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时间:2022-09-06 12:47:56

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摘要: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必须要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向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在实践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巩固数学。

关键词:转变;学习方式

一、为什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二者类似战略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儿他怎么会成为高素质的人呢?在他的一生中,怎能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怎么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呢?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刚刚入校的儿童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容易分散,课堂上经常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东西。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他们好象被绑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又苦又累,厌学情绪严重。新教材中多种游戏的设计因势利导,尽量发挥好动、好玩的优势。如:“吹泡泡”游戏,这一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空中的泡泡,快乐之情喜于言表。此时,教师及时用“画外音”把五彩的泡泡变成了有趣的数学。教与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

2.在实践中学数学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实到实处,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获得合法的地位。同时,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小学生认识“厘米和米”这节课时,老师对学生说:“这节课,老师把40分钟给你们,你们分组带上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①测量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②量量自己跨两大步约有多少米多少厘米;③任意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听后,非常高兴。老师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分成四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有秩序地开展测量活动。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老师没有给学生讲解测量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亲身实践,这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米”和“厘米”这个概念,还掌握了测量的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自觉进行集体研究,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解决。每个同学都在参与,没有一个同学开小差。也不用老师去组织纪律,他们都自觉去做,因为这个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每个同学都通过自己亲自测量,小组讨论,认识了“米和“厘米”。通过测量,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创造,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在生活中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中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景。例如:在教学《克的认识》一节课中,请学生分别称出1克绿豆、1克大米、1克花生米等,数一数各有多少粒,边称边用手掌掂一掂1克豆的重量。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一克的重量。随后,在学生刚刚建立的“1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他们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可用克作单位。学生很快说出一袋茶叶、一盒牛奶、一条项链,一块香皂等,再一次加深了认识,丰富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们个个都认识了“克”,个个都很高兴,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后,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椭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学习了元、角、分后,让学生在双休日中与父母一起上街购物,然后计算出这一天家庭的开支情况,并从中选出几个数据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教师在上数学课时,要注重把在书本上学数学变为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在使用新教材时,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向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享受成功的乐趣。真正做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

上一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下一篇:学习新课标,改变美术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