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陆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05 07:14:30

围海造陆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

摘要: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了一股围海造陆,向海洋要土地的热潮,广东珠江口等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围海造陆近2万公顷,广州市番禺区有80%的土地是历代围海形成的,文章提出围海造陆工程中桩基工程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桩基工程;潮间带;砼强度;桩基腐蚀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055-02

1 概述

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了一股围海造陆,向海洋要土地的热潮,如天津市临港工业区一期围海造陆工程。此项围海造陆工程最终将造陆50平方公里,是当初全国最大的城市围海造陆扩展工程。广东珠江口等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围海造陆近2万公顷,广州市番禺区有80%的土地是历代围海形成的,就近期福建省而言,有罗源湾、泉州湾、湄洲湾等港口、码头及大型工业建筑,涉及大量的围海造地工程,如何解决在该地址条件下的桩基工程施工是一普遍存在的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需解决问题:(1)确定桩基成孔工艺;(2)潮间带桩身质量控制;(3)如何处理地表海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问题;(4)如何确定淤泥尚未完全固结情况下桩身负摩擦问题等,现结合罗源湾某电厂工程地质特点,探究上述问题。

2 工程地质状况简介

本工程厂区及周边地貌上属构造侵蚀丘陵、海湾滩涂潮间带与浅海地貌单元连接地带。在主厂房区域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回填地块,其余为塑料排水板+堆载回填地块,地表均为块石回填地貌,场地理基高程约为8.5m左右。根据钻探成果,场地上部地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第四系海积、冲洪积地层(Q4al~m)组成,岩性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粘土、混碎石粉质粘土和碎石,简述如下:

第一层素填土:新近回填,厂区陆域造地形成,开山石,未压实,颗粒级配差,空洞孔隙大,透水性强,该层平均厚度为5.50m。

第二层淤泥:该层土属高压缩性欠固结软土,不属于有机质土。该层平均厚度为9.50m;

第三层粘土:红褐色,黄褐色,可塑,湿,局部为硬塑、软塑状,平均厚度为3.1m,以透镜体形式存在。

第四层混碎石粉质粘土:紫灰色、灰黄色、褐黄色,湿,可塑,局部为硬塑状。土质不均匀,碎石含量占3.4~39.3%;该层存在粘土、粉质粘土和淤泥质土夹层,以透镜体形式存在。该层平均厚度为20.70m;

第五层碎石:该层颜色较杂,成分较杂,以凝灰熔岩碎块为主,粒径一般2~9cm,大者为11~20cm。级配较好充填有砾砂、粗砂及少量粘性土。该层平均厚度为20.55m;

第六层凝灰熔岩:该层平均厚度为3.45m;以下为强风化凝灰熔岩:紫灰色、紫红色、灰黄色,散体状、碎裂状,凝灰熔岩原岩结构较清晰,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长石多半已风化成次生矿物,岩石极破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在下中风化凝灰熔岩:呈块状构造,岩石较致密、坚硬,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该层未揭穿。厂址区处于滩涂潮间地段,属湿润区直接临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及下部基岩孔隙、裂隙中,受海水和山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对拟建工程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地表海水。地表海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长期浸水状态地表海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状态地表海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蚀性。海水水位随潮汐而变化。平均海平面:4.06m;最大潮差:7.64m;最小潮差:2.27m。

3 成孔工艺选择况简介

经过多方的选择比较及同类土层的成功经验,冲击钻成孔灌注拉系用冲击式钻机或卷扬机悬吊冲击钻头(又称冲锤)上下往复冲击,将硬质土或岩层破碎成孔,部分碎渣和泥浆挤入孔壁中,大部分成为泥渣,用淘渣筒掏出成孔,然后再灌注混凝土成桩。冲击钻成孔灌注桩的特点是:设备构造简单,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所成孔壁较坚实、稳定,塌孔少,施工场地限制小,无噪声和振动影响等,因此被广泛地采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黄土、粘性土或粉质粘土和人工杂填土以及含有孤石的砂砾石层、漂石层、坚硬土层、岩层地基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的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产冲击钻机主要有两大种类,一种是冲击式钻机,配备有钻架、卷扬机、钻锤、配电箱、泥浆泵、导管等;另一种是CZ型和YKC型自动冲击钻机。本人经近5000根该地址条件下桩基工程施工经验,该成孔工艺可行,较成功的解决了回填开山石粒径800~2000mm,厚度达20米,桩长达80米的冲击成孔灌注桩。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CZ型和YKC型自动冲击钻机对该地质特点是适合的。

4 潮间带桩身质量控制

泥浆的性能指标

项次 项目 性能指标:

1 粘度 10-25s

2 含砂率

3 胶体率 >95%

4 失水量

5 泥皮厚度 1-2mm/30min

6 静切力 1min20-30mg/cm2

10min50-100mg/cm2

7 稳定性

8 PH值 7-9

9 不同土层泥浆比重

回填块石层及砂层 1.3-1.5

淤泥层 1.2-1.3

碎石粘土层 1.3-1.4

风化石层 1.25-1.35

该工程位于罗源湾围垦造地,形成陆域,最高潮位:8.05m;最低潮位:-0.21m;最大潮差:7.64m;最小潮差:2.27m。场地受潮汐影响大,桩身强度强受影响,影响因素主要原因是在潮间带高水头,快流速,在砼凝固过程,带走砼中胶凝材料,尤其是水泥浆,导致砼强度降低。有试验表明,强度衰减非常严重(达50%以上)。以往相似工程做法是在潮间带范围内增设钢护筒等措施,该做法在成本增加的同时还有不利因素(如初凝后护筒拔出时,必然导致对砼扰动,稳定后桩周土的负摩擦。砼的充盈及桩身的水平刚度及稳定),实践证明,控制好泥浆比重及泥浆制作材料,保持孔内承水压力,注意观察潮汐变化时孔内泥浆液面变化,可以解决这一隐患,消解潮汐影响。现提供该地质条件下泥浆控制指标,供同类工程参考使用。

5 如何处理地表海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问题

主要腐蚀机理这里不予描述,主要原因是海水中盐与砼构成成分化学反应,导致砼分解降低砼强度,及海水中盐侵入砼毛细孔形成饱和溶液,在干湿交替区在温度减低时析出结晶体积累膨胀破坏砼结构。因此,控制指标主要体现为:提高砼等级(密实度)、控制原材料氯离子含量、避早强、增钢筋保护层厚度、减低水灰比,防碱骨料(防化学反应膨胀),控制水泥中铝酸三钙指标(防与水泥中钙矾石反应膨胀),钢筋中加阻锈剂等等。综合的测试砼的阻锈性能(盐水浸渍试验、浸烘及电化学综合试验)及砼性能(抗压强度衰减情况、抗渗性及凝结时间差等),通过选择原材料检验在各相关指标满足的条件下,选择外加剂,通过试验,检测砼的阻锈能力及砼性能变化。现简介该工程的控制指标,供参考。砼等级:C40,保护层厚度60mm,水泥抗酸碱盐极限浓度15000mg/l,水灰比:0.45,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低水胶比砼,胶体用量320-420kg/方,铝酸三钙小于5%,砼中水溶氯离子含量小于胶体材料重的0.1%,掺高效减水剂、阻锈剂,盐水浸渍试验:0-250Mv,无锈,盐水浸烘试验:掺前后,钢筋锈蚀面积减少95%以上,电化学综合试验:电流小于150uA,抗压强度衰减:小于90%,抗渗性:不降低,凝结时间差:小于120min。

6 结语

由于负摩擦等取值,受回填材料、密实度,下卧淤泥层厚度及固结程度有较大关系,对工程无普遍性参考价值,本文仅提出该问题,负摩擦在该地质条件下是普遍存在,提请相关人员注意。经大量的工程测试,现提一参考值(20%~50%),供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选择,具体工程可通过典型试验取定。

参考文献

[1] 华北电力设计研究院.地质勘测报告.

[2] 许志雄.开山爆破石上桩基工程试验[J].福建建

筑.

上一篇:抽油泵的泵筒漏失治理 下一篇:建设工程地面沉降产生的因素分析及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