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的节约型技术策略分析探讨

时间:2022-09-06 01:20:52

园林设计的节约型技术策略分析探讨

[摘 要]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劣,能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要持有节约型的设计理念。本文主要就园林设计的节约型技术策略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园林设计 节约型技术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M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34-01

引言:当前社会中出现严重资源紧缺的问题,所以建设节约性的园林非常有必要,同样的节约型园林也是自然生态的表现,为城市发展多一些自然环境,不仅可以为生活环境带来舒适的感受,同样也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对节约型的园林的解释不尽相同。

1、节约型园林概述

节约型园林是一种园林建设模式,投入合理的资源,可以获得最优的效益。节约型园林,是按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循环利用,在@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能源、资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采取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为城市人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以实现园林设计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节约型园林设计核心

2.1 城市园林的意义

城市园林的存在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更高质量的生存环境,而不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活。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减少其对资源的消耗,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到人类基本需求设施建设中,而节约型园林的主旨就是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节约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

2.2 对生态环境的完善和改变

节约型园林对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以及对整个城市的绿化环境的改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及时的、充分合理的利用节约型园林的作用,来为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做贡献,不仅可以充分提供氧气,可以保护水源、作为温度的调节器、降低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抗风降噪等,而且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资源节约型园林建设方面,水资源的节约尤为重要,建设城市污水回用型湿地公园是节约型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既处理了城市每天产生的大量污水,又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其次,在园林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对场地现有的构筑物、小品和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的使用,既节约材料,减少了垃圾废弃物的处理消耗,又节省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

3、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策略

3.1 地方性

节约型园林设计的基本准则就是根据各地不同的环境状态作出不同的设计。首先应当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当地人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多年场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并且对其有浓厚的感情。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应是一个尊重当地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当地人给予设计的启示。其次,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是节约型园林设计的重要一环。在生态设计中,新的设计形式必须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避免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设计的原则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自然平衡,同时也是维护设计物本身的健康。最后,当地材料如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也是生态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当地的环境、有利于管理、有效地降低维护成本,而且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解决物种消失的有效措施、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而当地建材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初始成本与运输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展现当地的特色与风貌,使人们对园林景观产生认同感、家园感与归属感。这不仅符合设计生态化、节约化的要求,也可避免“南橘北枳”的情况发生,节约园林建设成本。

3.2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过程中,要大力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时,不予以使用。在大规模的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当在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或适当的改造。在设计时应当保持一定的弹性,既要看到近期的效益又能兼顾远期的利益,选择适当的植物搭配模式,减少后期维护的投入。在节约化的设计中有一种著名的“3R”原则,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与再生(Recycle)。首先,在园林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以及生物资源的使用,针对基址现状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地利用光、风、水等自然资源,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尽可能采用可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的新技术。同时要深刻理解“减量”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如何用有限的土地来建立满足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其次,将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通过尽可能多的方式再次利用,是综合解决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耗费。最后,所谓循环与再生,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由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完整过程。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由此说明大自然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物质,如返还枝叶、收集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这一原理的最直接应用。

3.3 依托自然,融于自然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不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这一设计原理是将自然看作做整体,顺应其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从古至今,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应当依托自然而不是控制自然、征服自然,自然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其具有很强的能动性、自我调节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可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我们应当充分依托自然的各种能力,尊重各个生物的生态习性,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植物,保证其在园林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充分发挥美化环境的功能和效益。另外,应当增加生物多样性,它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可有效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与自然相合作的城市绿地设计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针对这一问题,生态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多种演潜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和干扰。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使其接近自然,融于自然,关键就在于使园林的边界模糊化。园林是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设计师应力求自然景物和建筑园林之间几乎没有分界,使其与自然景物相统一,与自然产生和谐的依存关系。此设计恰恰也符合边缘效应的理念,提高园林边缘的活跃性、物种的丰富度,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因此,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4、结束语

总之,节约型园林建设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创新思维,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促进节约型园林事业的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海波.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5(02).

[2] 刘钊.新时期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措施与思考[J].绿色科技.2014(05).

[3] 叶机械.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5(08).

上一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HXD3D型机车主断路器电路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