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镜头下的奇人们

时间:2022-09-06 04:46:53

BTV镜头下的奇人们

寻找他们的踪迹

要把这些北京的奇人找出来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电视人为了找到他们,也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大费了一番周折。BTV体育节目中心《快乐健身一箩筐》栏目编导李子寅告诉记者:“奇人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四大渠道:一个是来自于兄弟媒体——电视台的其他栏目或者是报刊;一部分来自网络——微博以及各种健身的网站,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口信,剩下的就是自己亲自去逛北京的公园。”一伙年轻的电视人,每天工作到一两点钟才睡下,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来去逛公园,因为这时的公园是北京的中老年人健身最集中的地方。“公园其实是一个挺‘深’的地方,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很多让你惊讶的人和事。而我们通过电视见到的那些奇人也往往都现身在这里。”

《快乐健身一箩筐》栏目的另一位编导舒建华也告诉记者:“其他节目组的同事,可能一到放假就外出玩了,我们绝大多的情况是去北京的备大广场、公园,周六日基本上就会泡在公园里。要说北京的哪个商场,我们可能不知道,但是你要一说北京的哪个公园,怎么去,门票多少钱,我们栏目组的人都会知道。这也是我们栏目组和其他栏目组的区别。”

李子寅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印象中,玩自行车的人都是年轻人,且都是与非常时尚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可是自己在见到自行车奇人郁长青的时候,这种想法被颠覆了——

而他使用的就是一辆经过改装的非常普通的自行车,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只不过在前后轱辘边上装有脚踏板。“我们见过小轮车特技,而郁长青老人所展现的是实实在在的特技,他的这套绝活在北京你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玩。”李子寅说。

回忆当初拍摄郁长青老几时的场景,李子寅说,老人家很有变现欲,一上来先热身,即转着圈地骑,这也是他的一个基础动作。然后开始撒把骑,接着就又是一圈圈地转。当时自己曾想:您就是这么一直转下去吗?正想看,只见老人用双脚踩住装在两个轱辘边上的两个踏板,然后用手去摇脚蹬子。接下来的动作让自己震惊——老人只将肋部放在车座上,将整个身体伸直,再用胳膊去摇轮!“这种动作只有体操运动员才能做得出来,你要说倒立可能有技巧,但他的这个动作,却是纯力量!”李子寅说道。当时现场的观众也都惊呼,因为他们从电视上或者生活中根本没有见过这么玩自行车的。

有趣的是,在采访过郁长青之后,有一次李子寅又看到一位骑自行车抖空竹的人,就想联系采访他,结果对方告诉李子寅——“你还是采访我师傅吧,他叫郁长青。”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子寅曾经笑称自己的震撼点挺高的,但是一说到奇人徐世熹的时候,李子寅感叹道:“那次是被震撼到了!”

那是在BTV《快乐健身一箩筐》栏目组推出的一期《我最健康》的特别节目中,有一位老者上台,让现场的昕有人见识到了真正的太极四两拨千斤的真功夫——当时他让节目主持人把大拇指伸出来,只见老者在主持人的大拇指上轻轻一按,主持人咕咚就跪在地上。而评委席中有一位登台挑战,这位评委平时酷爱健身,一身肌肉,结果上台就被按倒了。这一幕,深深地留在了李子寅的脑海中。于是,他决定去拍摄这位奇人。

“那天,我带着一个外景的主持人去天坛公园采访徐世熹,他在现场,他对主持人说,我教你两招,你也可以将对手弹飞喽。”李子寅说,“当时自己也跟他交流了,我对老人说,您就教我一招——我就从背后锁住您的脖子,您怎么把我制服?说着,我上去就锁老人的脖子。他说:你别动。我给你做分解动作,让你看清我怎么制服你。老人边示范边说:‘你不可能并着脚卡别人脖子吧?一股都是叉着脚,我的脚会伸到你的两脚之间一别,然后我的左手卡住我的喉咙,保证我能出气,空出的右手……’说到这,他用手在我的大腿上按了一下,我就这么一疼,人一下就飞出去了。”李子寅说,“那感觉就像是杠杆原理一样,当时我们的外景主持人比我要胖三十斤,也照样该飞飞,甭管你有没有劲,踉跄两步就坐在地上了,我知道他还没怎么使劲呢,毕竟星分解动作,用他的话说,用的只是静力,即一抖的那种劲。这要是抡开了,指不定摔成什么样呢。”

说到徐世熹给自己的印象,李子寅感慨道:“一个戴副眼镜、其貌不扬、斯斯文文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但是你看他的胳膊就像是练过健美的职业选手,特别健硕。他是一位很低调但却绝对有真功夫的民间高手!问起老人的生活,徐世熹表示,一周七天,他每天都会从事一项体育项目,每天还带着自己的老伴一起活动,‘我当时想,这才是生活!’”李子寅说。

镜头下的奇人拍之不易

寻找奇人不易,但拍摄奇人也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是危险。

李子寅给记者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次在拍摄通州骑行的时候,为了收录到更多的鲜活素材,自己带了五盘录像带,可意外地全受潮了,一盘都拍不了!早上起来七点到了集台地点,十几位骑行的健身者也都来了,怎么办啊?总不能让人家都回去明天再来吧?最后在通州转来转去耗到了十一点才买到了录像带。完成了工作。而骑行者们毫无怨言地等着我们,让人感动。那一刻,觉得他们甚至比我们更敬业。

而舒建华给记者讲述的经历就更为惊险——

记得一次去拍霸王鞭,鞭子都是铁的,最短也得三米,甩起来啪啪响,要是抽到身上,抽晕了都是轻的。我们的摄像,想拍点更近距离的特写,鞭梢划过的时候,也就离自己不到一米远,很危险。还有一次自己去摄像,自己倒着走,结果身后的三四节楼梯没看到,直接就翻下来了,即便是在摔倒的一刹那。自己还是把摄像机举了起来,结果身体撞到了护栏上,机器却安然无恙。

记者曾想要舒建华拍摄现场的工作照,但他说没有,有时候拍现场的时候,其实大家也想留点工作的资料,可是已到现场,就会进入工作状态,想的就是怎么将片子拍好,等到拍完之后回到单位才想起,怎么又没留下张照片呢?“有时候摄像拍摄的时候还要跪在地上,当时看着心疼,觉得大家都很辛苦,真的应该留张影像啊,结果,当节目播出的时候,大家都成了幕后的英雄。”舒建华说。

记者采访BTV体育节目中心《快乐健身一箩筐》栏目主编苗宇立时,他说,北京的奇人都快让我们找遍了,我们准备把目标向外扩展。但是我们不要求观众去跟奇人学,因为毕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并不提倡大家去模仿奇人的锻炼方式,而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我们用镜头来展现奇人,是希望观众从奇人的身上领悟到一种精神,让大家感受到快乐健身精神状态,我们也正是一直打造快乐这个概念,并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空竹老人刘振钰、高宜正夫妇

只要有轴的东西他都能抖起来

在BTV《快乐健身一箩筐》栏目组推出的一期《我最健康》的特别节目中,一对抖空竹的老夫妻最终夺得了第一名,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就是家住海淀区的空竹老人刘振钰、高宜正夫妇。原来想请老人到公园里或社区空场抖空竹并接受采访,但是老人却邀请记者到他们的家。家里怎么抖空竹啊?带着种种的疑惑,记者来到刘振钰、高宜正夫妇的家,进入视野的满是各种各样的空竹,原来,刘搌钰不仅玩空竹,还收藏空竹。更有意思的是,今年75岁的刘振钰与71岁的老伴高宜正当年也是因空竹相遇相爱,并以空竹为媒结下姻缘。

收藏的第一个空竹是定情之物

在上个世纪的“”期间,那时候抖空竹都被看做是“封、资、修”,是被禁止玩的。

当年还是大小伙子的刘振钰有天邀请同样还是个小姑娘的高宜正到家中玩。刘振钰对高宜正说:“我给你看样好东西。”然后拿出一个空竹对高宜正眩耀地说:这个你认得吗?“认得,这是空竹啊。”“你会玩吗?”“会啊。”于是两个人就玩起了空竹,抖着抖着就抖出了感情。“我们就是因为空竹才结识的,所以就想,这个空竹一定要留下来。”从那以后,收藏各种空竹成了刘振钰、高宜正夫妇的癖好——因为全国各地都有有特色的空竹,因此夫妇俩使开始收集一些奇形怪状的空竹。到了后来,因为刘振钰学过建筑设计,并且在收藏空竹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些做空竹的厂家,于是他就开始自己画图纸,之后就清这些厂子的技工去做空竹。一旦有了灵感,刘振钰就画图,画完就做,做完的空竹拿回来就开始研究怎么抖。如今,他们家中收藏了500多个空竹,大的直径80厘米,小的就跟手指甲盖似的。当年老北京天桥某位空竹大师抖过的一个瓷空竹,经朋友送给刘振钰了。可老人家不敢抖,怕万一哪天失手了,挺好的物件儿就给弄坏了。于是他就照着瓷空竹的样子做了一个木制的,这下可以放心抖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老人用一个车轱辘做了一个空竹,上面都是自己画的图案,而且在主轴的前部还有一个小轴,他就在小轴上抖,那边就是分量不轻的大车轱辘。

只要有轴的东西,都能抖起来

在老人家中,记者看到很多不同形状的酒瓶子以及车轱辘,这是做什么的呢?看到记者脸上的困惑,老人笑着说:“这些也是空竹!只要有轴的东西,我都能抖起来!”刘振钰老人把这些不同形状的酒瓶子称为“异形空竹”。此时,记者才明白老人当初邀请的用意——在这个家庭里,有这种氛围,家里的柜子里、墙上、地上,满眼全是空竹,甚至随便拎一样东西出来,老爷子就可以耍了。而且真个是你指哪样,他就抖哪样。记者问刘振钰老人抖过的最大的空竹有多大。他说,那是直径八十厘米的单边空竹。记者又提出让老人抖一个小的,老人拿出缝衣服的线,和两根牙签,然后取出一个直径一厘米跟纽扣大小的纯铜制成的空竹,抖起来。太奇特了!在记者的印象中,能将空竹抖出声来就已经算是高手了,但老人却能玩出各种的花样,而且,每完成一套动作,老爷子还都来个亮相,而这亮相都是老伴高宜正给设计的。

从空竹老人刘振钰、高宜正夫妇家出来,记者的感受就是震撼!一是对他们的收藏感到震撼,在这里,见到了此前我从没见过的那么多的奇奇怪怪的空竹。而且你不能想象的耶些东西,在老人手中都变成了空竹;二是觉得我们传统的健身的项目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出个声就完了。玩久了,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理念融入到其中,并创新,可以想见,空竹已经融入到他自己的生活了。

上一篇:郭沫若《女神》赏析 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