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刘老去此调绝 一卷新成古货图

时间:2022-09-06 11:09:34

(八)“天策府宝”

易求时且百金值,喜遇翁尝一饭加,有宝若谈天策府,不贫于古野人家。

[邱按]十国楚马殷据湖南八州地,建天策府,铸“天策府宝”,因其稀见,历来为藏家所重,诗中引用戴文节《古泉丛话》一段事:丙申冬日,戴文节之父患瘫,良久,巧值汤先生持来“天策府宝”,家大人精神为之一振,不觉加一饭,可见此钱的魔力。

(九)“天德通宝”

天德人间几个传,宝分通重各争妍,盛朝制作谁推重,乱世文章偏值钱。

[邱按]十国纪年闽史:王延政天德二年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以一当百,但未之见,方药雨藏隶书“天德通宝”、正书“天德重宝”背“殷”二品,皆罕少,故诗中有“宝分通重各争妍”句。“通宝”钱体小“重宝”钱体大是古钱的基本规律,而此钱“通宝”比“重宝”还大,或闽史说的当百钱中之一种,也未可知,是通货混乱、贬值之乱世之作。

(十)“永通泉货”

一朝钱有一朝风,唐国篆书证永通,洪志滥竽近理想,今从理想见青铜。

[邱按]五代史南唐世家:李困于用兵,锺谟请铸大钱,以一文当十文用,钱文为“永通泉货”,青铜质,另背有龙凤图案,属压胜泉类,洪志列入十国品,方药雨诗中说是滥竽充数。

(十一)“大观通宝”

道君书法妙天下,体自瘦金制自雄,当日惟闻权子母,更无上上可追踪。

[邱按]宋徽宗大观年间铸“大观通宝”,徽宗书法自称瘦金体,民间流通也称御书钱,铜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钱式,以折五一种少见。在川陕、两淮地区又铸有铁钱多种,存世很多,因书法、铸造精美,初涉集泉者都是从集大观钱始产生兴趣。方药雨这枚大观钱字体与普通大观钱相同,钱体要比大观折十钱大得多,或可称出号大观,据郑家相等人目击实物,锈色很厚,有包浆,尚有鎏金痕迹,仅见品。此品原为方药雨藏,后归陈仁涛,又转归汪啸麟,现已不知去向矣!方药雨最后诗句是“更无上上可追踪”(原诗作推崇,今改),这枚出号大观折当问题难明,是一枚官铸的样钱是可以肯定的。

(十二)“靖康通宝”

钦宗铸得靖康钱,兆应康王仅一年,大好河山成破碎,空留二宝俱堪怜:

[邱按]靖康钱,除元宝旋读隶篆折二钱外,余皆难得,方药雨藏对读通宝是稀见珍品。诗中第二句“兆应康王仅一年”,在靖康钱之先宣和钱的“宣”字,去“宋”字头,下为“一旦”二字,故当时民间传有“一旦宋亡,十二月立康王”之兆。宋金原来联合破辽,于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背弃联盟,以骑兵侵宋,包围宋都开封,掳徽、钦二帝北去,故靖康钱铸行仅一年。

(十三)“大宋通宝”背“当十”

此钱罕见昔贤嗟,赝鼎从兹耀各家,为揭生龙活虎笔,允宜博得一时夸。

[邱按]南宋宝庆凡三年,理宗改元宝庆,以大宋为钱文,以背当十为诸家所推重,从道光以来,集到此钱的有翟苌生、吕尧仙、吴我鸥、刘燕庭、潘伯寅等人,今见伪作失真也不少,还有背“当千”臆造品,不一而足,为了防止失真,今拓真品以示。

(十四)“元德重宝”

梵书福圣制钱行,仁孝以前鼓铸明,重宝喜从天上降,足征元德本工精。

[邱按]据文献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当时是西夏仁宗天盛十年,始立通济监铸天盛钱,然天盛以前是否铸钱?史籍失载,方药雨夏“元德重宝”钱,铸行年代相当于北宋宣和年间,比西夏铸天盛钱要早。诗中还提到梵书(即西夏文)福圣钱,相当于北宋皇祜年间铸,比元德钱还要早,可见集泉足能补史料之缺。方药雨夏“元德重宝”铸造于大西北,但非常精美,钱文楷书工正,从拓片上就可以看出。

(十五)“崇庆元宝”

崇庆制作字翻新,补史事同夺玺珍,取比泰和精不让,薄笼翠锈质如银。

[邱按]篆书“崇庆元宝”,昔为王朴全得于辽东,后抵押于方地山,民国七年大方携至上海,而上海诸家疑伪,未加重视,民国九年,大方客居津门,郑家相见到此钱,内间细翠精美绝伦,叹为环宝,及问之方药雨,方愿与三百现大洋外加异书大观钱一枚与方地山交换,其时张伯得“至宁元宝”钱,也归方药雨,由至宁而证崇庆之不伪,由崇庆而证至宁之不伪,二钱因互证而显于世。

方药雨涛的第二句“补史事同夺玺珍”,早有元代中统三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编纂金史,征集金代大安、崇庆二钱,皆不可得,从金到元相去不远,崇庆钱就已成为罕见之物。

方药雨涛中第三四句“取比泰和精不让,薄笼翠锈质如银”,说的是金代的篆书“泰和重宝”折十,是普通钱,至今仍在京津两地见到,所见无不精美,因从制造上看泰和钱与崇庆钱都是“薄笼翠锈质如银”。

(十六)“至宁元宝

卫绍王钱获其二,篆为崇庆楷至宁,谁云至宁崇宁改,如此烂言何可听

[邱按]方药雨连续所得篆书崇庆、楷书至宁二钱,皆为大珍品,然当时对至宁钱颇有争议,真假二观点持平,李竹朋、鲍子年认为是伪品,是用崇宁瘦金书改刻的,或可能李鲍所见不是一物。然从拓片上看,“至宁元宝”旋读,“宁”字与“宝”字,书体间架结构也非徽宗的瘦金体,“至宁元宝”书法一气呵成,融会贯通,郑家相看过实物说色泽甚旧,不像崇宁钱改刻的。近年来,在内蒙古哲里木盟出土有一枚至宁钱,与方药雨这枚字体基本相同,钱文流畅,可见方、郑二公当年鉴定是正确的。

(十七)“大元至治”

明知寺观钱无考,好异心同必及之,夸独不期尤有偶,赫连铸后此为奇

[邱按]“广大辽天庆”厚重的大钱,早年在辽东发现二枚,也由方药雨得之,然《占化杂咏》中并未见钱图和钱诗,或因“大辽天庆”实物没在手中而漏记。据此可知古钱币中国号加年号的钱币计有:“大夏真兴”、“大辽天庆”、“大元至治”三种钱、

(十八)“至元通宝”

寺观铸钱一代制,兼金声价近年闻,白头不识同增慨,四体盲从面对文。

[邱按]此钱正面为汉书“至元通宝”,背面采用了四种文字,穿上是元八思巴文“至”字,穿下是藏文“正”字,穿左为西夏文“通”字,穿右为察哈台文“宝”字,这种集少数民族文字于一体的古钱,可谓泉中奇品,据方药雨渭为寺庙中的供养钱,是元代专为神佛铸的。在元代,专铸供养钱已成风,品种特别多,远远超出流通钱的品种,然佛说是“四大皆空”,何以对钱如此贪得无厌?真是不可思议。

(十九)“嘉靖通宝”背“二钱”

五等仿行间代传,重闻嘉靖十三年,当然制作同洪武,为补前图列二钱。

[邱按]国朝典汇嘉靖十三年命工部造“嘉靖通宝”,依洪武铸造折二、折三、折五、折十,背有纪重“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等字,折十背穿上又有“十”字,小平背无文,与上代洪武五等钱式相同,洪武、嘉靖折当钱式,唯嘉靖“二钱”很少见,李竹朋《古泉汇》中尚缺,方药雨咏钱诗补之。

(二十)“咸丰通宝”,背宝泉“拾文”

钱书复古属咸丰,一扫时行匠体风,生面别开存范母,昆吾刀切若耶铜、

[邱按]明清以来,古钱钱文书体转为呆板,匠体十足,咸丰钱为之一变,此时大钱增多,各省局所出,书体千变万化,在清钱中存世的雕母也以此时为最,引起钱币界集藏的兴趣。方药雨藏“咸丰通宝”,背满文宝泉穿上下书“拾文”二字,精铜雕母,特点在于此钱中间突出方块形,中心圆穿孔,在普通大量流通钱中尚无发现这种钱式。

诗的最后一句“昆吾刀切若耶铜”中的昆吾在今河南许昌东,早在夏代,夏启曾命人在此地铸鼎而闻名于世,方药雨把铸黄铜钱与铸青铜鼎相比,形容雕母钱的珍贵。(责编:丁丑)

上一篇:难得一见的咸丰宝河当十“尔”宝钱 下一篇:“杭窑”之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