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寓言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9-06 02:23:31

小学语文中寓言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谈谈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典作品 寓言教学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寓言故事,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宣扬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这样的举措我们当然表示支持。再加上寓言故事以小见大、讽喻性较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提高其语文素养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把思路与体悟在授课过程中强行灌注给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注意给予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人才作出贡献。

一、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寓言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省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寓意,理解题意,教师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寓言运用的讽刺夸张的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师可以运用图画表现的手段,可以是简笔画或是剪贴画,与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相结合创设寓言情境。寓言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形象。

二、以联系实际故事揭示寓意为核心

简短有趣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容量,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无生物的艺术形态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领悟言外之意,以此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激起思维火花。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在小学高年级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仅是生动的情节、形象的描写,更应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寓言故事用不同的方法抽象概括的能力,从中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寓言的内容情节分析得较多,而对高年级学生学习寓言缺少理性的思维剖析。虽然这样的学习学生也能明白其中的寓意,但其中的教育意义是不够深刻的。寓言本身就具有故事简短的特点,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根本不需要这样面面俱到的分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感受寓言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形象当做真实的形象来认识。这样学生对寓言中的艺术形象印象深刻,而且对寓言的理解会加深。

三、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般教师教学寓言的程式是,分析故事情节,提示教参书上所揭示的寓意。其实,这是一种单向的、模式化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忽略了学生智力的培养,更没有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纳入整个教学过程。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发问,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要求于学生的,主要不是让他们发现前人尚未知晓的知识,造世界上还没有的新事物,而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他们真正引进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机会,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增强观察、存疑、判断、假设、推理、验证等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四、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1.推荐寓言故事书。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和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

2.组织寓言故事会。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兴趣。

3.编写寓言故事。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练简洁。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改背景下,寓言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寓言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寓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寓言课程学习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一些人生启迪。

参考文献:

[1]马玉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学周刊,2011.3.

[2]陈晓玉.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吉林教育,2009.4.

[3]王云淼,臧丽娟.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该怎样进行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0.

上一篇: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难点及应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