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位(赛),黄昏或者黑暗

时间:2022-09-05 09:03:55

段位(赛),黄昏或者黑暗

如果没有比照,永远得不到真切的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如果没有拂晓,无所谓黄昏;如果没有光明,无所谓黄昏。如果没有李昌镐,我们无法知道围棋世界冠军究竟可以多么年轻。1992年1月27日,“少年姜太公”李昌镐五段在第三届东洋证券杯世界围棋赛决赛第五局执白一目半胜出日本超一流棋手林海峰,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其时只有16岁。

如果没有李世石,我们无法知道获得围棋世界冠军的段位最低可以是几段。2002年8月3日,李世石在第15届富士通杯决赛上击败刘昌赫,冲击顶峰成功,尽管是执白半目险胜,但去年小李在LG世界棋王赛上被李昌镐超级逆转的过程说明李世石拥有世界冠军的实力,而这次又成功克服心魔,成为世界棋坛新一代的旗手人物!当然,李是一个三段的棋手,也是旗手。

从李昌镐到李世石,从昨日的大李到今日的小李,目睹十年棋坛之段位种种怪现状,轻运一口气,齐小侠说:段位(赛),已经走到它的黄昏时期,接近于黑暗的状况。直白地翻译转化,就是段位(赛)已经进入病危阶段,濒临死亡!

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结论。如果你还有怀疑,请看小侠下面的论证文章。如果看完还怀疑,小侠就怀疑你的智商。

李世石该被授予几段?

有史以来最有力量的大棒朝我们挥来!这一招叫做“暴风骤雨”!

韩国《朝鲜日报》在李世石夺得富士通的世界冠军后,发表署名文章,发出一记很有力量的棒喝:李世石该被授予几段?

按照李现在的水准,当然应该被授予九段,韩国棋迷的调查有近80%的人认为韩国棋院应该破格授予李世石最高段位九段,还有12%的人认为先过渡一下,授予六或者七段,等到以后再授予九段,还有一小撮棋迷认为根本就不应该奖段,因为李世石没有参加升段赛,就应该公事公办。这个坊间的调查很有意味,因为其中没有关于技术方面的争论,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棋迷都认为李世石达到了现在标准的九段水平,但是里面有着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在激烈地打架。好玩得很。

李世石1995年入段,1998年二段,1999年三段,从2000年开始拒绝参加升段位,口号是“段位根本无法表达棋手的真实水平”。如果李世石坚持参加段位赛,现在起码是五段了,也不会破掉李昌镐的五段最低段位夺世界冠军纪录,但李世石以杯葛段位赛的形式贯彻他的围棋观之一面,令人敬佩,但也容易招致非议和白眼。如果强势集团中的当政人物一意孤行,就给你李世石小鞋穿,小李也没有办法。19岁的三段世界冠军小伙子,如果你不参加升段赛,就当你的一辈子三段棋手吧!

但是这种一意孤行者,不可能将自己的思维贯彻到底。因为李世石实在突出,因为世界棋坛有破格奖段的大量先例,让李世石三段一万年,显然太搞笑,也显得操作者过于愚昧。但是如果顺昌民意,将李世石从三段火箭升空到九段,不是不可以,但这非常需要勇气,因为如此的升段幅度在世界棋坛上还是没有:在中国,江铸久因为1984年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五连胜从七段被擢升为八段,今年古力和徐莹受益中国围棋协会新规定分别从五段和三段被批升为七段和五段;在日本,石田芳夫因为囊括名人和本因坊被日本棋院一致通过由八段自动晋升为九段;在韩国,1996年,韩国棋院将两位世界冠军李昌镐七段、刘昌赫七段双双跳批为九段。

如果一夜之间,李世石三段的名牌被换成李世石九段,那么你能想象惊愕千万重,争议不是一点点。历史上最高的跳段最多不过两段,而李世石如果一口气连跳六段,并且是从低段格的三段跳到高段格的最高段,那无异于世界棋坛的大地震。李世石从获得2000年韩国最优秀棋士赏以来,用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得韩国棋坛和世界棋坛晕头转向,傻子才说李世石没有九段的水准。或者说,那么多的人都是九段,说李世石具有九段的水准是毫不为过的,何况他现在又有世界上创办最早的富士通杯世界冠军作为护身大旗。

真正的问题不是什么资历,也不是年轻,嫉妒不要紧,红眼病都很容易治,问题的关键出在这里:如果把李世石三段一下子提升到九段,不是肯定了他不参加段位赛的特立独行之举吗?无形之间不是说明段位赛认可的段位根本不足以标明水平了吗?像李世石这种段低但具有高段水准的小伙子在韩国很多,如果开了这个口子都效仿小李不参加段位赛,都等获得国内或者国际头衔后被擢升,那升段赛还有什么意义,不成了无能和平庸的代名词了吗?

韩国棋院面对多项国内头衔得主、一项世界冠军得主、但只有三段的李世石一筹莫展,面对19岁少年极度颠覆段位顺序和段位象征,韩国棋院进入艰难的选择之中:是就此擢升他为九段,还是任由这个不参加段位赛的三段少年出没在国内国际的高点上,或者是其他什么折中的选择呢?

头疼。

段位赛完全可以消失

李世石三段纵横国际,完全是对段位(赛)的一种莫大羞辱,完全说明段位赛可以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寿终正寝。

《桥本宇太郎围棋世界》这样叙说日本战前升段赛(大手合)的地位,“所有棋士皆视升段为‘最高目标’。在极为严格的升段规定下,为了升段,棋手们都经过无数次筋骨欲碎般的磨难。久保松胜喜代曾著有《苦斗十三年》一书,描绘了他从六段升为七段费时十三载的艰苦历程。当然,岁月蹉跎受煎熬的绝不只是久保松一人,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桥本宇太郎就是一例,他从四段升为五段大约耗费了7年的宝贵时光。由此可见,段位的崇高权威是高超技艺久经磨砺的产物。相比之下,报社举办的‘新闻棋战’只不过是围棋表演赛而已,用昔日德川幕府时代的语言来说就是逢场作戏的‘应酬棋’,如果用相扑来做比喻,那么升段大赛就是力士们参加正式定级的‘本场所’比赛,而‘新闻棋战’则相当于地方巡回表演。”

同样是这本书也描述了段位赛权威的没落,“如今棋界早已发生巨变,最高段的九段在日本棋院与关西棋院共有60名之多,而八段和七段相比之下却少得可怜,形成了一座倒置的金字塔。如此宽行易取的段位制度使其本身丧失了权威性,甚至有位八段棋士嘲讽道:‘那样的九段叫人害臊,我可不想当啊。’于是不再去参加升段大赛而甘愿停留于八段。从1961年开始,这种‘段位通货膨胀’急速地发展起来。如今,各大报社举办的名衔战已发展成为最高竞技舞台,升段大赛的主要地位被取而代之。这些棋战有巨额奖金和丰厚的出场报酬,显示出迷人的魅力,因而成为当今棋士竞相追逐的目标。并且,这些新闻棋战不论段位高低,一概以分先对弈,于是越发增强了人们对段位权威的藐视。”

《桥》中的这两段话再好不过地描摹了段位赛地位的变迁,而由于此书成书还在十几年前,发展到现在,人们岂止是对段位(赛)权威的藐视(这种说法的背后还潜藏着认为其是权威的意识),人们已经是厌弃段位(赛),认为其根本不是权威,根本不足以表达棋手的真实水平。今年在杭州举行的段位赛,下到第八轮,国字号棋手中只剩下孔杰一人,其他人都退出比赛备战三星杯了,而孔杰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他不需参加预选赛……正如《桥》书中所说的,当今的现代新闻棋战(杯赛)已经成为棋手最愿意追逐的目标,而形同鸡肋般的段位赛越来越无同轻重。加之最近10年风起云涌的世界大赛冲击,“后宫粉黛三千”,段位赛已经成了不知排位多少的偏妃,几乎没有人再去宠幸,当然如果实在是“一时需要”,另当别论。

也许你说李世石是个特例,是个天才,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如果你谙熟三国棋坛的状况,你不得不承认,韩国棋院上面碰到的难题其实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只是难度大小不同而已。关于段位与象征功能符号严重扭曲以及段位赛是否可以取消,其实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也就是说病了好长时间,但到时下,隐瞒下去已经没有必要,就应该发出病危通知,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否则死不瞑目最痛苦。

从三国范围看,其实都已经不再需要举行段位赛。当然,对于起点之初的定段赛还得保留,这也是进入职业圈的根本前提,否则以什么途径来决定入段呢?但进入职业圈后,即使是职业初段也不需要再参加什么所谓的升段赛,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根除现存段位的极大弊端,使段位名至实归,让棋坛的秩序清晰明快起来。拿中国的情况来讲,取消升段赛,代之以相对先进很多的等级分来确定段位,无疑是目前最合理的途径。因为等级分是综合一年各项比赛的积分,最能考察棋手相对稳定的水平和状态,如果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式,确立折算成段位的合理标准,将比段位赛测评段位科学得多。

段位赛从今日之看,起码有两大之弊。其一,现在职业棋战赛事很多,段位赛只是其中之一项,就以一项赛事的临时发挥来决定段位,太过于草率,也不科学。棋手状态有高潮有低潮,拿十几天的比赛决定一个人的段位头衔,非常可笑,当然应该是一段时间(譬如说一个季度、半年、一年)更能全面考察实力。其二,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是,启蒙于赛事荒芜阶段的段位赛根本无法与时俱进,已经完全沦落为这个时代的落后产物。以前的段位赛一段一段地打,是围棋咨讯、教学手段、高水平赛事众多、周围环境拉动等因素还处于低级阶段的产物,而现在的围棋大环境,咨讯发达,教学手段先进,周围环境尽是世界上最好的顶尖高手,高水准比赛比比皆是,只要有天赋,愿意抛洒青春与汗水,棋艺进展速度就可以突飞猛进,其进步速度完全突破原来用一段一段标量的现存段位赛制度,并且两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

三国棋坛,这个问题莫不如此。

保守的,还是休克的?

1991年6月,俞斌在段位赛上升为九段,“晋升九段,可以说是每一位专业棋手的奋斗目标。这次杭州段位赛,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成为中国第10位九段棋手……成为九段,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但这并非我的最终目标。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加倍努力,攀向高峰。”

2002年7月,同是在杭州,罗洗河成为中国第24位九段棋手,但他再也不会拥有当年俞斌升为九段时的那种兴奋,因为九段已经不再极度贬值,难以拥有当年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仅日本目前的九段棋手就将近80名,早已失去最强者代名词的本色象征意义。

所以,如果恢复棋道中最高段位九段的最高尊严,就要大大加高进入九段的门槛,虽然不必如日本战前只有一位九段(名人)的唯我独尊地位,但应确保九段是棋界最强者的地位。具体阐释之,像中国棋院今年《关于奖励升段暂行规定》中规定的凡获得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冠军的(含亚洲杯),一律晋升为九段,就是个不错的措施――当然,如果要加大门槛,不如改为今后只有获得世界冠军的,才可以晋升为九段。其他八段、七段等以次类推,都可以要求用国际大赛、国内大赛的头衔冠军或者相应的成绩来严格筛选。

小侠关于围棋理想王国的一幕场景是:既然段位是曾经标量棋手水平的尺子,就要用段位来真正衡量出棋手的真正水平,所以要净化目前的段位制度,取消升段赛,以稳定持续的战绩做为升段标准,允许一部分人先升起来,快升起来,这才是正常的竞争环境。要不就取消段位这个称号,像一些项目没有表面上的量化分级,但围棋段位制是其最大特色之一,是对古风的品位制薪尽火传,孕育着丰富的棋道精神,保留无疑是上策,但如果保留只是让其徒有虚名其实是最大的浪费和践踏。

曾经和现在一直有很多和稀泥的看法:不必对段位赛太较真,因为它打出来的段位代表曾经代表的高度,就像职称一样;段位赛对低段棋手还是有用的,因为是难得的比赛机会;段位还是有标尺作用的,基本能说明水平…..五花八门,泥沙俱下。

这些说法貌似有理很能迷惑人,但大谬不已,也正是因为此类傻得不能再傻的想法阻碍了取消段位赛的想法和实施的力度:围棋打的最大一个品牌是高雅,九段是一个曾经非常神圣的称号,所以要注重保护这种资源,宁缺毋滥。中国很多所谓从段位赛打出来的棋手曾经抵达过九段的高度吗,他们有至少5年的顶尖表现吗?所以首先就大大提高九段的门槛,让你如果不是真把式,你就达不到这种高度。继续之前的话题,如果再度累高九段门槛,凡获得世界大赛三次冠军(不含亚洲杯)以上者,才可以称之为九段。对照一下,当今世界符合此条件的只有李昌镐、曹薰铉、刘昌赫,他们自然是世界最强者,没有任何不妥。他们曾经代表了一个高度,现在还继续在这个高度,也只有像这样经过时间和战绩反复过硬打磨的棋手才是真正的九段,才配称上九段。以此类推,其他八到二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战绩要求和时间考验,如此以往良性循环,世界棋坛的段位顺序才能够彰明,才能够有序。

一个极为痛苦的问题出现了,虽然是假设的,但可以想象其触目惊心:还是拿中国的等级分说事,如果用它来作为定段依据,从具体的技术方面来说,既然有升段,就应该降段,否则真正的公正还是难以全面达到。是啊,应该降段,就像足球联赛,A组打不好的就要降入B组,这也是竞争的本义。如果现在实施新的段位选拔制度,那么以前的段位是不是全部作废,如果不作废,新旧加在一起不是很混乱吗?是的,最好全部作废,当然还都是职业棋手,但是把以前的段位降格几级,然后进行升降。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一线棋手而言。

小侠热血澎湃地想:真是如此,该是中国棋坛的又一番新景象吧,赶超韩国应该有望了吧。但这种激进的“休克疗法”实施的难度太多,也许会有些痴人说梦的味道。但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中国已经加入WTO,世界围棋乃至中国围棋该拿出点大动作革故鼎新吧,整合段位既有关门面有利宣传廓清人们的认知方式,对围棋发展及鞭策都有莫大的鞭策。

也许现阶段,用保守疗法比较现实。像中国现在的段位赛加奖励升段措施就是目前三国棋坛比较好的保守疗法,但最好的疗法还是取消段位赛,无论是用等级分还是用奖金排行榜,都比段位赛清明科学得多!肯定会有大量的抵触,降段从段位赛开始不久就有提议和争议,但多少年都未有动作可见利益集团的极力反对,舆论只是在空喊降段的口号,都未听见楼梯响,遑论什么人下来?

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围棋改革如果不从改变现在暴露问题最大的段位始,还有多大的意义?希望,小侠下次会撰文会为取消段位赛,段位逐渐与实力出现和谐一致而欢呼。

我们等待着这一天!

上一篇:加藤正夫:所有的梦都仍然无恙 下一篇:NEC杯完全报道(哈尔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