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锦还乡到“裸奔”

时间:2022-09-05 09:06:20

一个人在外闯荡,发达后回乡投资,容易犯几个错误,第一是自以为了解情况;第二是自以为人脉通达;第三是自以为人人都在看着自己,因而争面子的心态严重。这些原因导致在外地发达的投资者,回家乡投资失败的比例远大于在家乡之外投资失败的比例,需要引起警惕。

刘小军现年37岁,自小孤苦,7岁丧父,母亲改嫁。因为没钱读书,小学毕业后即回家务农。13岁时,为减轻家庭负担,刘小军开始跟随一家马戏团四处走江湖,在马戏团打杂,挣来的一点工资,不仅要供自己吃饭,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生活十分艰难。在外闯荡4年后,刘小军离开马戏团,回到家乡继续务农,20岁时刘小军结了婚。婚后的刘小军在家乡继续种了一段时间的地,但是看着周围不少原来和自己一样的穷小子纷纷发家致富,曾经走过江湖见过世面的刘小军有些不甘心。他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决心再到外面搏一把。

上海发家

1990年春节过后,刘小军辞妻别子,只身来到上海。先是在一家老乡开办的小作坊里打工,帮人做防盗门、铝合金门窗等。省吃俭用的他年底一盘帐,当年竟然赚了1万元,如果在老家务农,这笔钱几年他也赚不到。次年,尝到打工甜头的刘小军干脆将老婆、孩子一起接到了上海。在又帮别人打了一阵工后,头脑活泛的刘小军已经摸清了这行的门道,于是另起炉灶,自己当起了小老板,对外承接铝合金门窗、铁门加工,后来发展到家居装修、开废品回收店。到90年代中期,上海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刘小军承揽了为一个住宅小区做铁门和安装防盗门的业务,这笔业务让刘小军赚了100多万元。赚钱后的刘小军在徐汇区买了一套30多万元的房子,正式在上海安了家。随后刘小军又与别人合作投资,在上海郊区兴建一个水果批发市场。这个市场也为刘小军带来了不少收益。刘小军在上海奋斗了10年,从当年的穷小子变成了百万富翁。

衣锦还乡

刘小军在上海10年奋斗,积下了几百万元的身家,但是在他的家乡,人们都盛传刘小军在上海发了大财,是一个“亿万富翁”。

2001年,听说刘小军在上海发了大财的老家人到上海找到了刘小军,热情邀请刘小军回家乡投资。找刘小军的是他老家新益村的负责人。新益村紧贴省城,原来村里有一家制药厂,后来制药厂不景气关了门,土地就一直闲置在那里。老家人找刘小军的目的,是希望他在制药厂的旧址上,面向省城,盖一个大型土产批发市场,因为他们早已听说刘小军在上海经营批发市场非常成功,生意红火。面对老家领导殷切的眼光和热情的话语,刘小军不由热血沸腾。过去在家乡被人瞧不起的穷小子,如今家乡的领导却踵门相求,怎能让刘小军不激动!尤其是老家人一口一个“亿万富翁”,更让刘小军感觉不好意思推辞。这样,经过几次简单磋商,2002年3月,刘小军即以新海实业有限公司的名义与老家新益村新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协议,协议规定刘小军在新益村原制药厂厂址上建造土产批发市场,从当年开始每年交付新益村土地租金260万元。

窟窿乍现

与老家新益村的合同签好后,刘小军开始运作新海土产批发市场。他一边将自己的资金投进去,一边四处“发包”,邀请各地建筑商参与建设新海土产批发市场。在建筑工程领域,由承包方垫资进行工程建设,待工程完工后,再与发包方统一进行结算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如果是与别的发包人进行合作,那些工程承包商还可能有所顾虑,担心对方实力不济,工程完工后会收不到钱而鸡飞蛋打,那么,对方换成了财大气粗的刘小军,承包商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所以,刘小军“发包”的信息一传出,各路人马便纷至沓来,几乎踏平了刘小军的门槛。刘小军“亿万富翁”的虚名这时候显出了威力,仅仅用几百万元自有资金,就撬起了一个1000多万元的工程。刘小军先后与34家大大小小的建筑施工队签订了合同,由这34家施工队垫资完成了新海土产批发市场的建设。

2002年秋,新海土产批发市场如期完工,各个施工队纷纷向刘小军提出结算要求,刘小军却拿不出钱来了。按照刘小军的计划,随着批发市场工程的进展,他可以先通过市场招租回收资金,等工程完工后,再用回收的资金与各个施工队结算工程款。按理说,刘小军的这个算盘是不错的,在地产开发中,这也是地产商们常用的一种手法。如果这一步成功,不但结算工程款不成问题,刘小军自己在个人财富天梯上也可以再高升一步。可惜的是,新海土产批发市场的招租十分不理想,资金回收有限,使刘小军落入了无钱结算工程款的窘境。面对讨债大军,刘小军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了就给人写欠条,甚至连“如未在规定时间内付清,每天按一万元利息计算”之类的话都出现在欠条上,完全是慌不择路,不计后果。刘小军欠大小包工头的钱,少的一两万元,多的达200多万元,这还不算他欠新益村的土地租金。在新海土产批发市场项目上,刘小军总共欠下的工程款达700多万元。

越扯越破

在刘小军的老家,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叫龙盘山。在刘小军投资兴建新海土产批发市场的同时,龙盘山所在地区的领导人也找到了刘小军,热情邀请他投资开发龙盘山,给予的条件很优厚。对方的来头比老家新益村的那些土领导大得多,级别也高得多,连这些人现在都得求着刘小军,众人掩饰不住地向刘小军投来羡慕的眼光,这使刘小军感觉十分有面子。不久双方就签订了开发合同。在双方议定的开发计划中,将包括一个大型广场、一座高档宾馆、一条商业街、一个大型露天桑拿浴池、一个面积达600亩的人工湖。湖中央有3个小岛,其中一个将开发成儿童乐园,另一个是一个成人俱乐部,在第三个湖心岛将会建设一个大的湖心花园。环湖还有一条公路,在环湖公路外面,紧贴环湖公路,则准备建260幢风格不一的小别墅。按照规划,总投资额达1.5亿元。

龙盘山脚下的老百姓听到的消息则是,负责开发这片风景的人名叫刘小军,是一个“亿万富翁”。据说此君原是离龙盘山几十公里外新益村的一个农民,穷得叮当响,后来到上海发展多年,赚了十多个亿,此次回来是想建设家乡,为父老乡亲“做点贡献”。

红头文件,社会上的传说,加上刘小军一掷千金的富豪派头,使刘小军的公司再次变得门庭若市。要求承包龙盘山开发工程的人是一拨接着一拨,大家就好像赶集一样。面对这种红火场面,刘小军提出:不管什么人,要想承接龙盘山开发工程,都得交一笔不菲的“工程信誉保证金”。为了得到工程,众人只有应从。就这样,龙盘山开发工程被刘小军像分大饼一样,切成了一个个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小工程抛了出去。

在刘小军发包工程的承接者中,有一个叫万水民的人。在获知刘小军工程发包的消息后,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万水民通过关系打听到总投资额达2300万元的龙盘山宾馆工程尚未被发包出去,马上托人介绍认识了刘小军。经过几次接触后,他向刘小军提出了承包龙盘山宾馆工程的要求,刘小军爽快地答应了,不但把龙盘山宾馆土建工程,连装修工程都一起交给了他。不过因为工程额巨大,刘小军要求万水民必须为此交纳100万元的“工程信誉保证金”,万水民同样爽快地答应了。因为自己没有这么多钱,万水民回家后,立刻找到自己的几个亲朋好友,把情况一说,大家都很兴奋。加上万水民一共是6个人,大家东挪西凑,筹集到100万元,全部通过转账方式以刘小军的名义存进了银行,随后,刘小军与他们正式签订了龙盘山宾馆工程的建设和装修合同。

2003年7月12日,按照合同约定是龙盘山宾馆开工的日期。照双方约定,这一天刘小军要先支付给万水民等人100万元的工程备料款。但刘小军却以上级有关单位对龙盘山宾馆整体规划有些新的想法,规划可能要略作修改为名,要求过几天再说开工的事。7月18日,心急难耐的万水民等人再次联系刘小军,希望刘按合同约定支付备料款给他们。刘小军又以宾馆图纸正在修改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因为请来的民工和技术人员每天都要花钱养着,万水民等人本来就都不太有钱,这使他们情绪焦虑,不停打电话给刘小军催要备料款。

7月23日上午,刘小军终于答应让万水民等人到凯悦大酒店等他,但约定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刘小军才露面。挨个握了一遍手,刘小军说:“让你们久等,不好意思!非常不凑巧,今天我有事要赶到×市去,我准备在×市中心投资5000万元做一个购物广场,对方一帮领导正等着我呢!这样吧,如果你们真的急着开工,100万元的备料款你们今天晚上可以到我的办公室去取;如果今天我实在回不来,那么,明天一早我就让我的司机给你们把支票送过去,你们看好不好!”说完,不等万水民等人答话,就匆匆钻进汽车跑掉了。以后几天,万水民等人既未拿到刘小军的钱,也未见到刘小军的人。直到7月26日,双方才在一家茶馆再次见面。这次双方约定:8月12日,龙盘山宾馆准时开工,在此之前,刘小军一定将100万元备料款打到万水民等人的帐上。刘小军说得斩钉截铁,不由万水民等人不信。却他们却不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刘小军。在此之后,刘小军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再未给他们见面的机会。

8月2日,万水民等人闻知,由于涉嫌合同欺诈,刘小军已经被抓起来了。万水民等人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想到他们以刘小军的名义存进银行的100万元“工程信誉保证金”,他们赶紧跑到银行。还好,他们的钱还在。这幸亏他们当初抖了一个机灵,在将100万元“工程信誉保证金”以刘小军的名义存进银行的同时,就办理了存款冻结,使刘小军未能将这笔钱取出来使用。其他的人就没有他们这么幸运了,钱大多数已经被刘小军填窟窿给填掉了。

(因案件尚在审理中,文中所有人名均为化名)

点评

刘小军到底有多少钱?经事后当地公安部门调查,刘小军的全部资产加起来不超过400万元。但按照他自己吹嘘的,仅在上海他就有4个综合批发市场,每年光从这4个批发市场收到的租金就达到7000万元。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此。据了解,刘小军这个人原来并不爱吹牛,在回老家投资前,也从未有人听他说过自己是亿万富翁。是老家的人把他给吹起来的,后来为了一点虚荣心,在老家的人说他是亿万富翁时,他默认了;再后来为了争取别人的信任,他开始主动吹嘘自己是亿万富翁了。

那么,问题是出在吹牛上吗?也不是。是人就有爱吹点牛的毛病,只不过有的人牛吹得大点,有的人牛吹得小点。完全不吹牛的人,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淡泊名利、谦谦君子如杨过,被郭襄一捧一吹,不照样飘飘然吗?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刘小军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问题就出在面子与底子的合度上。

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说,统治中国的三女神分别为“面子、命运和恩典”,其中面子排在第一位。人都有好面子的一面,不但中国人如此,恐怕全世界人民亦然,而投资第一需要的却是底子,要量体裁衣,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当底子与面子不相吻合时,第一吃亏的总是面子,而不是底子,是脚而不是鞋。在通常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都会冷静考量,力争底子与面子相匹配,很少会出现小脚穿大鞋的情形,但是,这个情况如果是放到投资者的老家,尤其是这个人过去在家乡混得不太如意,而后来出来混比较顺利,发了点小财,再回过头去看,情况常常就会发生倒转:理智不再重要了,面子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一般来说,好面子这种行为于人并无大碍,反而时常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但是如果面子情结掺杂于投资行为,则危害不可小视。在面子的作用下,人容易说大话,行妄举,就如酒后开车,不容易控制自己。人任何时候都有面子需要,但在乡语乡音面前,面对旧相识,人的面子情结会更加膨胀,连楚霸王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有人就因此而失去理智。如刘小军,明明只有400万元资产,却去接下了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工程。他当然知道这些工程不能接,但为了面子,他不能不接。

一个人在外闯荡,发达后回乡投资,容易犯几个错误,第一是自以为了解情况;第二是自以为人脉通达;第三是自以为人人都在看着自己,因而争面子的心态严重。这些原因导致在外地发达的投资者,回家乡投资失败的比例远大于在家乡之外投资失败的比例,因此需要引起警惕。

上一篇:堵住黑洞 管理最重要 下一篇:陈志雄与他的“第五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