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来的诺贝尔奖

时间:2022-09-05 09:24:14

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1909年4月22日生于意大利都灵一个犹太家庭,于二战结束后应聘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工作,不久就加入了美国籍。

20世纪50年代初,丽塔发现,动物在受伤以后,会用舌头去舔伤口,而伤口便很快会愈合。她从分析动物的这一行为入手,于1951年从小白鼠唾液中发现能促进动物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神经生长基因(NGF)。她还于1953年成功地分离出NGF,揭示出神经生长和演变规律,并因此获得1986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然而,这个当时就被公认的发现,为什么会在事隔三十多年之后,才得到诺贝尔奖评委会的垂青呢?为什么已退休、闲居家中多年的丽塔又突然“重出江湖”呢?

1995年8月,瑞典《每日新闻》发表一篇长文,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原来,丽塔的奖是用钱买来的,出钱的是她所属的意大利菲迪亚医药公司。

在20世纪80年代初,菲迪亚医药公司负责科研的经理格里奥建议,丽塔的前述发现有助于公司新药的开发,公司应大力支持她。于是,公司便拉拢瑞典有关评奖的教授,包括在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评定、颁发机构――卡罗琳医学院的评奖委员会中任要职的教授。例如,给卡罗琳医学院评委会委员、世界神经医学权威福马斯・霍克菲尔特在美国的私人账户,汇去5000美元“赞助”。请霍氏夫妇免费去马德里旅游。果然,“付出总有回报”:在投票时,霍氏投下了使丽塔得奖的关键的一票。

公司上述一切动作都有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钱。原来,公司竭力要卖的是叫“克罗纳西”的与前述丽塔的发现有关的新药,据称可以治疗和修补受伤的神经组织。这种药没有在患者身上做过认真的试验,更不用说用于临床,因而进不了大部分欧洲和美国市场,只能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少数国家小量销售,但其利润却占该公司经营额的80%。于是,瓦勒突发奇想,使出“高招”:借助诺贝尔奖的神圣光环。于是有了前面的丑剧。

丽塔获得迟到的荣誉后,公司声名鹊起,医学界对“克罗纳西”的怀疑也就自然减少,于是这种药品热销世界市场。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公司经营额翻了一番。

可是,好景不长。医学家终于证实,“克罗纳西”并不能治疗神经损伤。德国首先宣布禁止进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停售此药。意大利当局在1993年也最终裁定它没有疗效,并禁止产销。几个月之后,菲迪亚公司宣告倒闭。

上一篇:谎言成就考古发现 下一篇:天使都会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