都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有学者对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红楼梦》语言学等专项的研究投以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关于专项内容的研究有广阔的空间,例如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以往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中医语言学者不多,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形成与飞速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电脑语料库语言学,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快速发展。80年代中期,上海交通大学杨慧中教授带领团队建成了JDEST学术英语语料库。自此我国开启了电脑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并越来越成为我国学者研究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研究的热点。国内电脑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有关于教学、翻译、语法、语义、词典、词汇、词频、句法、语音识别、信息检索等,可以说基本涉及到语言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内容,而其中关于教学的最为显著。日前,国内电脑语料库建设已呈普遍性特征,无论类型、容量、技术、理论、应用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发展质量并非如其数量一样喜人,存在着低层次重复建设,研究内容不均衡,语种单一,大部分只是描述某种问题或现象而没有相应的解释,偏重于非规范性特征分析而系统的理论研究欠缺,软件开发不足。学习者语料库建设、口语语料库建设、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中介语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与方向,基于语料库方法进行外语教学、翻译研究、语言对比研究不仅是当今也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目前研究的主要难点

语言是复杂的,与人体、自然、社会密切相关,语言学的研究必须多维度、多视角、跨学科地开展才能有所突破。语言学领域内的学科交叉已经不易,跨领域的学科交叉则更难,因为无论语言学家还是其他学科专家都很难兼有两个学科的专门知识。

五、探讨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的研究虽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少有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零散的个人的较多,系统的有学科体系支持的较少,介绍性描述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理论性研究较少,实验数据支撑欠缺;二是研究的思路、广度、深度不足,学科交叉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三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研究成果的转化不足。有效地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理论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去探讨语言,应是未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语言学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学科,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各门学科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下一篇: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