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忍不拔,永不言弃

时间:2022-09-06 02:04:12

“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那就是――放弃!”

没有硝烟的战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中国商界的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少年得志,读书时更是“尖子生”、“跳级王”。比如,开创户外传媒先河的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凭着一篇获奖作文便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比如,盛大那位“传奇小子”陈天桥,更是凭着“上海市优秀标兵”的荣誉,提前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

然而,与许多同龄功成名就的青年“财”俊不同,马云的大学之旅异常艰辛。

纯朴的大学梦奔腾着动人的浪花,马云向往着象牙塔的那一片净土。但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更具悲剧性的是马云考过三次大学,两次落榜。

各门功课中最让马云感到头疼的,非数学莫属。一位余姓老师曾经失望至极地对马云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18岁那年,他想上北大,第一次参加了高考,结果数学考了1分。

他垂头丧气,准备去做临时工,和又高又帅的表弟去了一家宾馆应聘,结果宾馆录用了表弟,他遭到拒绝。之后,马云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

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马云到《山海经》、《东海》、《江南》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他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三轮车,通过火车渠道转发到其他地方。

工作之余,他也会到浙江舞蹈家协会,为协会主席抄写文件。

就是在舞蹈协会,马云第一次读到了路遥当时的代表作――《人生》。

应该说,从小马云就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直到后来当了CEO,管理一大群人,他还是对那些所谓的“管理的秘密”、“经理人必读”之类的书毫无兴趣。但是,这本书的出现,也许就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在少年马云的成长历程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人生》算是路遥早期的代表作,如果说后来的《平凡的世界》影响了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那么《人生》无疑也深刻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当然,这群人中,就包括马云。

小说《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对理想也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往往在他向理想靠近一步的时候,总会有一种东西横在他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作为一个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尽管生活是曲折的,但高加林无疑又是坚强的,于是,马云开始崇拜高加林,暗暗在心里将他作为榜样。

马云又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

19岁那年,马云走进考场第二次参加高考,这一次,他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

这回,原本还对这孩子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马云不用再考了,“没一点希望了”。

于是,第二次高考失败后的马云,又开始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安排,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总会有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感染了我们,更产生一种宏大的力量。

《人生》算是一个,这一次是一部电视剧,这就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热播的日本青春偶像剧――《排球女将》。

《排球女将》中那个坚强的女孩――“小鹿纯子”,更给了少年马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鼓励。小鹿纯子的笑容和执著感动了马云,他又恢复了信心和力量。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马云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

星期天,马云为了鼓励自己好好学习,就赶1个小时的路特地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在图书馆读书要经常抢座位。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就在抢座位的“争斗”中,马云认识了6个“死党”。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6个人躺在草地上,对着天空一起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出人头地!

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

《曹刿论战》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马云很轻易地便颠覆了这古今军事至理。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却越挫越勇,准备上演一出哀兵必胜的精彩好戏。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后,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然后马云就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

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89分。据马云自己说,他当时是运用了“独门技法”――把数学题当成文科题做,考试之前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才过了数学这一关的。

最终,以马云的总成绩,离本科线还差5分,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不过,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当时外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居然没招满,于是,马云幸运地被调配进外语本科专业。

如果马云还有机会见到当年那位姓余的老师的话,以马云的性格,他肯定会说:“谢谢你的“鼓励”,老师,是你让我这一切成为了可能。”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耳熟,哦,想起来了,这的确是马云的原版经典语录之一,但不是对这位老师说的,他原话说的是:“谢谢你,eBay,是你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三次高考,两次遭遇滑铁卢,还是一如既往。从马云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宝贵品质,一种伟大的精神,也读懂了他那句名言:“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那就是――放弃!”

地理老师;英语激情的点燃者

少年时代的马云的顽皮、爱打斗这自然影响了其学习,这也导致他在整个学生阶段成绩都十分不理想。不过,马云天生就很乐观,因为在各门功课中,仍有他的得意之处,那就是英文。古语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我们很想知道的是:马云学习英文的浓厚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追溯到马云的中学时代。

马云读中学时,班里来了位教地理的女老师。这位女老师不仅人长得非常漂亮,讲起课来更是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在少年马云的心中,这位女老师就是他的偶像。

有一天上课时,这位女老师讲了一件事,使马云受益终生,甚至改变了马云的一生。这位老师说,在西湖边上有几个外国人问她中国地理,因为她英文很好,自然对答如流。然后,她又总结说:“同学们要学好地理,不然人家问你们的时候,就会给中国人丢脸。”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师的话让少年马云茅塞顿开,对老师的崇拜也使得马云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有意思的是,这位女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地理,到了马云这里就演变成了“同学们要学好英语”。

上完那节地理课后,一回家,马云就花6毛多钱,买了个纸喇叭,每天听英文广播,坚持不懈。

那一年,马云刚满12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12岁才开始学英语似乎有些迟了,但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在那个“不学ABC,早当接班人”的年代,一个孩子才12岁就开始学习英语,是十分稀奇的事情。有如此超前之觉悟,实属难能可贵。

由于没有家学渊源,马云的父母甚至连ABC都不会,马云起初学英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凭着对英语的热爱,马云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性,马云经常去西湖边老外多的地方,凑上去和那些外国人讲英语,不为别的,就是和老外练口语,有时也会充当一把英语导游。

疯狂英语的发起者李阳老师说过,学英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怕”字――怕丢脸不敢说,怕丢脸不敢大声说。马云就是借着这种“厚脸皮”精神,借着不怕出丑的大无畏精神,一有机会就在街上逮着外国人“开练”英语。

日积月累,马云的英语口语就这样一天天流利起来。这种流利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几声“how are you”所能企及的,而是流利到几乎让所有的师生“大跌眼镜”的程度。在西湖边上,有时候连老外都以为这个小朋友是从欧美回来的归国“小华侨”。就这样,从没出过国的马云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而且结识了许多的外国朋友。

而这一切最早的起源,竟然是来源于一个女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闲话”。如果没有那位漂亮的女老师的出现,也许马云的英语要到5年、10年之后才能初露端倪,甚至永远都不可能出类拔萃。

小华摘自经济日报出版社

《马云创业思维》

上一篇:是阳光,就该照遍每个角落 下一篇:“低保族”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