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派宗风的隶书大家――金农

时间:2022-09-05 11:21:41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金二十六郎、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客居扬州,擅绘画,人称“金冬心”。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农的书法艺术和他的绘画一样,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从传世书迹来看,其隶书苍古奇逸,正书朴厚方整,行书健劲潇洒,其中他的隶书成就最高。他早年学郑从《夏承碑》入手,后得见《西岳华山庙碑》,勾摹一通反复临习,于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他这一时期的隶书,用笔圆厚从容,结体方扁匀称,虽然起笔处尚有郑习气的遗存,但整体面貌却是从汉碑而来,脱出时风之外。中年以后又师法《天发神谶碑》,取其点画方严、结体凝重之致。金农的隶书和清代前期书法家的隶书面貌确有不同。他用笔厚重,作书时常用扁笔,波磔不太明显,保留有较多楷书笔意,富有浓厚的金石气;字的形象古拙,结体往往呈方正或长方。50岁以后为进一步强化个人特点,他把毛笔的尖锋剪去,书写铺毫时犹如刷子一样扁齐。用这样的笔写出的字,横画粗而扁,竖画较细而多变化,就像他画墨竹一样,运笔徐缓而顿挫。字形则变方扁为竖长,且上部紧密,拉长撇画。他又喜用浓墨渴笔,古穆苍厚,别开生面,并号称为“漆书”。看起来他的字似乎拙笨,实则“以拙为妍,以重为巧”。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似粗俗简单,无章法笔意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剔除细节,直取磅礴气韵。那险峻雄奇的构局,浑朴钝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调之中。

金农的行草书没有沿着王羲之或颜真卿等大家的路子发展,而是将楷书笔法、隶书笔势、篆书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清代书家江浞在《跋冬心随笔》中说:“冬心先生书,淳古方整,从汉人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着花,姿媚横出。”道出了金农行草的气局和笔路。他的行草的疾徐、藏露节奏处理得平和含蓄,自然生动;“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行,无稍间断,永存乎生意。”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转折处则一派今草、章草之法。时有飞白渴墨相间其中,分外苍劲而灵秀。整幅布白没有斧凿之迹,却上下贯穿,左右呼应,一招一式自得其妙。尤其那些信手而书的诗稿信札,古拙雅淡,“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情绪、人格皆从笔姿墨趣中流溢出来,一派率真自然之趣!

金农在书法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画竹和金石篆刻的方法,因而他的书法蕴含着浓郁的画意和金石气,这对于拙朴的古隶书是一种发展,同时也是他个人艺术风格的创造。值得一提的是,金农独创的“漆书”与200年以后才出土的汉代诏书木牍在横粗竖细、字形瘦长等特点上完全一致。他在艺术上敏锐的领悟力、创造力以及过人的胆识可见一斑。

上一篇:章草大家――王蘧常 下一篇:学会欣赏书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