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任重道远

时间:2022-09-05 03:53:1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任重道远

短期内中国企业的责任行为有些“异化”,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该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本质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生存之间的平衡。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行为极快地被公众广泛知晓,并作出反馈,此时企业不平衡的状态很快就会得到纠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其对社会责任的定义有几个特点:第一,主体多元,不仅企业有社会责任,政府和NGO都有社会责任,即提出了组织社会责任的概念;第二,社会责任应超越法律底线,做到“道德经营”和“透明运营”。

企业最重要的责任是用产品和服务来推动社会进步,但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定义?当政府没有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变成国有企业来提供,就会出现“责任泛化”的现象。例如,电网企业的基本责任是以合理的价格保证电力供应,承接项目时,应考虑项目的成本效益比。但在中国,保障重大活动是国企的政治任务。企业被要求超越一般经济规律,不计一切代价保障供电可靠性:每个电塔下都要站一个人,防止有人破坏;每个重要的场馆都是双回路供电;比赛现场还有最高档的磁飞轮发电机随时待命。这种不计成本的行为,实际上是泛化社会责任的表征,反应出政府和企业的边界仍不清晰。

如上所述,虽然短期内中国企业的责任行为有些“异化”,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该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本质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生存之间的平衡。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行为极快地被公众广泛知晓,并作出反馈,此时企业不平衡的状态很快就会得到纠正,可能是自我的纠正,也可能是社会的强制纠正。

这些年来,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变化主要是在管理行为上。首先,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越来越全面,除了公益捐赠之外还包括环保、员工、产品质量服务、消费者权益等各个方面。其次,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在逐步健全。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可持续发展部、社会责任部的专门部门,使得这项工作有专人推动。再次,社会责任报告的更为普遍和积极。2006年,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比较少,只有32份,到2012年猛增到1001份。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政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必须社会责任报告,在2012年的115家中央企业都了社会责任报告。第二,媒体的变化和社会的压力。新媒体的时代,公众对企业的透明度要求很高,企业必须主动披露社会、环境信息,否则会产生很多猜忌和争议。第三,企业竞争策略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竞争是成本、质量竞争。新形势下,消费者、公众、媒体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企业就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通过履行责任提高美誉度,形成品牌优势,使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来选用自己的产品,形成一种新的责任竞争力。

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但这样做的中国企业还比较少。第一个原因是国内经营环境比较恶劣,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以说,在一个失范的社会,要找到一个正直的机构是很难的。第二,社会责任经理在企业内部的层级比较低,离决策层比较远,对企业整体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弱。

为什么社会责任落地这么难,是对这些企业要求太高了,还是这个要求太不现实?对于大型企业、绩优企业和垄断企业,社会责任落地对他们来说压力并不大。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或者说很多生存型的企业,要真正按照一个国际标准,做到方方面面都达标,企业甚至可能都没有办法存活。比如说环保要达标,除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之外,国际上标准非常多,范围非常广,还有一些新生指标,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温室气体,与传统的三项指标相比,新的国际指标会有四、五十项,而达标一项就需要花几千万上亿的投资,不是光喊个口号就可以的。对广大的中国企业来说做,社会责任的成本确实需要考虑。

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第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进步,消费者、投资者都广泛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不履行责任,就无法销售产品和服务,无法融资发展。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社会责任就像大企业的礼服,企业大了,在外出席正式场合的次数多了,就要穿上礼服,使企业看起来比较得体。现在社会更透明了,企业在家也要正襟危坐,要时刻“照镜子、正衣冠”。第二,履行责任会越来越难。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对企业期望的提升速度会超越企业的实际履责水平,所以,要理性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 (本文由本刊编辑闫敏采访、整理)

上一篇:共创与共享 下一篇: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高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