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岸边唢呐声

时间:2022-09-06 01:13:35

运河岸边唢呐声

每天清晨,在京杭大运河山东台儿庄段岸边,不时传来嘹亮唢呐声。这里的人们都知道这是运河娃们在练习“吹曲”。当学员们把几十个唢呐同时吹响的时候,运河两岸顿时热闹起来,过往船只上的人们听到唢呐声,也会拉响汽笛凑个热闹, 曲曲唢呐声回旋在水波中,或高亢嘹亮,或深沉浑厚,让人荡气回肠,心情难以平静。

今年44岁的张勇就是这个“唢呐班”的老师。他出身艺术世家,自幼学习唢呐,后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深造,灵性加上勤奋,让他的唢呐演奏小有名气。1998年,在文化馆从事基层文化辅导培训1的他,成立了首个唢呐艺术培训班。他一直坚持每日集中授课3小时,根据每个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对症下药”,对掌握唢呐技能和领悟慢的学员还要开“小灶”。10多年来,他已培养900余名学生。他的学生中,有的以唢呐演奏全国第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有的被军队文工团特招,成为部队的文艺骨干。由于有了这么多的成绩,他的唢呐班名噪鲁南苏北,加上学习唢呐不受年龄、性别、地域限制,学员中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65岁,就连广东、天津、江苏等地也有不少学员前来报名学习。

唢呐班在低矮的地下室一个不到100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有黑板、讲台、桌椅等必要的学习设施外,还有孩子们的床铺及生活用品,条件虽然简陋,但是他们学习都很刻苦,因为他们每人都怀揣着一个成功的梦想。明湖夜鹭

李平

没有憾缺的时候几乎不多。去了许多次济南的大明湖,都没有看见明湖的夜鹭。

其实,大明湖的景致是很美的,美得广泛而深刻。夜鹭只是夜鹭。美丽的水泊环境与颇具现代气息的游乐场所与厚重的历史就几近将大明湖汇入了美丽的神话序列。

入了这神话般美丽的大明湖,心境自然是十分惬意的。不见夜鹭,当然仍有无数的欣赏生存着。于是,几乎每次便登高而看看湖北岸那座厚重的北极阁。远了看,北极訇就像一个高大而健壮的男子将秀女般温柔的大明湖轻柔地揽在怀里。这景致很有意思。大明湖好象是属于北极訇似的,使一些有善于遐想的人不免心里涌生出几丝妒意。在北极阁面前,大明湖又总是显得那样的温存,没有人记得她曾经在任何时候发过任何小脾气什么的,而总是给至前的人们以非常善良的愉悦与美感。人立在明湖岸边,心灵会是静静的,阔大的湖面上,就连游船也显得轻柔无比。游走的小船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只看见梦幻般的不尽浪花在船头船尾循环诞生。小船就这样诗意般地渐渐远去了,人也渐渐远去了,去了湖心訇或者靠近明湖南岸如画般的大大片大片的莲花之中。

就在这大片大片的美丽无比诱惑无比的荷司,有着人们许多欲知而未知的内容。自从有了大明湖,片片的荷下就居住着许许多多的淡水动物,比如鱼虾啦,青蛙啦什么的,等等等等。曾经有一位漫画艺术家或许就于此诞生了灵感,以枯就的荷叶与恋恋不肯离去的青蛙之痕为背景而创作了题为《守望》的在中国颇有影响的作品。其实,大明湖的诱惑与馈赠是十分丰富的。清泠泠的浩瀚湖水以及湖水之下所覆盖的内容当然更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另外位游客。

这就是明湖夜鹭。

每年冬春之交的季节,从孟加拉湾也许及至更遥远的地方,会有成百上千只夜鹭光临济南的大明湖,直到秋尽冬来它们才肯舍此离去。夜鹭的遥远跋涉当然是为了生存与繁衍,在追求生存的路上太多太多的生命已经不幸悄然消失。这种悲剧色彩在夜鹭家族中显得异常浓厚。但是不少的人们在大明湖看见它们飞翔的时候,却没有听见夜鹭暗暗诉说着的沉重内涵。这种诉说只有夜鹭知道。但夜鹭家族还是仍然一如既往欣然而至。

大明湖的夜鹭是很美很美的。凝神看了,黑黑的长嘴与黑黑的脊背羽毛之下生就的是晚霞般灿烂的腹羽,身体虽然不怎么魁梧,但是飞翔的时候灰白色的翅膀可以展至2米之多。细长的双腿灵巧地指挥着更加细长而且锋利无比的鹰爪在水面上捕捉大明湖慷慨馈赠的鱼虾等物。夜鹭捕猎的动作壮观而优美,许多时候太像高难度的飞机做飞行表演了,而有时候更像失事的飞机头扎入大海般,让人生出些许不愿或不敢想象的恐怖意境。当然,失事飞机扎入大海是种消失,而夜鹭的这种动作造型却是在创造生存的收获。

了解夜鹭这种飞鸟的人,一般都知道它们富有宽宏大量的性格,各自捕猎,各自享受,互为睦友。这样的品质很使人敬慕,同时也让人羞愧。

佃是,任何动物与人都样,有时候也都有多面的性格。仔细观察与品味,夜鹭也在失去思维控制的时候为了一条猎鱼什么的会相互在空中或水面争斗一番,甚至与常年居住在珍珠泉带的原住族鹭鸶们发生一些不友好的战争游戏。当然,这样的情景是很难让人发现的,即使是被发现也更难让人理解。

这就是明湖夜鹭的风格。

在秀丽的大明湖,夜鹭送给了人们一幅很美的画。但是许多人之所以闻而未见,其原因之就是大多数夜鹭仍旧喜欢在拂晓和傍晚时刻愉悦地行动与展示它们的美丽身影。

每年,在济南的大明湖,夜鹭至少有将近八九个月的美好生活环境。这种环境的诞生就不仅夜鹭知道了,与它们共同生存在这里的人们也同样知道。这就是环境的保护与变化之故。在地球村,人与大自然特别是与动物的这种和谐共存,应该说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了。

上一篇:从“高碳产业”到“低碳经济” 下一篇:直写心性入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