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关爱学生

时间:2022-09-05 10:12:35

老师如何关爱学生

摘要:教育是人类的公共财富,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不歧视、放弃每一个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日渐紧张,本文就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偏差;公平;了如指掌;对症下药

G645.1

师爱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奋发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热情。然而,老师付出的爱是否都被学生接受了,并不能一概而论。有很多老师非常关爱学生,但经常出现学生并不领情的尴尬局面。出现这种强烈发差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学生接受爱的能力差,二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就老师而言,对爱的理解出现偏差后,会形成以下不良的师爱类型。

包容型。在我们技校班级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感情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不让学生参与,自己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师爱的看法,会因年龄、见识的不同而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可能认为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做好关心和爱护;而我们技校生中,一些见识稍多,较有主见的学生,可能会有另一种思考,不给他们锻炼机会是对他们能力的剥夺,这样等学生每学期结束时就会发现自己毫无进步,从而对教师心生怨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包容型的教师是“付出”却并不见得“有好回报”。

专制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师爱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自尊、利己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为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评训斥,甚至辱骂体罚;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的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在大力高倡民主性的当代社会,这种爱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外冷内热型。有些老师很爱学生,但表现出来的是外冷内热,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很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教师威严,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式的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关系理解的偏见,而学生通过难以感悟,成为师生情感与心灵交流的障碍,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势力”型。一些教师对优秀生与普通生的鄢氏殖雒飨缘牧郊分化,对于前者,爱意溢于言表,对于后者,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而普通生中的后进生更属于“第三世界”,他们通常成为师爱遗忘的角落。教师喜爱优秀生本属于正常,但这种爱畸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更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利己”型。不负责任型:一些教师在有助于自己评职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情上很操心,很上进,对于别的与自己无关的事休谈“奉献”二字;尤其评过高讲后的教师,常常让自己万事置身事外,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除此之外,还随意践踏年青教师的劳动成果,年青教师就班级事与老教师谈论稍有分歧,老教师马上开始显摆自己的老资格,学校里的任何事情都与自己无关,都需年青教师来担当。

从以上普遍存在的师爱关系类型及其不良影响,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仅有爱的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如何去爱。

一个真正懂得师爱的教师往往身兼“多职”―他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对于学生的“病情”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及时救护,要达到这种境界与具备这种能力,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作风及优良的职业素质外,尤其需要注意施爱方式,讲究施爱的艺术。

“严”而不“厉”。中国有句古训:“严师出高徒”。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然,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从这种难以忍耐的重压下滋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二者有实质性区别。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强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看法。此时,教师的态度极为重要。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当众揭短,挖苦嘲讽,乃至打骂体罚,都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是国外许多教育专家,教师的成功之道,尊重学生,是师爱最真诚的表露。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力性,促使其自我价值发现的有效情感因素。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深入了解学生。密切与学生的交往,深入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师爱的突出表现。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希望得到师爱的滋润。一般说来,感受到师爱的学生,均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实效,它能使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甚至于因对某教师有好感而发展到对该课程感兴趣,其意义不言而喻。教师需要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善于分析和探究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找出问题症结,抓住教育引导学生的最佳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来一点“反向偏爱”,“偏爱”通常是指教师对其得意弟子给予特别的关爱和期待。“反向偏爱”则是要求教师给那些并不优秀但更需要关怀的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同情。在人们的心目中,优秀生总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进生却因不能充分享受爱的阳光雨露而引发精神贫血症。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师爱;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爱还给他们。

教育是人类的公共财富,是每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无小事,需事事具细,细如雨丝。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不歧视、放弃每一个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当然,公平并不意味着“待遇”相同,好比我们能给不同病人以同样的治疗一样,师爱的公平性应体现在将更多的爱分给更多的学生。那些有困难、性格内向、爱“出风头”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师爱的润泽,既为人师,我们又何吝将爱的雨露向他们多播洒一些呢?

总之,师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爱学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最终接受,进而使我们的各项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上一篇: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 下一篇: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