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

时间:2022-09-05 04:51:15

论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

【摘要】本文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基础上,分别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财务活动提出了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方法 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尽合理

企业往往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负债率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企业财务负担过重,偿付能力不足,企业的发展乏力。很多企业在外表看来经营良好,但其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将会变成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企业销售中赊销比重过大

在企业的销售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对销售商采取盲目赊销的方式,这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急剧增加,企业的资金都套牢在销售商手中。盲目赊销方式的一个直观表现就是企业对销售商的信用程度了解不足,这容易造成账款的失控,导致账款长期无法收回,时间久了就有成为呆账、坏账的风险。另外,企业资产长期被无偿占用,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三)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存在漏洞。例如:对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预期的收益等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决策者的决策能力较低,或者是决策者所采纳的经济信息来源不够精确,过于片面等,这些都容易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直接造成投资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收效,甚至是投资成本不能如期收回等后果。

(四)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方式,这都存在一定风险。有价证券投资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时常引起决策失误以及盲目投资,导致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的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存货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率过高,而且部分甚至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的流动性差在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外一方面大量消耗着企业必须支付的保管费,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企业为了保证利润,只能提高售价,这又进一步导致货物的积压,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对于不能够长期存放的产品,企业还面临着成本都难以收回的风险。

二、如何规避财务风险

(一)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

1.实时分析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及其变化,努力提高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企业为了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可以采取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机构,聘用业务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努力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同时,对外部经济环境,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等进行认真的分析,把握其内部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多套预备方案,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实现快速及时调整财务政策及方法的目标。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失误都极有可能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3.明确企业财务关系,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层必须明确企业各个层面包括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的手段是:第一,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职权以及应承担的财务职责。第二,在利益分配阶段,应尽量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使企业财务管理积极向前发展。

4.努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所有造成财务损失的因素中财务决策所带来的损失往往是最大的,它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避免决策失误的唯一方法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在决策的过程中,尽可能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等科学的决策模型来进行决策。在采纳方案时应避免由于主观臆断而造成错过好方案的机会,对各类可行方案都要进行认真评价,然后择优选用。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的多项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高回报同时又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小型企业可以采取与其他同类型企业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方式进行共同经营,从而降低单个企业独立承担而带来的巨大投资风险。

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同类型或者是产业链之中的几个不同产品。这样,企业的某一些产品因滞销而带来的损失可以由其他产品所带来的收益来弥补。

2.降低法。即一种采取相关必要措施努力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开发,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外形设计,同时开发产品的新功能以及新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销量,降低因滞销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3.回避法。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可行方案,同时分析各个方案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

(三)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

1.筹资阶段风险规避的方法。第一,要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制,在对款项的支出进行严格审批的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催收。第二,通过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杠杆作用以及选择总风险较低的融资组合等方式来努力构造合理的资本结构。第三,将长、短期债务资本进行有机的搭配,防止由于债务还付期过于集中而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最后,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即使是少量的资金,在高效率的运作下也可以产生可观的收益。事实证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的根本保证。

2.投资阶段风险规避的方法。第一,采取紧缩的投资策略,只有在资本运转良好的前提下才考虑对外投资。第二,在投资前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拟定合理的投资计划,然后选择最佳的时机及资金进行投资。第三,在投资决策时要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将整个企业的投资项目作一次认真的梳理,包括正在进行的以及将要进行的不同投资品种、不同行业及部门的所有投资项目等,在收益性、风险性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最优组合的目的。

3.资金回收阶段风险规避的方法。资金回收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不能及时周转和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两方面。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以通过做好资金的来源、占用、分配以及回收等方面的测算和平衡来规避资金回收阶段的风险,从而达到资金流通安全稳定以及高回报率的目的。

账款的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法加以控制:第一是利用合理的评估标准来对经销商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根据以往的销售记录,对不同的客户予以不同的信用待遇,主要包括不同的信用期限、信用额度以及不同的现金折扣等;第二是对账款回收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定期整理出应收账款的账目表,分析汇总出可能存在的坏账,并对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做好充分的应对策略。

4.收益分配阶段风险规避的方法。规避收益分配阶段的风险主要从现金流入以及现金流出两方面入手。企业一方面要对现金的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与支出的分配政策。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保证合理比例的收益留存及利润分配,实现现金流入与流出的配合与协调,规避该阶段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应强等主编.高级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2]周文荣,张智广.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访首钢总公司计财部部长王保民[J].财务与会计,2005(10).

[3]李永宁.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5(9).

[4]黄玮,王蓓.外经贸企业如何规避财务风险[J].国际商务财会,2010(1).

上一篇:外经贸企业出口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下一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