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5 03:12:19

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肠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观察组20例,两组均采用活血化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罂粟碱静脉注射。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

【关键词】 罂粟碱;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肠壁血液灌注不良而引起的肠壁缺血性病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增多,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本院用罂粟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肠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75岁,平均53岁。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4~80岁,平均55岁。4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者19例,冠心病者10例,糖尿病者8例,房颤者3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根据患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生、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肠镜明确诊断。

1.3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胀,其中伴便鲜血25例,伴便暗红色便10,伴便黑便8例,伴腹泻3例。

1.4 治疗方法 40例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罂粟碱注射液90 mg/d,维持24h静滴。

1.5 疗效评估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潜血实验阴性,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停药观察2周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明显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须转外科手术。

2.2 不良反应 罂粟碱治疗中注射部位发红肿胀2例,减慢输液速度后减轻,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包括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及结肠缺血,以动脉缺血最常见,60%左右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引起,常见为血栓形成。20%~30%为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5%~10%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突发急性腹痛、便血,随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及肠麻痹应考虑本病。

罂粟碱属于阿片类生物碱,是一类非特异的血管扩张剂,它通过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扩张。对血管、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均有松弛作用。对缺血性肠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飞,杨兵.肠系膜上动脉影像学检查及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158160.

上一篇: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 下一篇:臂丛神经麻醉下加用不同镇静剂用于骨科手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