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切除开放疗法与Ⅰ期缝合的临床比较

时间:2022-09-06 06:01:43

肛瘘切除开放疗法与Ⅰ期缝合的临床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低位复杂性肛瘘切除术后Ⅰ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杂性肛瘘切除术后Ⅰ期缝合65倒资料,与67例切开疗法资料对照。结果:切除Ⅰ期缝合65例愈合时间为7--25 d,切开组67例创口愈合时间为20~58 d。结论:Ⅰ期缝合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肛瘘;切开缝合;开放疗法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10-01

传统的复杂性肛瘘治疗采取瘘管切除、高位挂线、切开引流、伤口开放等方法。其缺点是愈合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功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2007年6月一2011年6月对低位单纯性肛瘘采用切除Ⅰ期缝合,与切开术比较Ⅰ期缝合术缩短了治疗时间,避免了过多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痛苦,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低位单纯性肛瘘行手术治疗患者132例,其中男103例,女29例;年龄9-72岁,平均39.3岁;病程1个月~20 a,平均3.5 a。随机分为2组,切除I期缝合65例,切开组67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2组均于术前2 d行流质饮食,术前晚全肠道灌洗。

1.2.2 手术方法 取俯卧位。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骶管麻醉。缝合组:在探针指引下将管道全层做梭形切除,包括内外口在内一并完整切下,碘伏冲洗伤口,用3-0肠线做内口基

层组织间断缝合,外口皮下、皮肤用细线做直式褥垫缝合,切口丁字带包扎。术后控便5~6 d,常规静滴、止血、抗炎。术后第2天伤口换药,不坐浴。切开组:与缝合组同法确定内口,沿探针方向切开全部瘘管,用刮匙去除腐败组织,敞开伤口,碘伏冲洗,凡士林纱条填塞后包扎,术后第2天伤口坐浴、换药,口服抗生素。

2 结果

2组治愈率均为100%。缝合组Ⅰ期愈合63例,2例因感染提前拆线,敞开引流换药;术后创口愈合时间7~25 d。切开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20~58 d。2组在术后创口感染、复发、大便不全失禁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肛瘘有多种分类方法,1975年全国肛痿协作组制定肛瘘统一分类标准分为2类:①低位肛瘘,指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包括低位单纯性肛瘘,即只有一条瘘管,只有一个内口,一个外口;低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②高位肛瘘。指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包括高位单纯性肛瘘,即只有一个瘘管;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1]。目前多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4类:括约肌间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肛瘘,括约肌外肛瘘[2]。不管哪种类型,手术是治愈肛瘘的根本方法[3]。传统的手术方式有经典的肛瘘切开缝合术、肛瘘切开术、挂线疗法等,各有利弊。术后创口水肿、疼痛、愈合时间长、手术后瘢痕大及变形等成为选择肛瘘术式和衡量疗效的指标。肛瘘切开术疗效确切,但疗程较长,愈合慢,术后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严重时妨碍功能。肛瘘切除术后I期缝合术最早由日本高野大肠医院报道。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并实施于临床。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该手术避免了手术后创伤范围较大,愈合时间长,愈合瘢痕较大,并发症较多,功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缺点,可有效保护形态和功能的正常。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疗程短,痛苦小,较好地保持了外形与功能,治愈率也达到了100%。1903年TutHe最初报道此法,国内唐之曦等于1955年首次报道,但因术后易引起感染、复发。未得到推广应用[4]。笔者认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把握手术要点,手术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如:①术前肠道准备,术前、后用抗生素,控便5~6 d;②瘘管要全部切除,留下新鲜创面,保证无任何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遗留;③皮下脂肪及皮肤不能切除过多,便于伤口愈合;④缝合对齐,不留死腔;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但手术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内口,目前笔者拟在瘘管切开术的基础上清除瘘管内腐败组织后,在两切缘内侧缝合部分皮下伤口以缩小创面,以期在不影响引流的条件下缩短愈合时间。本术式适应证和禁忌证:笔者体会该手术适用于肛瘘无急性炎症及其他肠道疾病者。如肛瘘合并感染较重或引流脓液较多、脓腔较大时,可考虑Ⅱ期再行缝合。活动性直肠病变及急性肠道疾病应视为禁忌证。内口的处理:如内121较低,周围炎症反应较轻,可考虑内口处一并缝合,松紧适度,防止粪或肠内容物流入伤口;如内口较高,需挂线,则第一针位置很重要,既要封闭直肠与缝闭管道,同时要保持挂线内外部引流通畅。可采用第一针稍外翻或支管完全缝闭,主管部分保留所谓半缝闭等方法处理。另外也要注意内口痿管、肛腺感染组织的清除。主、支瘘管及腔内坏死组织的清除:彻底切除主、支瘘管和腔内坏死组织是I期缝合成功的关键。但需注意,瘘管壁和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有防止炎症扩散的作用,其下方的脂肪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差。所以手术中切勿切除过多的结缔硬化组织以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缝合的要点:缝线松紧要适度是争取愈合的重要条件。过松易有死腔,引流不畅。易感染;过紧易使组织缺血、坏死。操作要精细,止血要严密。缝合层次多少取决于切121的深浅,以不留死腔为度,便于愈合。笔者多采用全层贯穿基底部缝合,较深者可采用褥式缝合,笔者认为过深者以铬制肠线缝合底部为好,因其刺激小,便于吸收。

参考文献

[1] 倪士昌,韩少良.大肠疾病外科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65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C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70

[3] Dhoore A,Penninckx F.The pathology of complex fistua in ano[J].Aeta Clair Belg,2000,100(3):111

[4] 吴印爱.直肠肛管瘘的外科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66

上一篇:血清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的初步... 下一篇:热度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有效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