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时间:2022-09-06 11:54:44

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德课应回归生活,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构建和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探究、实践、体验,感悟,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一、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要求品德课教学要以“真、善、美”为价值追求,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尊重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热爱生活,促进儿童个体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与能力,丰富内心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本领。那么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教学内容是教材安排的,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觉参与的。要让学生通过感觉、发现、探索和领会内在的活动内容来完成学习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应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应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方向。

二、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品德课是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感知认识事物,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与他人交流感受、想法和活动收获,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细心去体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美好艰辛,分享奋斗的成功乐趣……从而真正丰富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锐、机警、活跃。如《平安回家》这一课,我们和县交警大队联系,和交警叔叔一起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体验。学生可以一边走,交警叔叔在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沿途交通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再将学生带到县城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地联系到刚才看见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交通规则,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

三、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感和科学性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否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使学生对学校品德课教学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了教育的导引功能。我们的品德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样做,而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样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这就是所谓“自主构建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我们的教学必须倡导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品课中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

我们组织学生实践环卫工人角色,一次次协助环卫工人劳动,使学生体验了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和城市美容师的自豪,增强了对环卫工人的热爱之情,懂得了社会劳动的价值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区别;在实践报刊营销员角色活动中,学生尝试了如何推销自己的商品,体验到卖报的艰辛,同时也体会到家长挣钱的不易;让学生实践“小交警”角色,上街义务值勤、宣传交通法规。增强了小公民的法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己当编辑、自办《角色体验报》的过程中,丰富了生活,锻炼了编、写、画等多种能力。组织学生自己寻找岗位主动实践多种社会角色,尝试当售货员、餐馆服务员、小保姆、小老板……体验下岗工人再上岗的喜悦,在亲临实践中感受知识能力的重要、竞争的激烈,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不甘落后、从小自立自强的志气。

四、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提升生成

“生成”指学生对生活知识与道德观念的能动建构过程,也指课程资源是师生动态生成的,师生均可超越教材,在生活实践中实现课程的价值取向。孩子们明白了道理,懂得了该怎样做,就应该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校园,还应与家长配合,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

品德课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和归宿,我们的教学要回归生活、面向学生,密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和拓展,逐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南漳县城关实验小学 湖北】

上一篇:不能不信它是狗 下一篇:浅谈健美操教学中形体训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