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云:“送子公公”的生活哲学

时间:2022-09-06 12:30:58

李祥云:“送子公公”的生活哲学

李祥云今年75岁,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劳心劳力,以德行医,用精湛的医术治愈了无数病患,使得许多家庭能够尽享天伦,因此他被病人们誉为“送子公公”。这位“送子公公”,同样也有着令人称羡的幸福生活。

退而不休 人生七十才过半

李祥云退休十多年了,这只能是从理论上说,其实他每周仍要去龙华医院坐诊,一周七天,一半的时间都扑在工作上。

“当初快退休的时候,我曾吵着要退休,毕竟退休了各方面都自由,我也乐得清闲。可后来医院筹建了工作室,需要我带几个学生,一来二去,我就成了返聘,一直做到今天。”李祥云三言两语,把退休后十多年来不间断的工作一笔带过,好像这工作和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要说这工作,李祥云可没少操心。他每天早上8点就开始接待病人,除了中午的吃饭休息时间,他要工作满8个小时。有时候忙起来,下班时间过了还有很多病人候着,李祥云不忍心让他们白等一天,说什么也要坚持看完这波病人才下班。

就是这样一份执着,让李祥云每年治愈一百多对不孕不育症患者,让他不仅在医学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在患者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菩萨心 医病也医心

凡到李祥云这儿来瞧病的病人,一般都是各大医院走遍,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因此这些病人大都心态焦躁,对李祥云来说,他不仅要尽力帮助病人治愈身体的疾病,大多数时候,还要开导病人,让他们心态平缓,对治疗恢复信心。

有个病人做了多次试管婴儿均告失败,花掉的钱都能买两部车了。夫妻二人找到李祥云的时候,几乎就快放弃了。李祥云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劝说,随后根据病状对症施治。经过半年多的不懈治疗,妻子终于成功受孕,十个月后,夫妻二人为李祥云寄来了孩子的照片,并附上了感言:“感谢李医生,华佗在世,成人天伦!”

在李祥云的办公桌上,压着许多孩子的照片,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被他治愈的病人,如果不是李祥云,这些孩子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工作之余,李祥云瞅一眼桌子上的孩子们,心情也会变得好起来。

行医度人 向生活接地气

前段时间电视剧《甄甄传》大热,李祥云跟着老伴也看得乐呵呵。宫廷戏的套路,总能牵扯到中药,什么阿胶补血、麝香打胎、红花美容……这些药对李祥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他就以此为题材,借题发挥着,向某个医学杂志投了一篇文章,里面梳理了一些《甄甄传》里头提到的中药,并对这些药物的药性作了说明,也指出电视剧中的夸大成分。这篇文章向人们普及了正确的医学知识,因从热门电视剧入手,受众广泛,反响也不错。

像这样从热点事件入手,站在专业角度为大众解答疑难的事,李祥云总是乐意为之。

有时他会被电台邀去做节目,当场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李祥云笑称:“第一次去做节目,心里没底,有个听众问了个超出我专业范畴的问题,好在我还不算老,反应够快,总算是应对下来了。”

脱下白大褂 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别看李祥云在工作上成就很大,在生活上他也不是“矮子”,上街下厨样样都行。李祥云最拿手的要数做面食了,葱油饼、馒头、花卷,只要你能报出来的面食,他都能给你变着花样鼓捣出来。

“我的父母是山东人,打小我就吃面食,家里头的味道吃惯了,外面的我都瞧不上。以前父母在的时候他们做,现在轮到我们两口子做,家里的味道特别,和外面不一样。”尤其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两个女儿带着孩子们来看望他们,一家人围坐一圈,你和面我擀杖,有说有笑合家欢,那场面别提有多温馨了。

平时在家,李祥云和老伴过着悠闲的生活,一起学画画,一起去公园锻炼。他们兴趣爱好相似,李祥云写的东西也由老伴整理抄录,他的著作大都有老伴的心血在里面。

老伴喜欢看电视剧,李祥云爱看体育赛事,但他总是迁就老伴,老伴爱看啥,他就陪着看啥。比如《甄嬛传》,老伴特爱看,李祥云也陪着看。等电视剧插广告的时候,李祥云让老伴把台调到体育频道,他说只要瞄一眼比赛结果就心满意足。

如此迁就老伴在李祥云看来却很平常,“我也是为自己身体着想,年纪大了,不能太激动,体育比赛看得热血沸腾对身体不好,只看个结果,那过程我也能猜个大概了。”

现在休息时间多了,李祥云在家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画画,他还吹葫芦丝。他小时候会吹箫,现在拿着葫芦丝虽然咿咿呀呀吹不好,但也乐在其中。后来有一回他去公园锻炼,听到有个老人吹得特别好,他就拜别人为师,有空就去跟老人讨教,现在也吹得有模有样了。

李祥云的养生之道

从不剧烈运动,上下班走路步行。每天走一万步,疾病不会找上门。

饮食上,不抽烟不喝酒,对“膏粱厚味”敬而远之,多清淡,不偏食。

每晚睡觉前按摩涌泉穴、太溪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帮助镇静,促进睡眠。

自得其乐,要有满足感,不攀比,保持豁达才能肝气条达,不条达则气血瘀滞,许多毛病会找上门。

上一篇:“大地妈妈”易解放:走出悲痛,走进绿色希望 下一篇:了解帕金森病,预防与治疗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