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趋势分析

时间:2022-09-05 08:50:42

206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趋势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17年来庄河市中心医院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庄河市中心医院1992至2008年诊断出的早期胃癌206例,全部病例均行胃癌根治术,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随访的生存率分析按足年统计。结果 早期胃癌发病高峰年龄向后延迟,最高峰达60~69岁。早期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小弯侧居多,组织学分型以中分化腺癌居多,但近年来弥漫型癌,特别是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有上升趋势。粘膜内癌检出率较粘膜下癌高,未出现淋巴转移者较出现者检出率高。术后随访,早期胃癌生存率达98%。结论 庄河地区早期胃癌以中分化腺癌为主,近年来粘膜内癌及未出现淋巴转移者检出率增高。

【关键词】 早期胃癌;胃窦部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描述并不统一,其与人群、地域、种族、历史时间等因素均有关。庄河市属我国胃癌高发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庄河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胃癌死亡率男性为49.55/10万,女性为22.23/10万[1]。现将本院17年来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年代变化趋势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胃镜检查 庄河市中心医院自1992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进行胃镜检查8957例,其中发现早期胃癌206例。206例早期胃癌均经胃癌根治术切除。

1.2 病理学检查 206例早期胃癌标本均经庄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按《胃癌病理检查及诊断规范》要求,固定、取材、切片、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肉眼分型采用日本内窥镜学会提出的分型方案[2],根据癌肿凸出或凹陷于粘膜表面的程度分型。组织学分型以2000年WHO胃肿瘤组织学分类方案[3],将胃癌分为状腺癌、高、中、低分化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等。

1.3 术后随访 对206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5年。生存时间按足年计算。

2 结果

2.1 早期胃癌的性别、年龄分布 206例早期胃癌患者男153例,女53例,男、女比例为2.88:1。平均年龄为(58.9±11.6)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17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9.75±11.1)岁,中位年龄61岁,女性平均年龄(56.23±12.4)岁,中位年龄55岁。以60~69岁最高峰,次高峰为50~59岁。

表1

早期胃癌的性别、年龄分布(岁)

性别

男1(100)4(40)25(68)39(75)58(81)23(77)3(75)153(74)

女06(60)12(32)13(25)14(19)7(23)1(25)53(26)

合计1(100)10(100)37(100)52(100)72(100)30(100)4(100)206(100)

2.2 年龄的年代变化 将近17年按年代分组,发病年龄的年代变化如下。

表2

年龄的年代变化(例,%)

年龄(岁)92~95年96~00年01~05年06~08年合计

40~494/1416/299/148/1437/18

50~596/219/1622/3215/2752/25

60~6914/5021/3819/2918/3272/35

>692/77/1313/2012/2134/17

合计28/10056/10065/10057/100206/100

从发病年龄的变化看,90年代60~69岁居多,00年病高峰仍以60~69岁居多,而50~59岁组和69岁以上组的比例也有所增多。

DOI:10.3760/cma.j.issn 1673 8799.2010.05.104

作者单位:116400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2.3 早期胃癌部位及大小的年代变化 将本组病例按癌灶大小分类,1.0 cm以下的小胃癌检出例数(图1)和检出率(表3)均逐年上升。

表3

早期胃癌大小的年代变化及检出率(例,%)

分型92~95年96~00年01~05年06~08年合计

1.1~2.0 cm16/5716/2923/3527/4882/40

2.1~3.0 cm7/2521/3714/2213/2355/27

>3.0 cm2/711/2016/245/934/16

合计28/10056/10065/10057/100206/100

早期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其次是胃体部,胃底和胃角次之,但近年来,胃底部的发生率逐渐下降。早期胃癌的发生以小弯侧居多。

2.4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及浸润转移的年代变化 早期胃癌的肉眼分型仍以Ⅲ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腺癌为主,其中中分化腺癌占较大比例,近年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比例有所上升。而Lauren分型也提示肠型腺癌的比例下降,弥漫型癌的比例上升。

表4

早期胃癌部位的年代变化

分型92~95年96~00年01~05年06~08年合计

纵向胃底4/147/12.56/9.2017/8

胃体6/2112/21.422/33.815/26.355/27

胃角4/1410/17.96/9.211/19.331/15

胃窦14/5027/48.230/46.231/54.4102/50

无信息001/1.501/0.5

横向小弯18/6434/6150/7747/82149/72

大弯2/77/133/56/1118/9

无信息8/2915/2712/184/739/19

合计28/10056/10065/10057/100206/100

注:206例早期胃癌中有肿瘤大小弯部位记载者167例

由表5从浸润深度角度看,黏膜内癌的比例有所上升,而浸润至黏膜肌者有所下降。近年来,未出现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有所上升,而出现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有所下降。

2.5 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5年,存活率达98%(202/206)。除1例因术后复发死亡、1例术后4年死于脑血管病、1例术后3年死于心血管病、1例术后1年死于血管病外,其余患者健在。术后3年复发死亡者为50岁男性,胃镜提示溃疡病变,病灶大小为2.5×2.0 cm,术中示BorrmanⅢ型黏膜内癌,淋巴节转移11/20,术后病理提示印戒细胞癌。

3 讨论

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不同,日本人发病高峰在60~69岁,男女比例1.97:1,欧美国家平均年龄为59.9岁,男女比例为1~4.75:1[4]。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与日本和欧美相近,发病高峰年龄与日本报道相似。本调查还发现,1.0 cm以下的小胃癌检出例数和检出率逐年上升。这与临床胃镜及病理医生的诊断水平提高等因素有关。本组病例还提示,早期胃癌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且弥漫型癌发病率较高,提醒胃镜和病理医生警惕。

早期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但近年来,胃底部的发生率逐渐下降,本组病例发现,早期胃癌的发生以小弯侧居多。有文献报道,基于解剖组织学观点,肿瘤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一旦癌肿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本组病例发现,近年来,黏膜内癌的比例有所上升,而浸润至黏膜肌者有所下降。同时,未出现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有所上升,而出现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同时,从随访结果看,早期胃癌的术后生存率较高。有文献报道,早期胃癌的生存率达95%以上,本组数据高达98%。

综上,庄河地区早期胃癌发病高峰年龄向后延迟,最高峰达60~69岁。 早期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小弯侧居多,组织学分型以中分化腺癌居多,但近年来弥漫型癌,特别是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有上升趋势。粘膜内癌检出率较粘膜下癌高,未出现淋巴转移者较出现者检出率高。术后随访生存率高,提示庄河地区早期胃癌防治水平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中行,白希文,林慧芝,等.胃癌高、低发区自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8,17:23 25.

[2] 张荫昌.胃病理及胃粘膜活检.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9.

[3] 虞积耀,崔全才.消化系统病理学和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0.

[4] Triantafillidls JK,Cheracakis P.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literature.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4,51(56):618 624.

上一篇:脑卒中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治疗观察 下一篇: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