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反馈评价应用失效的分析

时间:2022-09-05 08:39:29

360度反馈评价应用失效的分析

【摘要】企业要必须充分了解管理工具的应用条件,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文章通过分析某企业360度反馈评价应用失效的真实案例,提出了应用管理工具失效的原因。

【关键词】360度反馈评价 应用失效 原因分析

当前的企业一般都要面临两种变化: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员工的价值观也渐趋多元化。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企业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导入某种先进的管理办法,其中,360度反馈评价备受推崇,因为很多著名的国际大公司都采用过该方法。其实,这种简单地应用管理工具有时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陷进人际关系复杂的泥潭。

一、360度反馈评价

360度反馈评价(360。Feedback),如图1所示,也称为全方位反馈评价或360度绩效考核法。360度反馈评价是由被评价者自己和一些关系密切的相关人员,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进行评价,然后,专业人员综合评价结果,对比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最后,由人力资源部门向被评价者反馈,帮助被评价者提高能力和绩效。

二、应用案例

(一)企业简介

智胜发电厂(企业的名称为化名)建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建成了两台燃油发电机组和两燃煤发电机组,是当时省里最大的主力发电厂。但是,国家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和高效率的发电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相比而言,智胜发电厂则逐渐变得落后,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同时,智胜发电厂现有员工1600多人,人员严重超编,员工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

(二)绩效改革

新任厂长雄心勃勃,在企业中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绩效改革。实行绩效改革之后,员工的薪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岗位工资,岗位工资与岗位挂钩,基本固定不变,如果想要提高岗位工资,员工必须获得晋升。第二部分是经营工资,经营工资与当月的经营情况挂钩,如果企业赢利,员工就可得到多一些;假设亏损,那么,员工就会少拿一些,有时甚至没有,而且每个部门的经营工资系数不一样,按工作岗位的情况和重要性确定系数,解决工种之间的经营工资分配的公平问题。第三部分是年终的奖金,年终奖的分配根据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全年企业的经营情况,二是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

(三)陷入泥潭

经过两年的运行,智胜发电厂的业绩并没得到改观,究其原因,外部环境竞争加剧有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持续恶化,大部分员工人浮于事,做实事的员工少了,做老好人的员工多了,大家都不想得罪别人,都希望年终可以得到一个好评价。而在中层管理人员评价方面,由于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都有两名管理人员下岗,人际交往紧张,并且被淘汰的人员都不服,有人甚至向上级集团公司告状,整个企业的人事渐趋复杂。

三、失效分析

智胜发电厂希望借助360度反馈评价这种考核办法来提升企业的业绩,然而,在现实的管理中,却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收益,也就是说,360度反馈评价应用失效了。其实,360度反馈评价失效的情况并不少见,有调查资料显示,在600家应用该考核办法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没有获得实际效益,三分之一企业认为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业绩有所改善。

智胜发电厂应用360度反馈评价出现失效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目的失误

360度反馈评价主要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奖惩,将考评结果作为员工年终奖和职务晋升的依据。而360度反馈评价的结果一旦和奖惩联系起来,便很可能导致参加考评的员工提供虚假的信息,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大家彼此为对方打一个较高的分数,双方都受益,另一种是联合起来,打击报复某一个员工,造成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紧张。

(二)考核办法组合不当

在评价过程中,末位淘汰制的加入,导致中层管理人员更关心360度反馈评价的结果,从而在日常中工作更加小心翼翼,不敢得罪同级人员,也不敢得罪下级人员,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因为从评价结果来看,大家的分数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只要有一个维度的评价出现低分,就会拉低整个评价的分数,久而久之,整个企业就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状况。

(三)培训与指导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完全理解360度反馈评价的理念和执行要点,而且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与指导,就匆匆实行这种考核办法,造成了评价者不知如何评价别人,被评价者不知怎样处理自己的绩效反馈,部门管理者对绩效面谈毫无头绪,结果只能是简单地分发表格、填写表格和汇总表格,最后,员工们都怀疑这种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实践证明,当360度反馈评价用于不同的目的时候,同一评价者对同一被评价者的评价会不一样;反过来,同样的被评价者对于同样的评价结果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由此可见,当360度反馈评价主要是服务于员工的发展时,评价的结果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和公正,而当它的目的主要是进行人事管理时,评价结果相对来说就难以客观公正,极易失效。(注:文中的发电厂为化名。)

参考文献

[1]孙健敏.人力资源管理(一)(2004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马昭武,男,在职工商管理研究生,高级企业文化师、经济师、助理工程师和助理政工师。

上一篇: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下一篇:论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治理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