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工作室为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时间:2022-09-05 11:35:10

以创业工作室为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以大学生创业工作室项目化创建为平台,实现工作室与学生第二课堂、职业生涯、专业教学活动及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的“四个融入”,以此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四个融入; 创业工作室; 能力; 提升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部署,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采取多样措施,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1]

1.创业工作室的构建思路

本文所提出的创业工作室并不是以指导某个特定的创业项目或某个创业团队为发展创业项目而建立的单一的专业工作室,而是培养学生以创新创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创业工作室这个载体,从创业基地建设与发展、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创业项目管理与指导等多方面入手,结合当前各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现状,通过创业工作室构建合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种教学模式。

1.1理论教育内容

大学生创业工作室主要针对全体在校学生的,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及学生各自的情况及特点,对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目标以及实施的整体方案进行有效规划。第一阶段是培养意识,重点是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的理解、熏陶和普及,这主要是对新生人群或是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的,可通过渗透于入学教育、课程设置、生涯规划设计等多种途径实施。第二阶段是知识渗透,对创业学生开展比较专业的创业知识、业务知识、创业关键点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对创业学生开展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知识的渗透,如公司管理模式、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等业务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同时,给创业者提供详细的信息服务,如各类新的政策、竞争对手的分析等内容。

1.2师资队伍建设

较强实力的创业导师队伍,是创业工作室的核心。积极培养教师的创业教育意识。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自觉的将创业内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课堂中去。高职院校应充分整合资源,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能力的培训,尤其是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实践的锻炼,并积极吸引社会上有影响的技术专家、企业家等作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创业指导讲座讲学,避免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及创业教师队伍结构单一、师资队伍结果单元化的现状。

1.3创业工作室的实践教育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注重实践性,所以组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搭建创业见习基地。能让大学生通过亲身感知从而培养创业意识相对稳定的教育活动场所。目前较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缺乏能让学生有切身感受体会的创业见习场所,无论是模拟的还是实体的。创业见习基地由创业工作室牵头联结创业社区、科创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企业等,了解这些基地、场所所蕴涵的创业精神,进一步帮助创业者理解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完善创业精神。

(二)建立创业实习基地。通过创业工作室,联系、构建校企共同体,如校企合作单位、校办企业、合作办学单位等校企共同体,构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指导性具体和具有完备计划性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将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课,尽可能的安排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开展,提高实习场所的利用率。在实践基地和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创业的能力,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活动。

(三)支持创业性社团发展。工作室积极扶持创业社、创业论坛、创业协会等学生自发组织的创业型机构,并通过工作室的衔接、协调,指导其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践指导工作,大学生创业园具有现代性、高新技术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较多高校在校内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场地,但大多是是零售店铺为主的普通创业项目,真正能体现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发明类、专业工作室类、工业设计类等含精量相对高一些项目却很少。创业社团实践基地通过帮助创业社团开展项目引荐、项目指导、财务指导、甚至融资及资本运作服务等服务,吸引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的师生来开拓创业。

(四)开拓创业岗位基地。积极为大学生个体创设实践岗位的校内外活动场所,这种形式具有“三个特征”,即:个体性、实际性、效益性特。个体性是指要求创业者独立面对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实际性是指学生创业者要独立承办各项创业活动和工作,完成相关任务;效益性是指创业者完成工作,获得报酬。通过实践锻炼,创业学生不但能拓宽视野、发挥专业特长、提升创业能力,而且能更早的了解到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提前接触社会,提升沟通能力,增强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也培养了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自觉性和自制性等品质,养成良好的创业品质。

2.“四个融入”,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2.1融入第二课堂活动

当前,传统的第二课堂创业教学模式仍有缺陷存在:主要是培养模式不灵活。教学模式老套,习惯制定“统一模式”的教学计划;创业教育知识结构单一,内容狭窄;教学模式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缺少学生主动求知的体系和机制。工作室应积极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多样的的各类学生技能比赛、科技竞赛等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通过活动开展,引向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工作室给创业社团提供尽可能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锻炼能力的途径,并积极探索在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将创业理论教育融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2.2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正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竞赛和社会责任感。 新生入校起就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充分结合,帮助大学新生入校之日起就充分接触创业教育和创业探索。创业工作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明确的创业意识,分析正确的创业路径,最后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及职业决策。指导教师作为促进者应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帮助与活动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摸索、反思中学会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2.3融入专业教学

将创业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结合部分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有计划的进行适当整合和相互渗透,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领域,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时间内,努力完成与此紧密相关的创业教育教学的内容,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但这要求各专业的教学人员要有进行创业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注重有机渗透或融合,要在传授普通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点拨、渲染、提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等体系中,树立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理念。

2.4创业工作室融入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企合作建设,把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集合起来,实现校企共建创业项目、共建创业基地,为更多的学生创建更多的创业实践锻炼机会,实现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同时,学校要积极将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送到企业单位进行一定的培训和锻炼,当前很多高校中,创业、就业的理论指导教师不缺乏,缺少的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经验的“双懂”指导教师,只有教师懂理论会实践了,才能更实际的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淑玲,张占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 [J].科技创新导报,2013(5):179.

作者简介:吴雄熊(1982―),男,硕士,浙江上虞人,助理研究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课题项目]本研究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构建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006,主持人:吴雄熊)

袁嘉(1984―),女,本科,浙江嘉兴人,研究实习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变电站远动技术问题及解决方式分析 下一篇:谈如何加强送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