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05 06:36:27

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摘要对从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到施工过程中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工程对上游库区和下游沿岸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73-02

1概况

柴河水库坝址区位于东经124°24′,北纬24°24′,距铁岭市区12 k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 355 km2,总库容6.36亿m3,设计灌溉面积2.67万hm2,设计工业和城市生活年供水8 150万m3。库区冬季寒冷干旱,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干湿季节分明。多年平均气温8.1~9.3 ℃,多年平均降雨量737 mm。流域内多低山丘陵,属长白山余脉,以松、柞、桦、杨等天然次生林为主。20世纪70年代由于只注重粮食生产,森林面积遭到大面积破坏,森林涵养水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柴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主要有:大坝上游坡块石护砌、反滤层更换、92.0 m高程以下抛石固坡,下游坡原护坡拆除、更换碎石护坡,上、下游坡马道、排水、坝端植物防护工程,工程管护房建设;东西坝端山体危岩处理;旧采石场生态改造;泄洪洞内渗漏处理,尾水渠第二消力池建设,渠底及岸坡钢筋混凝土板衬砌;溢洪道底板改造;闸墩、堰面、门体处理;泄洪洞进出口、溢洪道闸门液压改造;大坝、泄洪洞、溢洪道自动化工程建设;坝址区环境改造,库区绿化及水生态环境建设等。

2库区水质状况分析

水库局配合铁岭市环保局、铁岭市水文局对柴河水库水质进行长期监测,依据地表水评价标准(GB3838―2002)[1],按饮用水源Ⅱ类标准,根据各年度监测结果[2],对柴河水库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五”至“九五”期间,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1994、1995年丰水期pH最大值分别超过标准值0.81、1.10个pH单位。“十五”期间,5年均值超标项目为总磷,5年中pH一次值超标率54%,溶解氧一次值超标率13%,高锰酸盐指数超标31%,总磷一次值超标率56%,生化需氧量一次值超标率15%。水生生物状况检测,“八五”期间见藻类28属,属6个门;“十五”期间检出浮游植物5门46种,水生生物评价:溶解氧很高,化学需氧量低,底质不呈黑色,无硫化氢,植物有硅藻、绿藻,优势种为小环藻、颤藻等,动物以鲢鱼、鲤鱼、螺类为主,属轻污染。

3环境影响分析

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1.1大气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现场建筑扬尘、粉尘,运输车辆造成的扬尘、尾气等。机械运输、车辆行驶、爆破、土石方开挖等,将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飘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3-4]。此外,在水泥、钢材、模板、石料运输、装卸和搅拌机拌合混凝土、倒料过程中,将可能带来粉尘污染。

根据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施工材料有:水泥47 77 t,钢筋316 t,土石方开挖6.07万m3,块石护坡及抛填12.17万m3,碎石7.5万m3,砂子0.97万m3。经分析所产生的废气,以及拌合、筛分、材料装卸等产生的粉尘、扬尘,会造成局部空气污染。由于工程位于空旷的山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车流量较小,运输途中的粉尘、扬尘不大,同时道路又经常洒水维护,因而对施工区及沿线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会有明显影响[5-6]。

3.1.2工程施工中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时期,施工机械运行、岩石爆破、土方开挖、构筑物拆除、石材加工、模板支护、混凝土搅拌、浇筑、振捣等产生的噪声会对行人及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坝下游坡碎石面层由抚顺市购入,在材料运输过程中,从材料产地到施工现场,穿越部分乡镇,其车辆噪音对道路两旁近距离住户有一定影响,但因这条公路多为山区,影响住户较少。

大型机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凿岩机、皮带运输机、卷扬机、砂料筛分机、自卸卡车等38台。此外,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木工刨床、电焊机、切割机、一顿翻斗车、小型四轮车等49台。所产生的噪声强度高,特别是大型设备的噪声可达100~120 dB。作业区噪声对从业人员有一定污染,施工增加专用降噪设备,避免设备集中使用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人的危害[7-8]。

3.1.3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表现在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施工机械、砂石骨料的加工、清洗等生产废水是形成SS污染的主要源;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污水是产生COD、BOD5等的主要污染源。如果按施工期平均人数180人,人均日用水定额90 L计算,总用水量16.2 m3/d,按生活污水排放比例60%计算,则后者产生的生活污水9.72 m3/d。按COD和BOD5占生活污水中的浓度200、100 mg/L计算,每天产生的COD和BOD5污染量分别为1.944、0.972 kg。上述原因对地表及地下水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次除险加固,坝上游坝坡抛石加固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装载机装船、运送到各作业面,柴油泄漏会对库区水质产生石油类污染。安装专用防护设备避免柴油泄漏污染库区水质;上游坝坡块石翻砌、反滤料更换、西坝端山体危岩处理、旧采石场生态改造等项目均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修复技术,可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对库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长远的意义。

生活区及其他项目区均在库区下游,不会对库区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但铁岭市自来水公司在春、夏、秋三季以北水源取水为主,而北水源建在柴河下游河道,提取柴河水。因此,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减少工区生产、生活对库区下游河水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做好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使其由北水源提水为主,改为全部或大部分采用东水源管道引水,确保铁岭市民的生活用水质量。

3.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坝坡风化块石、碎石料清除、马道拆除、两坝端风化岩石拆除、旧采石场陡岩爆破削坡、泄洪洞洞内弃渣、溢洪道混凝土拆除物、旧管护房拆除等。总弃渣量31 089 m3,旧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石方开挖422.5 m3,四类土方开挖7 796.2 m3,外运弃渣15 686 m3,运入复合壤土7 500 m3,壤土2 500 m3,根据设计植草、种树;永久弃渣场用复合壤土填埋后栽植风景树。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恢复。

3.1.5施工期对从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噪声污染、气体污染、粉尘、震动等会对从业和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需配备专用保护用品,以降低对从业者的危害。施工人员生活区独立,应提高卫生环境条件,生活垃圾集中排放,以保证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3.1.6施工期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强调水土保持,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不同施工阶段实施不同的防护措施[9]。主要包括对工程开挖面、堆渣及施工场地的防护措施。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铁岭分站跟踪监测,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发生的基础条件。工程建设中虽然实施一定量的开挖、堆渣等活动,但该项目应用现代化跟踪监测手段,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防治措施,从管理和施工工艺上强调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初步形成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因地制宜、紧密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工程实际绿化面积4.32 hm2,共栽植乔木3 951株,栽植灌木4 377株,铺草坪2 040.33 m2,水腊绿篱1 869 m。乔、灌、草结合,林草治理措施与项目绿化美化相结合,很好控制了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3.2工程竣工后对环境的评价

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消除工程隐患的基础上,把坝址区生态环境改造和库区水生态环境修复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经过移山造坡、恢复植被,改造坝址区旧采石场,客土固化坝两端山体,生态防护墙解决西坝端山体危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果园改造等,工程管护区和流域内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水库管理自动化程度更高,防洪减灾措施更有效,这些都有利于管护区和流域生态环境改善。

4结语

柴河水库作为铁岭市唯一的生活与工业水源地,经除险加固后,工程完全达到设计标准,运行状况和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防洪标准提高,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兴利除弊的能力增强,对铁岭市乃至辽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已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建设加以改善,随着工程的运行很快恢复。因此,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在柴河水库除险加固的有效结合,不仅解除了工程安全隐患,同时也使水库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5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铁岭市环境保护局.柴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报告[R].铁岭:铁岭市环境保护局,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

[3] 宋建忠,姜志文.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在柴河水库水质分析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07(3):15-16.

[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6]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OL].(2001-08-02)[2011-08-02].http://www.envir.省略/law/airql.htm.

[7]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R].沈阳: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

[8]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S/OL].(1991-03-01)[2011-08-02].http://baike.省略/view/2257661.htm.

[9] 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铁岭分站.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R].铁岭:铁岭市水土保持技术服务部,2009.

上一篇:营口地区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下一篇:我国农村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任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