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记之十三 终于进了科廷大学

时间:2022-09-05 09:19:53

澳洲留学记之十三 终于进了科廷大学

2006年9月,我的Diploma课程以优异成绩毕业。其中《统计》、《管理会计》、《会计100》考试成绩拿到了全年级第一名。

2007年2月27日是我大学报到的日子,我终于进了自己梦想已久的大学。报到的这天,我就已经成为大二下学期的学生了。澳洲有很多大学,如科廷、麦考瑞都有附属学院。它们讲授预科课程、证书课程、高级文凭课程,像我就学的Diploma课程,在澳洲教育体系里,它相当于国内的大专,成绩合格后,直升大二。当时我在cic科廷附属学院里还有5门Diploma课,就是说必须上完两个学期,因为每学期四门课,这样第二学期,我就选修了大二的三门课,只因为那一门课的尾巴,我还不能注册成为科廷的正式学生。这也是跳级的后遗症,但不管怎么说,虽然手续麻烦点,我毕竟争取了一年半宝贵的时间。

那天我特意提早半小时到校,虽然在cic学了一年,它又和科廷在一个校园,但因为忙,我到科廷主校的机会还是很少的。现在正是开学和新生报到的季节,到处是年轻的身影和匆匆的脚步。我先去了系里的接待处,老师指点我先到201楼的阶梯教室去。我进了一间能容纳200多人的阶梯教室,四周环顾了一下,几乎都是陌生的面孔,妮佳、杰克、艾伦等一个人都不见。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大袋子,里面装了介绍学校学习生活的小册子、笔和本。我还拿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3月3日下午2点10分去407办入学手续。

约定的时间到了,我拿上护照、录取通知书、各科成绩、学费到了407,进去时,前面已经排了六个人,等轮到我时,我递上所有的材料,那个老师把有关信息输入电脑:“好了,你可以交学费去了。”我拿了一张8200澳币的转帐支票,交了学费。说不心疼那是假的,这么多钱,付国内四年本科的学费都绰绰有余。澳洲政府真是生财有道,一个学期才上3个月的课,就收海外学生5万人民币的学费。而且这个数字每年以5%-10%的比例递增,上个学期是7600澳币,一下就涨这么多,还没处抱怨。这才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等回到家,我就给妈妈打电话。因为这个学费她催了我好几次,快成了她的一块小小的心病。她恨不得我去年年底一毕业就把下学期的学费交清:“大学申请都是有时间限制的,2月份的课,到年前的12月初就停止申请了,你还没有注册,如果交费晚了,没位置怎么办?”家长总是这样杞人忧天的,我也没办法,问了好几个同学,都没交,打电话给学校,答复办完注册手续才交学费,这下她该放心了。

选课时费了点周折。新生只能在开学的那么几天选课,而老生在上学期结束后就已经选完了,只留下一些垃圾时间。我总是晚起,特别不想上8点的课,以前周末打工很累,星期五我就不选课,让自己休息一天。而这次选课短短的几天,网络还特别忙,着急上不去。等截止最后一天,我终于能上去了,一看傻了眼!不是早晨8点,就是晚上8点的课,那也没办法,只有等下学期,先下手为强,不能拖到最后一天,这也是一个教训。但对我这个新生来说也是很无奈的事,我告诉妈妈,我一个星期只去一天半学校,就是说,星期二的下午和星期三的全天有课,只上一天半。她一听吓了一跳,什么?你们一个学期就上2个半月的课,而且还是一周一天半,能学到什么呀?“妈,别急,我把课程表给你发过去,你就明白了。”我通过邮件给家里发了一张新学期的课程表。

星期二下午 1:00——2:00《会计对外报告》大课

3:00——5:00《会计对外报告》讨论课

6:00——7;00,《数学经济》讨论课

星期三上午 8:00——10;00《数学经济》讲义课

10;00——11;00《组合金融》讨论课

中午休息3个小时

下午

2:00——3;30《会计电算化》讨论课

4:00——5:00《会计电算化》操作课

5:00——6;30《会计电算化》讲义课

6:30——8:30《组合金融》讲义课

她这才不说话了, 但心里还是有点嘀咕。有一个问题我已经给她解释过好几遍了,她还是有疑义,一到开学就忍不住问我:“你们一门课一星期只上一次,三、四个小时吧?能讲多少啊?”“我们的教科书,每一本都像辞海那么厚,一节课老师哗哗哗过四五十页,为这四、五十页,我需要在课前预习最少三个小时,课后做作业、小组讨论加起来五、六个小时,你算一算,一周我在一门课上用的功差不多13个小时,四门课加起来就是50多个小时,比起国内的大学是多还是少啊?”

真正上了科廷的大二,我感到不仅和亚历山大的高中,就是相对于cic学院的大一,都有明显的不同。这里的老师不管考勤,上课不点名,来不来上学,悉听尊便,不交作业更没人督促你,只是最后和你算总帐,过不了50分,另外交2000澳币重修。第二次还不过,对不起,你只能换专业重头来过。这种教学方式,对一个小留学生的自制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可以说稍有松懈,就一溃千里。我周围很多朋友,其中相当一部分学习也不错的,一年挂掉一两门的比比皆是,还有的高中怎么也毕不了业,无奈转学去了tafe。

还是说说我们的《会计对外报告》小课吧。带我们课的是一位老头,挺和蔼的,听学长们介绍,他是这一行的专家,我们所学的教科书,就是他参与编著的。讲的课可好了,可以说是赫赫有名。第一天上课,特有大家风度,开场白是这样的:“这里的课堂,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但水平没有高下,这只是我们一个平等交流的场所,有什么观点欢迎大家畅所欲言。”第二节课,就露出“凶巴巴”的本来面目,特别爱叫人回答问题,而且喜欢刨根问底,不仅让人讲出是什么样子的,更注重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已经让好几个人张口结舌。他拿着花名册,在教室走来走去的,弄得人很紧张。他一走近,我低着头,大气不敢出。班里只有一个男生台下呼应他的问题。有一次,他问了我们一个特刁钻的问题,大家面面相觑,教授眼光扫视了一大圈,叫起了杰克,他的回答精彩简练,教授频频点头。当然,有的人也会被问住,但她会用自己的幽默和机智化解危机。我后排有一个女孩子,是一个南方人,读完国内的大学会计专业,插班进来的,她是个反应很灵敏的学生。当她有一次回答问题,说了得数和思路,教授果不其然追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女孩子答不上来,但她眼珠一转:“教授,那我不这样想了。”全班哄堂大笑。

因为发怵,20人的小课,每次上课人数与日俱减。到第三节课,我一进教室,课堂上只有创纪录的7个学生。教授已站在讲台上了,他从不迟到一分钟。

那节课,我被提问了七八次之多,每一分钟都专心致志,生怕一走神,被教授问住了。我的同学中有一位印尼阿姨,四十多岁,和妈妈年龄相仿。我真纳闷,这岁数了,上的哪门子大学,学出来有什么用。但妈妈特佩服这个印尼同学:多好啊,真不简单,人到中年还有开始新生活的勇气,我这辈子是做不到了。只可惜这个同学基础太差,连铁面无情的老师都对她网开一面:“选一个自己会的回答。”她脸一下就红了,特畏惧的眼神,我看着也心软。

而《金融组合》老师就随和多了,他是一个年轻小伙子,系里第一次起用这么年轻的教师带几百人的大课,可想而知他的压力。他的课准备得很充分,每次上课前,他都要先给我们讲个笑话,调剂一下气氛,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再进入正题。人都是欺软怕硬的,我们看他好说话,就把小组任务里最难的计算题推给他,他就认认真真地帮我们算出来。

最没有责任心的是《数学经济》老师,他是一个驼背的老头,白头发,高高的大鼻子,酷似《哈利波特》里的邓不利多。我不喜欢他讲课,看书只要两分钟的内容,他能磨蹭一个小时。要不干脆不讲课,把答案发给大家,我们自己对答案。一次能对完的,硬是拖到三次。在这门课上,我第一次学会翘课,老师讲得没意思,又是早晨8点的课,我总是三节课去上一节。而且,我在这门课上用得功夫最少,每周只有2小时。有一次我进了教室。同学mary说:“snowy,前两节课你都不在,我们的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快去取卷子吧。”我看一下表,老师只有10点-12点在,我还有课。就给凯文打电话,让他帮我去取。下午他打来电话:“snowy,你的考试成绩不及格。”不会吧?我有点半信半疑,就算我翘课,也不至于这么差:“那你说说,我到底哪道题错了。”他煞有介事地描述一番,我差点信以为真了。他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告你吧,你是满分。”我听了一阵激动,这还是我来澳洲第一次拿满分呢,而且它占整个学期成绩的37%。

《会计信息系统》课最复杂了,分大课、小课、上机课。我们从网上拿到的讲义有好多重点都空着,大课必须每节都去上,上课认真听,自己才能补充到完整的讲义。还有小课的老师,可严厉了,喜欢搞突然袭击,一见他的面,我就紧张。我祈祷,下学期千万不要有这门课了。

白 雪

女,1987年生,2004年11月,高二时,赴澳大利亚西澳留学深造,在科廷科技大学攻读会计和金融双学位课程。2008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8月份进入当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因为有专业工作,获得州政府担保资格,于2009年4月移民澳大利亚。现已买房、结婚、生子。

上一篇:香港学校申请越来越难,怎么办? 下一篇:创新的研究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