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水源涵养林结构动态分析与经营对策

时间:2022-09-05 01:41:52

萍乡水源涵养林结构动态分析与经营对策

摘要:分析了江西省萍乡林业分类经营县级森林分类区划水源涵养林建设1999-2009年10年来的结构动态,对萍乡当前水源涵养林区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结构动态;经营对策;萍乡

中图分类号:S7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1-4807-03

Structural Dynamic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in Pingxiang

XU Jing-ping1,ZHANG Song-ming2,XIAO ni2

(1.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s Center of Pingxiang City, Pingxiang 337055,Jiangxi,China;

2.Nankeng Forest, Pingxiang City, Pingxiang 337037,Jiangxi,China)

Abstract: Ten-year structure dynamic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y-level forest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Pingxiang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e current major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management were analysi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structural dynamic; management measures; Pingxiang

水源涵养林也叫水源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种之一,它泛指河川、水库、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大面积的原有林(包括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和人工林[1]。萍乡地处赣湘水系分水岭,区内无过境河流,为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地区,已成为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萍乡自1999年林业分类经营县级森林分类区划以来,划定水源涵养林经营林地面积43 191.7 hm2。为掌握萍乡1999-2009年10年来水源涵养林的森林资源结构动态变化,每隔5年进行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现就10年来水源涵养林区的森林资源结构动态进行总结,对当前水源涵养林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萍乡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2]。

1 研究方法

在梳理萍乡林业分类经营县级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水源涵养林区历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水源涵养林区建设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据《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操作细则》要求,萍乡自林业分类经营县级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水源涵养林区以来进行过3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次调查采用的工作方法、技术标准、调查用表等基本一致。

2.1 地类面积动态变化

萍乡水源涵养林区面积43 191.7 hm2,1999-2009年林业分类经营县级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水源涵养林区建设10年来,现有的有林地面积增加了3.2%,占水源涵养林(地)面积的80.5%;疏林地面积减少95.9%,占水源涵养林(地)面积的0.2%;灌木林地面积增加10.7%,占水源涵养林(地)面积的10.6%;未成林地面积增加了196.3%,占水源涵养林(地)面积的7.4%;无立木林地面积减少了76.0%,占水源涵养林(地)面积的1.3%;宜林地面积减少了95.9%,占水源涵养林(地)面积的0.1%。萍乡水源涵养林区地类面积动态变化如表1。

2.2 植被类型动态变化

萍乡水源涵养林区按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森林植被类型[3]分:阔叶林面积8 052.2 hm2,占18.6%;针叶林型(松树、杉树) 面积29 500.5 hm2,占68.3%;针阔混交林型面积495.8 hm2,占1.1%;灌木林型面积4 577.0 hm2,占10.6%;灌草丛面积566.4 hm2,占1.3%。萍乡水源涵养林区森林植被类型的动态变化分析如图1。

2.3 有林地的林分结构动态变化

林分结构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但林分结构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许多学者认为,林分结构是指一个林分或整个森林经营单位的树种、郁闭度、年龄分布和林分层次等构成的类型[4]。据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萍乡水源涵养林区中有林地面积34 770.4 hm2,其中纯林25 321.1 hm2,占72.8%;混交林5 499.2 hm2,占15.8%;竹林3 950.1 hm2,占11.4%。按林分郁闭度分:疏等级(0.2~0.3)的占10.7%,中等级(0.4~0.7)的占73.6%,密等级(0.8~1.0)的占15.7%。按龄组结构分,幼龄林占27.5%,中龄林占49.8%,近熟林占14.1%,成熟林占8.5%,过熟林占0.1%。萍乡水源涵养林区的有林地树种结构动态变化、郁闭度动态变化、有林地龄组结构动态变化分析见图2至图4。萍乡水源涵养林区中有林地的森林植被起源多为人工林,林分树种单一,组成结构简单,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天然林也处于次生演替中的初级阶段,其层次结构特征没有得到表现,总体森林层次结构较简单。

2.4 生态功能等级

根据最新的萍乡森林生态状况和2009年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萍乡水源涵养林区的林分中Ⅰ类林占16.2%,Ⅱ类林占50.7%,Ⅲ类林占33.1%。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高,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差[5]。

2.5 森林自然度

森林自然度[6]反映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现状与地带性顶极群落(或原生乡土植物群落)之间的距离,根据该森林群落类型位于次生演替中的阶段和种群结构特征,划分为5个自然度等级。Ⅰ类主要指原始林或人为影响很小而处于基本原始的植被,Ⅴ类指人为干扰强度极大而持续、植被破坏殆尽的林地。萍乡水源涵养林区中现有的自然度等级不理想,Ⅰ、Ⅱ、Ⅲ类林仅占41.9%,Ⅳ、Ⅴ类林占58.1%。

3 小结及建议

萍乡水源涵养林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等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主要是1999-2009年,特别是2008年初萍乡发生历史罕见的连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来,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生态优先的原则逐步得到确立,江西省先后组织实施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四城同创”和“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实现绿色崛起战略”等林业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萍乡水源涵养林区的生态林业发展,初步扭转了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后备资源的双增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林业建设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但需要强调的是,萍乡水源涵养林区的森林植被类型比较单一,针叶林型所占比重大。其次是有林地的林分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结构层次简单,多为人工林。再就是人为干扰强度大,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高,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应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水质、改善和优化环境的重要作用。萍乡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260 km,毗邻长株潭经济圈,是两个经济发展区相互沟通、发展联系的桥梁和通道[7]。策应两个生态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世界级难题,水源涵养林区的工程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逐步提高的原则。

2)定向培育,分类经营。根据水源涵养林现状、立地条件和建设目标,把生长良好的自然次生林、人工种植的乡土阔叶林、竹林划定为封育管护型,面积14 026.3 hm2;针叶纯林、低效残次林、疏林地、以针叶树类为主组成的混交林划定为改造类型,面积28 599.2 hm2;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划定为新造类型,面积566.2 hm2;对改(新)造类型林分,引入生长迅速、高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含水量高、寿命长、稳定性好、抗性强的乡土阔叶树种,实行低效林分改造,改善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尽快恢复具有地带性的森林群落;对封育管护类型实行严格封山管护,禁止人为干扰、破坏,充分发挥林木自然生长力的作用,促进其向地带性森林群落演替。

3)依靠科技,因地营造。水源涵养林改造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和投入。因此,需加大对水源涵养林建设的高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因地制宜,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对新造林地加强幼林抚育,松土除草,加快林分生长;对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进行必要的森林抚育和林中空地补植;对以针叶树为主的林分补植阔叶树。形成人工、天然混交林,最终达到提高水源涵养林的林分质量和生态防护效益的目的。

4)加大投入,确保重点。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萍乡林业发展和水源涵养林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一定角度来讲,水源涵养林建设实际上是花钱买新鲜空气、买水、买平安。在市场经济中其效益难以用货币形态表现出来。同时,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期长,工程庞大,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此,一是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水源涵养林区建设作为打造“生态服务产业区”[8],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水源涵养林建设资金的投入;二是基于萍乡地区的采矿业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应从采矿企业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森林环境税[9],用于水源涵养林区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

5)创新机制,加大监管[10]。客观准确地评价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将极大地促进水源涵养林区的建设,长期以来,对水源涵养林区的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缺乏定量的研究与评价,只能进行笼统的、定性的评价,难以引起社会对水源涵养林区生态功能的足够重视和维护。为此,应加强水源涵养林区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的基础工作,创新机制,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力度,建立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以此对水源涵养林区生态效益做出具体、定量的评价,提高全社会对水源涵养林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的认识,为制订、完善和贯彻水源涵养林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可靠依据,加速水源涵养林区的建设。

6)依法治林,保障发展。水源涵养林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期长,管理难,发展也难。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水源涵养林建设、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及适应当地的乡规民约,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管护,制止和打击一切破坏水源涵养林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水源涵养林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寇 韬,李春燕,宫照红,等.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综述[J].防护林科技,2009(5):59-62.

[2] 陈 伟,李山东,薛 立.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和效益综述[J].山西林业科技,2004(2):17-20,29.

[3] 陶正明.江西省铜鼓县森林植被类型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1):111-115.

[4] 李志洪,叶渭贤.浅论广东省林分结构与森林健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2):5-7.

[5] 彭 达.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划分标准的探讨[J].林业建设,2005(5):5-8.

[6] 李全金.森林自然度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11(3):67-71.

[7] 王伯民,张 丽,徐京萍,等.萍乡生态林业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J].江西科学,2010,28(4):568-574.

[8] 刘良源,李玉敏,李志萌,等. 东江源区流域保护和生态补偿研究[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9] 刘春发.日本的森林环境税——以高知县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5):33-39.

[10] 徐京萍,李德明,刘文萍,等.芦溪锅底潭湿地资源与保护研究[J].中国林业,2006(5A):24-25.

收稿日期:2012-02-17

作者简介:徐京萍(1962-),男,江西樟树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与调查规划设计研究,(电话)15870080752(电子信箱)

上一篇:湖北省莲藕磷肥合理用量研究 下一篇: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