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状态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

时间:2022-09-06 09:46:54

不同情绪状态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自2001~2006年共收治糖尿病443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确诊。其中胰岛素依赖型(IDDM)10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341例,年龄26~75岁。糖尿病史8个月~22年;合并心血管疾病148例,合并肾脏病变11例。

情绪状态分类:根据患者情绪表现,将其分为两组。①情绪状态异常组232例,包括焦虑不安型79例,情绪低落型101例,忧虑型52例。②情绪状态正常组212例。情绪状态分类标准[1,2]:情绪活动正常:指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后,虽然也出现过情绪波动,但持续时间较短,能很快使情绪稳定下来,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入院后情绪稳定,环境适应性好。叙述病情时表情轻松,能积极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无失眠及恶梦现象。焦虑不安型:指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后对自己的病情过分关心,终日忧虑,情绪紧张,忧虑过多。认为病情复杂,不易治愈,不能很好休息,坐卧不安或唉声叹气,经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焦虑状态,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情绪低落型:患者表现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周围一切都不能引起其兴趣反增悲伤,甚至悲观绝望,对疾病治疗不抱信心,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衰退,反应迟钝等表现。情绪忧虑型:指患者忧虑不安,愿意有亲人陪伴,常做恶梦,情绪低落,有时暗自哭泣,对饮食控制过分严格。

饮食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病情等指标开据饮食治疗处方,由营养科统一配餐。营养医生每日巡视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临床医师、护士、营养医师密切配合。

结果

经综合治疗15日后进行结果评价。①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尿糖降至(+)/(++)血糖降至7.22mmol/L;②进步:症状好转,尿糖降至(++),血糖降至8.33mmol/L;③无效:症状无改善,尿糖(+++),血糖>8.33mmol/L;④加重:症状较前加重,尿糖(+++),血糖>10mmol/L。结果见表1。

情绪状态异常组232例,显效34例,进步65例,有效率42.6%。无效111例,加重22例,无效及加重率共占57.3%。情绪状态正常组212例,显效80例,有效103例,有效率占86.3%;无效27例,加重2例,无效及加重率占13.6%。

讨论

本观察结果显示糖尿病营养治疗在不同情绪下治疗结果不同,异常情绪状态明显低于正常情绪状态下的治疗效果。其原因可能为:①异常情绪状态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三大营养物质,尤其糖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下降。②糖尿病患者在不正常情绪下,机体发生过强或不适当的应激反应。在与患者交谈中发现部分患者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需终身坚持治疗,而且容易发生多脏器并发症,这些情况对患者是一个较强的心理刺激,因而患者处于焦虑、忧怨的情绪中。文献报道,心里刺激可使人类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发生兴奋,并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及代谢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这种紧张状态下产生的生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又会作为一种刺激反馈给大脑,加强或延长机体的紧张反应。机体的过强或不适当的刺激反应导致体内各脏器的功能失调和组织损伤,上述观点符合我们的研究结果。

营养、护理等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具有心理学知识,对异常情绪状态者,在药物、营养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以期收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北京医学院,主编.精神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 严和艰,主编.医学心理概论.

上一篇: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治疗经验 下一篇: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