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中最美丽的花朵

时间:2022-09-05 04:07:18

捕捉生活中最美丽的花朵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一篇内容充实,有血有肉的作文才可能在考试中捧得高分。那么如何选择典型实用的素材呢?大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选材要情之所至。只有将那些融入自我体验和感悟的真人、真事、真情变成流淌于笔端的文字,文章才能成为心灵的舞蹈、灵魂的高歌。也就是说,作文素材要打上真情的烙印,才有可信的成分,才能感人至深。如2013荆州卷《妈妈的叮咛》一文,叙写中考前一天晚上母亲接“我”回家的情景,其间母亲两次深情叮咛,质朴的话语中充满关爱,缓解了“我”心中紧张与焦躁,生动展现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我们的心灵会为这朴素而温暖的爱意而感动,我们的灵魂会在这充满爱意的天空中升华。

二、选材要紧扣中心。选材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准确,即要围绕全文中心来选材。再好的材料,如果不能表现中心,也必须忍痛割爱,否则就会离题。如2013年南京卷《书里有个“我”》一文,全文写了三本书对自己的影响、感悟,并按照“书里有个爱想象的我”“书里有个向善的我”“书里有个坚强的我”的顺序,深刻提示出“读书获得教益,获得启迪”这一主题,文章处处扣题,处处凸显中心,给人印象深刻。

三、选材要熟悉可靠。我们要从生活中选取那些熟悉的有意义的事情作为材料。所谓“熟悉”就是指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令自己非常感动的事。因为熟悉,有切身感受,就容易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从身边生活的细微处入手,从自我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来细心挖掘,发现“珍宝”,从而写出内容充实、生动精彩的文章来。如2013年南通卷《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一文,文章生动叙写母亲是个勤奋的博客儿,总是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打字,描述“我”的成长故事――“记忆中,一阵阵‘噼里啪啦’,声声暖人,这是真爱有声;一页页成长记录,默默倾诉,这又是真爱无声”,文章让这一真爱的载体成为贯串全文的主旋律,让“噼里啪啦”之声这一真爱的载体成为贯串全文的主旋律,文章贴近生活选材,以真情拨动读者的心弦。

四、选材要新颖独特。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选材出新可从如下方面突破:①选新人新事,只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才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征;②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从个人生活中去选取别人无法获得的独特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③用新角度挖掘旧材料。有些材料,表面看来很旧但如果站在新的角度上来挖掘,也很可能翻出新意来。如成都市考《再也没有》,一位考生自拟副题“解读叙利亚战乱中一个孩子的笑容”,文章由一张照片引发,写的是战乱中一个5岁的叙利亚男孩,“再也没有”安宁环境、父母呵护和童年欢乐,但照片上伤痕累累的脸上却有着一丝孩子特有的笑容――那是在盼望世界“再也没有”硝烟、杀戮、饥饿和无辜的死亡……一位初中生能将目光投向纷繁世事,视野如此开阔,令人耳目一新。

【例题解析】

1.选材要有典型性。典型材料是指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凸现文章中心、具有代表性材料。选材时,要用一双慧眼,从大量素材中筛选和提炼,做到少而精,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非以多求胜。比如2013济南卷《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有位考生叙写父亲要出门了,细心的母亲拦住父亲弯腰给他系鞋带,之后则是父亲“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垂在耳际的头发轻轻埋在耳际”。这是多么温馨的两个画面:父母恩爱,幸福和睦!本文选取父母恩爱的画面来写,也就避开了一般考生所选的题材,自然典型生动。

2.选材要有多样性。一篇文章,要选取三两则材料,并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呵不用层面,“多件事”不是同类材料的简单相加,这样文章内容就会显得单薄,人物形象也会单薄。就像是请客吃饭,如桌上有十几盘菜,可全是同一种菜,那就会显得单调;相反,虽然桌上的菜并不是很多,却各具特色,那么,比起一类十几盘菜,反而要显得丰富。记叙多件事,道理与此相同。比如2013年珠海卷《那儿,绽满友谊的鲜花》一文,文章选用了二个事例,一个是弄堂玩耍,一个是争执后的关爱。两个素材,一个是指高兴时的情谊,一个是指烦恼时的情谊,一正一反的素材,恰当好处地烘托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精彩范文一】

微笑的味道

2013年重庆一考生

中药的味道,是苦涩的;棉花糖的味道,是甜蜜的;离别的味道,是不舍的;重逢的味道,是欣喜的。那么,微笑是什么味道呢?

似乎讨厌上学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这个天性,在我的身上演绎了个淋漓尽致。

我家离我所就读的中学很远,要转两次车不说,还要在车上颠簸近两个小时,想想就令人心生厌恶。所以,每到星期天我就烦躁异常,像个炸药包似的一点就着。

“两点钟了,幺儿,该走了,不然要迟到了。”这已经是奶奶第三次催我出门了。

“才两点钟而已,再等会儿嘛。”

“这怎么能行!再不走就真要迟到了。快背上书包上学去。”

奶奶提着书包站在我的面前,笑眯着的眼睛总是透着十足的认真,大有我不走就把我踹出门的架势。 “好好好,我走,走行了吧。”

我无奈的妥协了,愁眉苦脸地背起书包。奶奶把我送到车站,趁着等车的空当,又开始对我唠叨我烂熟于心的话:“路上要注意安全,到了学校记得给我打电话,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周末回家想吃什么,早点告诉奶奶……”

车来了,我打断奶奶的长篇大论:“停!我知道了,车来了,我上车了啊。”车开了,我看见奶奶仍站在站牌下,穿着红色布艺绣花棉袄,笑着对我挥手,那样的笑容看似淡淡的,微微地勾起嘴角,让眼角的几缕皱纹更加分明,耳鬓几丝白发也在风中零乱地飘着。那笑,是不舍的味道。莫名的,分离的难受越发黏稠了,就连空气似乎都涌动着眼泪。

期盼着星期五放学,是每一个学生同样的心理吧,对于住校的我而言,就更是如此。

上一篇: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进展分析 下一篇: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化解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