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时间:2022-09-06 04:30:14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摘 要] 由于中小企业在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促进其发展的税收政策。首先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然后提出了未来税收制度的改革建议,以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它们可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传导渠道;另外,它们很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可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动技术扩散的重要载体。

所以说,中小企业在保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增加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深刻认识中小企业的作用,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我国改革中一项急迫的战略任务。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截止到2008年12月份,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家,其中包括个体工商户3800多万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这些企业提供了75%城镇就业机会,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总量的60%、57%、40%、60%。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了新活力。然而,在它们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较低,技术创新水平不够,还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增加了对国外关键技术装备的依赖程度,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呈现“外源性融资比重低,内源性融资比重高”的特点。根据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权益资本与留存收益融资占全部融资来源的32%和24%。

其一,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与融资担保机制非常不完善,各方的担保风险分散及补偿机制尚未彻底形成,使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大增,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较严,其很难获得贷款。有些经济发展地区,因无法落实担保或抵押而被商业银行拒绝贷款的中小企业占贷款申请企业的比重达56%,优质中小企业只有30%的信贷需求得到满足。其二,中小企业缺乏外部股权融资渠道。我国的资本市场门槛较高,创业投资机制还远未成熟,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所需资金,也无法通过创业投资获得充足资金。所以,很多中小企业都依赖于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渠道,这带来了法律纠纷,也对国家金融秩序形成冲击。

第三,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平衡,东中西差距较为明显。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占总企业数量的77.31%,中部地区占15.31%,西部地区只占7.38%。在成长速度较快的前500家企业中,东部地区有429家,占85.85%。非常明显,中小企业的地方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

二、政策建议及改革措施

为了发挥税收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应该针对以上问题,在未来做出一些制度调整。

首先,不断完善增值税制度。其一,应该改变现行纳税人资格的认定标准,扩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范围,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税销售额标准,应根据企业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为主要判定标准,可作如下规定:对于从事工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生产资料的中小企业,如果其拥有固定生产场所、可以有效控制其产销环节、会计核算体系较为健全,都应给予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于从事商业经营的中小企业,可以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年销售额认定标准,对未达到销售额标准,但会计核算健全且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允许按17%或13%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开具发票并进行抵扣。其二,要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早日将中小企业的建设不动产时所外购原材料所含进项税款准予抵扣,并且应该规定企业购入的专利、特许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允许按合同价的一定比例计入当期的进项税额。

其次,不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其一,降低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当前外源性融资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内部积累等内源性融资来提高再投资能力,因此,我国也应该降低现行中小企业所得税率,可考虑只实行10%的优惠税率,而且应该实行再投资退税,即根据中小企业内部收益留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来退还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其二,对小企业实施更宽松的产业优惠。对从事国家重点支持产业领域(如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中小企业实行从开始获利年度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减半征收五年的政策。其三,缩短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延长亏损结转年限。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更新固定资产设备,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加大折旧费用扣除比例,并增加亏损结转年限至8-10年。其四,增加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广告推广与业务宣传费用的税前列支,提高此类费用的扣除比例,实行50%-150%的加计扣除。

最后,其他辅制度措施。在制度设计中,不仅直接针对中小企业设置有关制度,而且应该涉及一些辅的优惠措施来间接支持中小企业。

其一,针对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税收优惠。制定特别优惠以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对商业银行来源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设置5~10年的营业税免税期。并根据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规模占整个信贷规模的比重,相应减免企业所得税,可规定如果该比例超过某一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成本扣除相应提高一个百分点。另外,为了降低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应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一定的风险金。其二,鼓励外部经济主体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规定其他企业向中小企业的捐赠额可以准予税前扣除。对各类合法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所获得的收益,应该减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物质要素方面的协作关系,可规定对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所得,可减征企业所得税。

上一篇:钢矿企业一体化的合理性研究 下一篇:沈阳建设东北金融中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