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实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9-06 05:40:24

班主任实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探析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管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抓好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生机活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近年来,影响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班主任要怀父母之心、真诚关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倾自身之力、高度重视和科学抓好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安全管理;方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18-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管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抓好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生机活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近年来,影响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交通事故、绑架、群殴、摔伤、淹亡等在省内外的一些学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那么,班主任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数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小学生人身安全重于泰山。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抓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为班主任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关系到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去认识,本着对小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事关民族兴旺和国家前途。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安全抓起,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管理,切实保护小学生的人身安全。

2.抓好教育,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安全知识

安全教育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工程,是贯穿于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条主线。要发挥安全教育强大优势,寻求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安全教育的重点及方法。在安全教育上,紧紧抓住确保小学生人身安全这条主线,安全教育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做到有的放矢。突出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这个重点。德育工作应定位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之上,应是从思想意识和内心世界上筑牢各种防线。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德育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能力,自觉热爱生活、处处注意安全。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传授安全知识,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常识。如,定期给小学生进行法制、交通、地震、防火、防盗、防跌、防触电、防溺水、防敲诈、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

3.健全制度,为抓好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建设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建立健全和坚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是班主任抓好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应着重把握和遵循的。定期给小学生上安全课,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学习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和要求。按照上级规定的安全课教育内容,结合本班实际,精心备课,认真准备,采取多种形式上好安全教育课。要从"实战"出发,制定演习方案,科学组织演习。让学生知道逃生的顺序、方法等;要不断丰富演习内容,改进演习方法,使演习达到最佳效果。坚持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行为准则》,细化和明确学生不私自游泳、不骑摩托车、不驾驶其他机动车辆、不在外住宿、外出告知父母、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用电安全、注意用煤气安全、注意防火防盗等,由此对保证学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4.加强沟通,形成齐心抓好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合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增进了解的桥梁,也是抓好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班主任要主动加强与安全主管部门和负责人沟通,尽早了解和掌握上级关于抓好安全工作的政策规定,尽早掌握精神实质,尽早将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增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性。班主任要加强与任课老师沟通,仔细了解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课堂安全表现等情况,仔细听取任课老师对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详细掌握学生各课间的表现情况。班主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走访、电话、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家长沟通。利用各种渠道向家长详细、具体地宣传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争取家长与老师配合抓好学生的安全;要给家长讲解安全知识,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增强与学生沟通的针对性、有效性。要紧密联系学生性格、气质、脾气的实际进行沟通,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状况、基础水平、自身表现的实际进行沟通,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分门别类地做工作;要紧密联系学生家庭的实际进行沟通,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作风、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个性特点等具体情况做工作;要紧密联系学生在课堂、课间、集会、出操、升国旗、打扫卫生等时机表现的实际进行沟通,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和各种不安全的信号,及时掌握学生的现实思想和安全现状,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祖磊.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

[2]郭莉.全面构筑校园安全网,多管齐下保学生平安[J].学理论,2010,(29).

[3]王洪喜.校园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13).

[4]林文胜.陶行知思想中的安全教育观[J].中国农村教育,2010,(05).

上一篇:对改进优化思品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