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外中彰显小学数学的智慧

时间:2022-09-06 05:36:13

在意外中彰显小学数学的智慧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数学课堂上的课堂意外不再是阻碍数学教学发展的绊脚石,数学意外逐渐成为了数学课堂上意外的惊喜。

关键词:课堂意外;倾听;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27-01

在数学课堂上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才更好的体现出了数学的魅力,下面就从三个方向出发,研究了如何在更好的利用数学课堂上的意外。

一、耐心倾听课堂意外

小学数学课堂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是在所难免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倾听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也要有耐心的倾听课堂上的意外。很多教师面对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总是缺乏足够的耐心,总是会以较为严厉的方式和语言向学生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样以来很多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就成了教师惩罚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环节,由此使得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在课堂意外中迸发的思维的火花,也无法从课堂意外中真正的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境况。事实上如果数学教师能够耐心的倾听数学课堂上的每一次意外,那么这些意外将不会再是课堂上的绊脚石,而是指导教师教学发展最有利的良剂。

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在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的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和算法,但是仍旧存在一部分学生会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并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们,而是尽可能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如在遇到3/16+4/16=?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正确的得出7/16的答案,但是又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计算的结果应该是7/32,对于这样的意外,我选择通过画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让学生在一面纸上先用红色的笔画出3/16,然后再画出4/16,于是学生便轻松的理解了3/16+4/16=7/16,这时还是有学生告诉我:“老师如果我在一面纸上画出3/16,在另一面上画出4/16,两个加起来不应该是7/32吗?”在耐心倾听了学生的理解模式之后,我才彻底的意识到学生理解错误的来源究竟在哪里,接下来针对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我又选择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加以更好的理解。如此在耐心的倾听下,数学课堂上的每一个意外都不再是我在教学中的绊脚石,而是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找到教学问题所在的最有利的工具。

二、让意外成为精彩

很多时候数学课堂上出现得每一次意外都不是真正的意外,如果我们的教师懂得去利用这些意外,并将其与数学教学巧妙的联系起来,教师一定可以发现原本令人厌烦的意外也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上最精彩的一笔。

比如一次在让学生认识“时、分、秒”时,有一个学生急切的喊道:“老师,我肚子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把这个学生的行为视为课堂上最不好的意外,但是在有了巧用课堂意外的意识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学生的这种行为完全可以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相挂钩,我借此告诉全班同学:“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的概念,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这位同学在去厕所的过程中一共用了多少时间吧!”在这个学生上完厕所之后,全班同学都兴奋的喊出了自己的记时结果,有的学生精确到了分,有的学生精确到了秒,如此一个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课堂意外却在我的利用下成了本堂课的最精彩的环节。

再比如在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一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坐下来的时候,由于他们的三条腿板凳没有站稳,使得这个学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这个学生沮丧的说道:“老师我的三条腿板凳不是应该很稳定的吗?为什么我会摔倒呢?”在同学们的大笑中,我再一次让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本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学生认真的研究之后,他们都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来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只适用于平面中,对于其它的情况并不适用,这样通过这次课堂意外,学生拥有了认识三角形稳定性的另一个机会,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精彩。

三、让意外成为讨论的源泉

与中学数学教学相比,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由于学生具有较少的数学积累和较为欠缺的思维模式,使得讨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直处于低效的境地,无论教师通过何种方式的引导,小学生都很难投入到有效的课堂讨论中,究其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两点,很多时候讨论的“导火线”、课堂氛围的感染和好奇心的激发都是造成课堂讨论无法高效进行的重要原因,介于此我认为课堂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成为确保课堂讨论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数学课堂上的每一次意外,并尽可能的让每一次意外成为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源泉,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提高对学生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处理“小数乘小数”的数学应用题目上,很多学生都会在如何进行小数结果的取舍上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即使学生计算出了正确的答案,也会在最后被扣掉关键的2分,如有这样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妈妈去超市买香蕉,香蕉每千克卖2.63元,妈妈一共买了2.4千克,那么妈妈一共应该付多少钱呢?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答案一:2.63*2.4=6.312,答案二:2.63*2.4=6.31,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答案,我让同学们以讨论的形式来找到正确的答案。

学生1:因为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结果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计算的结果精确的表示出来。

学生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到钱的单位只是到分,所有结果应该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3:我认为现在分也已经不用了,结果保留到一位小数即可。

这样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最终认识到了小数乘小数结果的保留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也进行取舍,这样意外不仅成为了课堂讨论的源泉,让让课堂讨论变得更加的有效。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意外真是不容错过,我们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意外,让课堂上的意外成为数学教学精彩的一笔,也让数学教学在一次次的意外中彰显其最独特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何靖芳.善待“意外”彰显课堂精彩[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年10期

[2] 邵春燕.让“不期而遇”的资源催生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05期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课堂 下一篇:对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