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风琴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9-05 06:56:02

管风琴的发展历程

管风琴作为一种乐器,通常在教堂和音乐厅中使用。在我国人们或许还对它不太熟悉,但在西方管风琴却非常流行,不论是在音乐厅、教堂或在居民家中,管风琴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管风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从第一个水压管风琴的出现(公元前250年)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管风琴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结构的?它经历了哪些重要的阶段和技术革新?以下的内容能让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标准的管风琴包括几个主要部分:音管、键盘、音栓和风箱等。音管建在风箱的上面,风箱中安装栓塞并与琴键相连接。演奏者靠操作琴键,将风箱中的气输送到音管中,然后产生乐音。

管风琴的音管包括金属制音管和木制音管。每一个音管只能发出单一音高的音。按照发音原理的不同,音管分为Flue音管(发音原理像竖笛)和Reed音管(发音原理像单簧管)。音管被分为不同的组,每一组包括一定数量的音管,按高低顺序的不同依次排列,并垂直地建在风箱的上面。音管的尺寸越小音越高,音管的尺寸越大音越低。同一组音管的尺寸不同,音高不同,但音色相同。通常一个管风琴包括好多个音管组,这些音管组被分配在不同的音管区,每一个音管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键盘。音管的形状被设计得各种各样,这是为了音色和音量的需要,如有的音管可以模仿小提琴的音色,有的音管可以模仿小号的音色,等等。音管的数量依管风琴的大小而定,最小的管风琴包括十二到二十四个音管,最大的管风琴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城市礼堂(Atlantic City Auditorium),包括三万三千个音管。一个标准的教堂管风琴至少包括几千个音管。平常你是看不到所有音管的,只能看到管风琴上方主体结构中的一些音管,但是这些音管有时是不发音的,它们仅起到装饰的作用。绝大多数音管都建在管风琴主体结构背面的音管屋内。

管风琴的键盘数量根据管风琴的大小而定。最小的管风琴包括一排琴键,最大的管风琴包括七排琴键和一个脚踏板键盘。通常一排琴键包括六十一个音(五个八度),脚踏板键盘包括三十或三十二个音(两个半八度)。

音栓是圆形的突钮,可以推进推出。它的主要作用是关闭或阻塞气流进入通向音管的通道,并控制音管的音色。据历史记载,音栓最早在1450年左右使用。通常一个音栓控制一组音管。如果一个管风琴包括两排琴键和一个脚踏板键盘,音管数多在一千五百个到二千个之间,它需要二十五个左右的音栓。一般来说,管风琴的键盘数越多,音管的数量也越多,要求的音栓数量也越多。在大型管风琴中音栓的数量多达几百个。

风箱是管风琴中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年代的不同和管风琴设计学派的不同,风箱的形状各异,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即将风箱中的气输送到音管中去,像上面所说的音管建在风箱的上面,风箱中安装栓塞并与琴键相连接。风箱中的空气通过键盘的操作输送到音管,然后音管发出乐音。

潘神萧(Pan Pipes)

潘神箫是一种芦杆制的吹奏乐器,或叫排箫。该乐器与古希腊“潘神”(一种长有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畜牧神)联系在一起。它由不同长度的芦杆编成一排,每一个芦杆上都有一个控制气流量的简单装置,用嘴吹奏。潘神箫被认为是管风琴的祖先。

水压管风琴(Hydraulic Organ)

公元前250年克特西比奥斯(Ctesibius)发明和建造了第一台水压管风琴。它以阿基米德原理将水抽到一个大罐子中;在抽水的过程中排出水汽,然后将这些水汽通入一排由不同长度组成的音管中(芦杆制)并发出乐音。每个音管都由一个键或杆子来控制,这些键或杆子的作用不仅能使音管发出有固定音高的乐音,同时还控制演奏中所需要的水汽量。这种管风琴的声音比较混浊,不清晰,音响效果不佳。水压管风琴在公元三世纪还在使用,它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最流行的乐器之一。

空气压缩管风琴(Pneumatic Organ)

公元395年第一个空气压缩管风琴建成,这之后水压(水动力)机械装置逐渐被以空气压缩原理的风箱所取代。这种管风琴体积较小,通常由多个儿童站在风箱的压缩板上用人力压缩风箱中的空气,然后凭借传出的气流吹奏这些不同长度的音管。演奏者在演奏的同时还要控制音管中空气的供给量。

中世纪教堂管风琴(Medieval Cathedral Organ)

中世纪一般指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随着古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到公元395年)的衰落,管风琴在中世纪的早期并不流行,一度传到中东地区,直到公元九世纪管风琴才又回到欧洲的音乐文化生活中。中世纪时期有三种不同形式的管风琴,即中世纪教堂管风琴、固定管风琴和便携式管风琴。

中世纪教堂管风琴主要是利用空气压缩原理来演奏的。在它的发展早期,琴键只有一排,音域也非常窄,只能弹奏简单的旋律。到了十二世纪,法国出现了两排键管风琴。在十三和十四世纪,教堂管风琴的设计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特别流行建造大的管风琴。最具代表性的中世纪教堂管风琴是建于1361年的德国哈伯斯塔特(Halberstadt)教堂管风琴,它的体积非常庞大,包括二十个风箱,演奏时需要十个壮汉同时用力将风抽到这些风箱中。其音管的尺寸高达二十九英尺,直径十四英尺。由于音管尺寸大,所以它使用脚踏板琴键,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控制空气的供应量。这种管风琴的结构也非常复杂,包括三排琴键和一个脚踏板键盘,其音域达三个八度。

中世纪教堂管风琴的音管已开始使用金属材料。音栓还没有被使用,直到1450年管风琴才逐渐开始使用音栓。

固定管风琴(Positive Organ)

这类管风琴最早出现在十世纪,它当初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小型教堂的需要。它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小,通常只包括一排琴键,一组或几组音管。演奏时或者要求演奏者自己控制空气,或者专门安排一个人控制空气。它的最大特点是琴键非常宽,有时演奏者必须用整个手去弹奏一个音(标准尺寸的琴键在十三到十四世纪才被发明)。尽管被叫作固定管风琴,但它仍然是可以移动和改变位置的。

便携式管风琴(Portative Organ)

这种管风琴非常小,可用一个带子挂在脖子上。它最早出现在十二世纪的英国,并且在接下去的三个世纪都非常流行。它的操作原理非常简单,右手弹奏,左手操作风箱。便携式管风琴一般有一组到二组音管,音域小于两个八度。这种管风琴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空气储存量有限,左手必须不停地工作才能保持声音的连续。便携式管风琴主要使用在教堂的宗教仪式中、贵族的私人礼拜仪式中或在表演圣经故事的奇迹剧中担任伴奏的角色。

自动弹奏管风琴(Mechanical Organ)

自动弹奏管风琴发明于十六世纪。顾名思义,这种管风琴的设计目的是自动弹奏,而不需要人来演奏。它的设计机械化,演奏机械化。和普通的管风琴一样,自动弹奏管风琴包括管风琴最基本的几个部分,如音管、键盘和风箱等,但增加了一个自动弹奏装置,它能储存一定数量的音乐。自动弹奏管风琴的尺寸各种各样,有的体积很大,有的很小。手摇管风琴(Barrel Organ)是一种小型的自动弹奏管风琴,它被放在木架上,木架下面有轮子,人们可以把它推到街上去演奏。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一些重要的作曲家均为自动弹奏管风琴创作过作品,如C.P.E.巴赫和莫扎特等,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扎特的《F大调行板》(K.616)等。

巴洛克管风琴(Baroque Organ)

巴洛克时期被认为是管风琴设计建造的黄金时期,其特点包括使用多排琴键及独立的脚踏板键盘,使用更多的音栓来调控音色和音量,同时音栓增加了调控模仿各种乐器的功能。管风琴的各部分(音管、键盘、音箱等)之间的协调更加敏捷,演奏者能精确地控制琴键和音管。不同的国家开始发展不同风格的管风琴,最著名的巴洛克管风琴学派包括荷兰学派和北德学派。在荷兰,标准的管风琴包括两排键和一个独立的脚踏板键盘,多个音管区,管风琴的每个角落都有漂亮的装饰。不像以前音管总是被遮挡在管风琴主体背面的音管屋内,不被人们看见,现在这些音管曝露在外,让人一目了然,起到装饰的作用。脚踏板键盘在北德变得越来越流行。巴洛克时期著名的管风琴设计大师包括施内特格(Arp Schnitger)和希尔伯曼(Gattfried Silbermann)等等。

浪漫主义管风琴(Romantic Organ)

在十九世纪,管风琴音管和音区的数量都比巴洛克时期有所增加。管风琴的设计更趋交响化,音色的变化更丰富多彩,并能演奏渐强和渐弱等效果。由于管风琴设计的交响化,声音宏亮,演奏者必须用更大的力量去按琴键,把更多的空气输送到音管中去。如何能使演奏者不需费太大的力气去按琴键,就让音管的发声更加宏亮?法国管风琴设计大师卡瓦列-库尔(Aristide Cavaille-Coll)发明了一种叫“Barker Lever”的杠杆,能使演奏者轻松触键,并把更多的空气输送到音管中去。

在浪漫主义时期,管风琴开始在音乐厅建造。著名的管风琴设计师包括沃克(Eberhard Friedrich Walcker)和维利斯(Henry Willis)等。

家用管风琴(Home Organ)

家用管风琴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家庭使用的需要,一般体积都很小,通常放在家庭的会客厅中。从家用管风琴的最早出现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旧式家用管风琴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还在使用,它使用空气压缩原理,两只脚要不停地踩在踏板上操作风箱,得到演奏中所需要的空气,其原理有点像风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家用管风琴应运而生,它的设计完全电子化,非常适合家庭使用。放在家里,它既是一件优美的乐器,又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家庭装饰。不论是旧式的家用管风琴还是现代的电子家用管风琴,它们的音量和色彩都是有限的。

现代教堂管风琴(Contemporary Church Organ)

1912年,第一台现代教堂管风琴诞生,它的发展主要在美国。现代教堂管风琴有效地结合了巴洛克时期的宫廷室内乐和浪漫主义时期交响化的特点,使用了大量的现代电子技术来替代传统的管风琴工作原理,并在保持传统管风琴音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这种管风琴代表了当今西方教堂管风琴的现状。

剧院管风琴(Theatre Organ)

剧院管风琴主要用来演奏背景音乐,最早使用在二十世纪初的无声电影中。它的各种设计都是为了剧情和特技的需要,如战争场面的音响效果和大型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等。剧院管风琴之所以能演奏各种不同的特殊音响效果,主要归功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剧院管风琴不仅能为这些电影中的特殊效果所使用,还能放在家里为娱乐所使用。

上一篇:特鲁索夫的魔幻“八季” 下一篇:钢琴演奏的背谱和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