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主题研讨

时间:2022-09-05 09:01:30

课例主题研讨

校本教研课例主题研讨,即以发生在课堂的典型教育教学实例为载体而展开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讨论。它是不少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正是因为具有贴近大众、即时方便、交互性强、实效显著等优点,课例研讨这一教研模式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推广,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课例研讨的方法多种多样,梳理一下,较为普遍使用且具有相当实效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确立鲜明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研讨。

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共同的课题或者普遍性的困惑,面对同样的课题或困惑,单凭个人的能力也许难以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堡垒也较易攻克。例如,新课程较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为了帮助大家搞清“生成”的内涵,明晰“生成”的策略,我们就可以确定“课堂教学的生成”这一主题进行课例研讨。又如,作文教学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难题,语文组就可以围绕“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趣味性”这一主题组织课例研讨;数学概念的教学往往比较抽象、不易操作,数学教研组就不妨选定“如何搞好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课例研讨。

二、选取典型的个案,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研讨。

一粒沙里可能藏着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也许包蕴着整个春天,研讨个案的价值在于,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它自身独特的个性,还能发现它隐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课例研讨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往课例研究的盲目性。以主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研讨。②课例研讨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收益是多方面的:参与者不仅可以依葫芦画瓢地把它移植于自己的课堂,还可以依凭它作为发散的原点,延伸出复习课的创新教法,甚至类推开去,演绎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更为宏观的话题。研讨过程中,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呼唤角色质疑问难,形成信息的双向交流,使说与研紧密结合,以实现教师群体智慧的共享。之后,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新思考和新认识,采纳其他教师的合理意见,重新构建授课方案。

三、在教师群体中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显得更为重要。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老师做同一节课,课例研讨时大家分别从自己不同的视角就相关具体问题进行精彩的阐释,不同角色的人员针对同一课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是勇敢的,也是坦诚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众所周知,当前恰逢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高峰期,大量的新教师源源不断地走上讲台,使得新教师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众多亟待培训的新教师,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的老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说长论短,研讨切磋,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以便扬长而为,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

四、针对特定的教师,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

所谓“一人同课多轮”,就是指一个教师面对同样的课题进行多轮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后一轮是在前一轮的反思基础上的修改和完善,在如此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中,执行者就可能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从而快速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2008年11月,保定市教育教学评估检查组到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课堂教学和课例主题研讨活动跟踪。在教学调研过程中,任教四年级的张老师执教了《雪姑娘》这一课。课后, 保定教研室专家霍老师和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就这节课的课堂预设与生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创设情境和指导朗读等方面做得不错,但课堂气氛稍显沉闷,课堂小结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研员霍老师引领大家一起查找原因、研讨对策,并对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做了耐心的指导,大家争相发言,妙语连珠。为了深入把握课堂教学预设的科学性,大家商定第二天再次对这位教师执教的《雪姑娘》课例进行跟进,围绕“课堂教学预设的科学性”进行专题研讨。张老师第二次做课的时候把课例研讨时大家达成的共识及时吸纳了进去,对教学设计做了及时的修正,并在总结的环节安排上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学生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一致呼唤雪姑娘的归来,老师在黑板上顺势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爱”字,把学生从伤感氛围中解脱了出来,学生们用真情呼唤着爱的回归,带着爱的温馨离开了课堂。使文章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人同课多轮的研讨模式既可以采取单兵作战的方式,通过个体的自我反思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也可以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有相同利益需求的老师可以结成联盟,大家坦言诚谏、直说利弊,集思广益、兼容并包,群策群力、同成共长。当然,如果条件成熟,学校或个体还可以组织或邀请学识较高、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参与其中,予以分析诊断、指导引领,应该说,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中老年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以上几种形式的课例研讨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它贴近教师,便于操作,实效日益显现。活动中老师们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共同反思,共同改进,既是智慧的交流,也是心灵的交融。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丰富了教育理论素养。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经常处于一种研究状态,课例主题研讨活动给我们的课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更能唤起我们的思考。在课例研讨活动中构建对话,并使之逐步成为教师自然的习惯与自觉的行为,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意义的选择。

多一份参与,就多一份提升,大家坦诚对话,严谨治学,那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朴实、灵动和高效”。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析 下一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