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9-05 09:01:09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摘要:问题式教学在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非常流行。但理论在应用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在课堂中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最大化我们的成果解决的策略是什么?

关键词:问题生成的困惑 问题生成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起点,没有问题何来思考。正是基于此认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用问题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注意,以问题为载体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笔者发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在重视问题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反思在用问题引领教学过程的时候,“问题”会给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多大的效益?我们是否有必要产生那些“问题”?那些“问题”是否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些“问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多大的益处?

一、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困惑:

笔者发现,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三多”是教师的提问数量多,识记性问题多,只需学生做出简单判断的问题多;“三少”是对学生探索能力有真正提高的问题少,有助于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的问题少,原创性的问题则更少。

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产生“三多”现象,笔者认为原因有: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以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向学生提问题,多提问题就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空间和持续性是有限的,问题多了就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引起注意,问题层次过低时既便学生解决了问题也没有成就感,而问题层次过高,学生发现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再有,教师以为只要答案是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则学生一定对该知识已经理解或掌握了。但有些问题既便学生答对了,也未必就是掌握了该知识点,可能对其用意仍是不理解的。

造成“三少”现象的原因有:首先教师没有从课程的整体布局中体会到某一具体知识点在此时此地出现的背景。课堂上产生的问题,必须是学科逻辑发展和学生心智发展有机统一。再有教师对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缺乏整体的认识。具体涉及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应该在创设情境时对该知识点进行评估,预测通过某一情景的创设,力图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再生成具体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对课程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未能清晰辨析“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差异。

二、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策略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为教学主体,在探究中生成问题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同时在生成问题后并不能拘泥于由谁来提出问题,笔者觉得此时应该做到“教学相长”。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建构最有价值的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师面向学生的问题,以及如何激励学生生成问题。

1、教师应明确怎样的问题最有价值,以实现课堂效能的最优化。有价值的问题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必须有较大的思维容量。首先从思维方向评价,应该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可以给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确保课堂教与学深入而持久地开展。其次从思维的力度来考虑,应该是思考性问题,如果学生将书上或记忆里的信息原封不动地搬出来就能解答,那么该问题就没有什么思考价值。同时从问题的类型上看,它必须有较高思维水平的整合性问题或创造性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再只是简单地重复、再现和确认,而是需要将其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结构进行组合或重构,确立新的认知结构。二是具有适宜的难度。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即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最能有效驱动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思考。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才能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三是具有合适的梯度。在探究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组,并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降低难度,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2、教师面向学生所提问题的优化策略。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面向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优化组合,突出学生的“内化学习”,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柜架,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对面向学生的问题进行优化,其策略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问题的选择,要求教师要合理组合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二是问题的呈现,要求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要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三是问题的拓展,要求教师要对问题进行深化、挖掘问题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渗透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问题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环。笔者认为其问题不仅是指教师面向学习的问题,也包括学生在感知情景时自主生成的问题。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展示自己问题能力,可以思考以下方面的策略。使学生善于提问题,特别是原创性的问题。“敢问”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善问”才是关键。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产生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产生问题。做实验不仅是为了验证知识,更重要的发现知识。第三,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课本中产生问题。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对课本中的描述提出质疑或者能利用课本衍生出其它的想法,则很多困惑就不会在做练习才产生,在建构知识时就可以化解。

4、构建平台,留给学生生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探究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下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信息的双向交流、构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在教学的时间和内容的分配上,教师应精心构思,合理布局,使整个教学疏密有间、张驰有度,能由学生自己生成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表达,能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预设学生在学习时可能生成的问题,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已生成的的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生命体,教与学是一次次的思维碰撞,有价值的课堂问题生成应该是灵动的、充满智慧和变数的发现过程。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从容,富有魅力。

上一篇:综述我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 下一篇:传统水泥工艺实验溶入现代信息技术后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