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韩再芬的戏

时间:2022-09-05 07:58:12

戏剧界常有演员十二红、十四红,或十五、十六红之说,意即这个年岁便走红梨园,然实不多见,可若把这样的说法用在韩再芬身上,却并不虚言。昔年,剧团演《莫愁女》,正逢演主角的演员病了,团长无奈,示意韩一试。初试,团长便大为惊愕:这丫头进团没有几年,何时把那名角的功夫都偷偷学到手?论唱论做,其丝毫不比名角逊色!剧中有一细节,公子被先生出诗问考,一时不能应对,这沦为丫环的莫愁女有心想助公子一把,情急中扔起一石,以指点迷津。此前,许多角色都照本宣科,可这丫头偏不一样,却弯身左看右看,方做起拾石头状轻轻地扔去。这添加的一个小动作,一下把那丫环的心理全道出来了。团长更为大愕,半天吐出一句话:小怪,真是个小怪!

那年,她才十四岁,此前两年,便拍了一部电视剧了。至此,这“小怪”便成了团里的台柱子。隔两年,她演电视剧《郑小姣》,每逢夜晚,竟万人空巷。女人们看着看着就哭了,又“扑哧”地笑了。次日,老太太们坐在门口议论着,上班的女人们亦议论着,仍是为那个非亲非故的郑小姣而哭而笑。这郑小姣俨然成为她们一家人了。又隔年,她演四大美人王昭君、杨贵妃、貂婵、西施,演孟丽君、李师师,演《女驸马》中女扮男装的状元秀,皆女人,皆不同命运又有相似之命运、有相似之个性又有不似之微妙,经她眼、经她腔、举一手、投一足,或委屈、或无奈、或悲愤、或矜持、或华荣,穷其技不尽,尽显万千气象。

自此,她成了大角儿,越益受人欢迎。三月,“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去外地乡间演出,有名角李萍、郭宵珍、马自俊、刘国平等,逢场必万人。演至第二日,村人纷纷相问,韩何时出?又言,韩不到,此活动只成功一半!时,韩正在北京开会,次一日有众名人合影、有上层要人共宴。韩闻乡民之情,为之所动,即于次日乘飞机、赶汽车至乡间。有知者围之水泄不通,或围看,或求以合照留影。当中有位尊者,有普通乡民田佬,其无一相拒;后时间所迫,只得声东击西,左盘右旋,众人相护,方脱身悄然入场。见此情景,众皆喟叹:今之社会,能远华丽、远好玩、远达官贵人,近大众、近乡村、近大地,实不多见也!

前些年,我曾应再芬之邀,同编剧刘云程先生去徽州游玩,亦即那年便有了《徽州女人》。这出戏剧情很简单,说一个女人与丈夫准备结婚,拜房那晚男人因不了解这女人,便逃婚去了外地。女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与小叔子拜了堂。这场恶作剧虽然有点悲伤,但女人并未失望,相信只要男人见到自己,自会回心转意,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苦等待中打发着岁月。几十年后,男人在外地做了官带着妻儿告老还乡,可故里已物是人非了。不仅剧情简单,人物也不复杂。戏,看似简单,却空灵。这样的戏,若无功力,则淡如白水。然而再芬每一念白、每一唱腔、每一台步、每一手势,尽在细微变化中如春蚕吐丝,一层层、一丝丝,把一个活泼的青春女子由年轻至年老的生命历程演绎得惟妙惟俏,如陈年老酒,意犹未尽。我很少把一出戏耐心地看完,而这回竟相继三场未厌。

我一直以为韩再芬在这出戏的演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当然,对这部戏的立意,我也曾存疑。如,关于女人守节,关于它的封建性,关于时代感,曾谓之再芬。再芬坦言,这种守节,这种执着的精神,正是今人所失去的东西,亦正是她一直孜孜不倦的抓这部戏的初衷。细想,如今物欲横流,世人多为利来、多为欲往,为蝇头小利可设陷阱、施绊子,浮躁不堪,还谈何精神追求,谈什么执着、节气呢?物质而得,而精神难立耶!如此看来,又能说其立意无现实意义?无时代感?

明张岱曾云: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囊,传之不朽。尝比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张岱处于明,自然无可谈今日摄像等现代手段留住一出好戏。然而我至今不明白的事也多,既然不明白就不要去弄明白吧!

上一篇:黄梅大鼓初探 下一篇:唢呐演奏的几个基本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