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风电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时间:2022-09-06 03:33:23

促进风电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摘要】风电行业的发展要依靠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梳理分析,为风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税收支持。

【关键词】风电行业;税收政策

一、目前我国风电行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关于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激励政策,但这种激励政策并没有形成制度体系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激励的力度和范围上无法达到《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鼓励开发推广的风电技术设备发展上。其二,现行税制中为促进风电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单一,主要是减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激励方式以正向激励为主,缺乏反向激励。其三,激励对象还局限于企业实体。

二、国外鼓励风电发展的税收经验

1.美国

(1)投资赋税优惠:对于购买风能能源设备的业主,在《能源税收法》中规定,可从当年所须缴纳的所得税中抵扣所付金额中前2000美元的30%及其后8000美元的20%;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投资总额的25%用于开发利用风能、地热、太阳能及潮汐的发电技术。

(2)加速折旧优惠:《税收改革法案(The?Tax Reform Act)》中有相关规定,风电项目折旧期为5年,而不是15~20年。

(3)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综合电力竞争条例》中规定,要求国家通用的RPS到2010年7月由可再生能源资源供应5%的电力。目前RPS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强制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2.德国

(1)《强制购电法》规定:电力公司要以固定价格收购风电全部电量,并确保其能够上网;由当地电网承担常规发电技术与风电上网价格的成本差价;风电上网价格规定为当地电力公司销售价格的90%;

(2)《可再生能源购电法》被《可再生能源法》所替代,重新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可以优先接入电网。

(3)《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要求,新风电机组必须满足输电导则和中压电网技术规范要求;已经并网运行且不能满足新并网导则要求的老旧机组,限期进行改造。

三、当前我国支持风电发展的税收政策

1.对于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

2.对于国内企业进口的一些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主要用于开发和制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装备的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关税。企业要享受免税优惠政策,须具备以下条件: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单机额定功率为1.2MW级、2MW级及以上,年销售量≥50台以上;风力发电机(组)配套部件: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变流器为单机额定功率≥1.2MW的整机配套,叶片年销售量≥150片,发电机年销售量≥50台。

3.对于1.5MW以上风力发电技术及风电场配套技术,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1.5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以及风资源评估分析、风电场设计和优化、风电场监视与控制、风电接入系统设计及电网稳定性分析、短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风电场平稳过渡及控制等风电场配套技术,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享受15%的低税率优惠。

四、国外风电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

1.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推动能源利用结构转变

发达国家在风电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消费上,一方面注重抑制对传统能源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如丹麦开征的碳税、能源税,英国开征的发电税、气候变化税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降低新能源税负,同时又增加传统能源税负,便能够起到传统能源与调整新能源相对价格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

2.注重直接激励、间接引导结合力度,提升税收政策调控效力

随着新能源项目的大量建设,国外部分国家对于新能源项目的扶持(尤其是税收方面优惠),已经由初级阶段的直接性减免税政策逐渐转化至税额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性优惠方式。我国在风电行业优惠政策实施方面,除了给予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外,同时应充分运用各类间接性的优惠政策,以此来改变我国在风电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中的单一化现象,增强税收政策在风电行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能力。

3.推动新能源项目税收政策法制化建设

在新能源的税收政策方面,欧美国家都比较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的法律方式,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了新能源税收激励措施的确定性和可行性,防止新能源税收政策效力层次低、政出多门的现象。因此我国也有必要加强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风电行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艺.美国可再生资源税收激励政策及借鉴[J].中国中小企业,2010.(8)38-39

[2]李东卫.国外风电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2(2)24-25

上一篇:女儿,你叫什么名字 下一篇:基于新税法的企业税务筹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