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和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5 11:51:07

PLC和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该文阐述了恒压控制系统结构,用PLC和变频器实现了对三台生活泵的逻辑控制及速度控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在保持恒压状态下,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关键词:PLC;变频器;恒压供水系统设计;应用

1.引言

某热动力厂生活水系统由三台22KW的生活泵组成。一直采用手动操作模式,分时段切换电机进行供水,严重浪费能源,频繁开停水泵使水泵因负荷突变而缩短使用寿命,使管网经常受到较大的压力冲击,不能根据水位及管网需要随时调节供水量和供水压力。为使热动力厂供水实现自动化,根据瞬时变化的用水量,统过PLC和变频器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及台数,来改变水泵出口的压力和流量,使生活用水压力保持恒定值。

2.系统结构

图一:给煤机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硬件结构

供水系统如图一所示,P1、P2、P3为三台生活泵,用于加压供水,F1、F2、F3为手动阀门,F4、F5、F6为止回阀。正常供水时,F1、F2、F3为开启状态,只有在检修时才关闭。蓄水池内设有液位控制,当蓄水池呢水位过低时,向PLC发送信号使系统停机,以防水泵抽空。在生活泵现场设立现场操作箱进行就地控制,操作箱上设置“手动/自动”切换开关,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当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生活泵正常运行,不影响生产。

3.恒压供水原理

图二:恒压供水原理图

本系统以PLC为控制核心,如图二所示,通过PC机设定所需压力,利用安装在出水管网上的远传压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为4―20mA的标准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及由PLC A/D扩展单元变换成数字信号送入PLC,将此数字信号与PC上通过485口传输给PLC的设定值进行比较运算,由数字控制PID算法得出调节参量,经PLC的D/A扩展单元变换后送到变频器,控制变频器输出频率,从而控制水泵电机转速,使管网压力与给定压力一致。

4.系统硬件设计

4.1.系统主电路设计

图三为恒压供水系统主电路图,采用了一台22KW的ABB公司的ACS510系列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采用5SJ63D断路器及3TB40交流接触器作为主要电气元件。交流接触器KM1、KM3、KM5分别控制水泵电机M1、M2、M3工频运行,交流接触器KM2、KM4、KM6分别控制水泵电机M1、M2、M3变频运行。电机的工频运行和变频运行由PLC程序控制或手动切换。主电路图如图三所示。

图三:系统主电路图

4.2.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电路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7-200作为控制核心,主机单元CPU222有八个输入点,六个输出点,扩展单元EM222有八个输出点,模拟单元EM235有四个输入点,一个输出点。PLC系统中,有水压和水位两路模拟信号输入和控制变频器一路模拟量输出,输入的开关量有接触器状态,阀门位置、故障信号、手动按钮等信号,输出的开关量有水泵变频、工频、电动阀全开、全关等接触器控制信号。图四为1#生活泵电动机控制回路。

图四:M1泵控制电路图

5.系统软件设计

3台水泵中,最多只有两台泵同时运行,且只有一台泵在变频调速器的控制下变频运行。当恒压供水设备启动后,PLC首先接通变频接触器,给变频器供电并软启动电动机M1,并调速运行,当用水量大于M1的最大供水量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总是小于压力设定值,此时PLC输出开泵信号,把运转中的变频水泵切换成工频水泵,然后把变频器输出端接通下一台水泵,并调速运行,依次类推。在自动运行过程中,水泵自始至终软启动,先启动先停止,循环运行,保证每台水泵平均工作时间相同。

通过安装在水池的浮球水位计把水位变为电信号,经信号处理,由PLC输出选通信号把水位信号送入A/D扩展单元进行模数转换,然后由PLC读入,并与设定的低水位值比较。

6.监控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由MCGS组态软件设计开发,能实现实时监视阀门、水泵的运行状态和相关数据,读出水压及流量、阀门的开度、水池水位等参数,并有各种报警实时显示和记录。PC采用研华IP610,系统平台为windows2000,考虑到距离较远,PC与PLC之间选用RS485通讯方式。

7.结束语

采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消除原有系统供水管网经常出现的超压或低压,有利于延长管网的寿命,降低管网、阀门等损坏的发生率,用一台变频器实现了三台水泵的软启动,消除了启动电流对电机及电网的冲击,从而减少了设备损耗,延长了水泵、电机设备的使用寿命,且使系统实现了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1]汪晓光,孙晓瑛等.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常斗南.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仵征 河南周口人,男,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浅谈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大型复杂形状不锈钢管道件的整体加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