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产出性词汇发展中的石化现象及成因

时间:2022-09-05 06:33:12

二语产出性词汇发展中的石化现象及成因

摘 要: 在二语学习者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当词汇发展到较高阶段,产出性词汇能力往往不能与接受性词汇能力同步发展,产出性词汇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石化。本文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和促进词汇产出能力提高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 二语产出性词汇 石化现象 成因

1.引言

产出性词汇是指在说、写等表达性语言行为中能够使用的词汇(Nation)。从历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部分情况看,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写作的得分普遍比较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词汇运用水平低。许多的学习者和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英语学到较高阶段的时候,能够在书面与口头表达中自如运用的,往往还是初级阶段所学习的那些词汇。

本文用中介语石化的有关理论来分析这一现象。即,在学习的初期,学习者的二语能力直线上升,但到了某一阶段后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本文主要从二语词汇习得能力停滞不前这一现象的成因方面论述,继而提出促进词汇能力发展的教学或者学习方法。

2.产出性词汇能力的石化

Laufer(1998)针对以色列语言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量和产出性词汇量的发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调查显示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量发展显著,而产出性词汇量没有明显的发展;相对于接受性词汇,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了趋于石化的现象。吴旭东和陈晓庆(2000)的实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学习者的词汇产出能力在其语言水平由初级向中级发展时有较大的提高,但在由中级向高级发展时就往往停滞不前了。崔艳嫣与王同顺(2006)在与此相关的词汇量调查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Nan Jiang(2000)把二语词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词条中主要是形式信息而极少有内容信息;第二阶段是母语中介阶段,在这一阶段,二语词汇与相对应的母语词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使得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词汇时,二语词形及其母语对应词的词目信息同时激活;第三阶段是二语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二语词汇的语义、句法及词法信息高度整合,并融入词条中,使得二语中的词条与母语词条极为相似。他指出,学习者的二语词汇水平,在实际上,根本达不到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在第三阶段,二语词汇发展停止。

3.词汇产出能力石化的原因

产出性词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石化现象是符合中介语的学习规律的,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语言学习者缺乏足够的高度语境化的目标输入

Gass & Lakshmanan(1991)认为可以从语言学习的环境来理解二语学习。他们指出输入的质量可以导致中介于的石化。目前学生的词汇学习,主要依赖于课堂的词汇输入,尤其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所以词汇输入存在不连续性和不充足性。而且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只是关注于词汇的释义、搭配或者句型,很少讲解这些词汇的文体特征和语用习惯及它们的社会文化意义,这些就导致了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上缺乏语境化的输入。同时,学生在学习词汇的时候,主要依赖于词汇表、小型词典、电子词典,而这些途径获取的词汇信息是十分不完备的。而且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几乎都满足于相关词的汉语意思或相关汉语词的外语对应词。这样孤立地学词、记词,不注意词的使用环境,导致了对词的不准确理解和掌握。

3.2对低频词汇运用的回避

Nakuma指出回避现象也是导致石化的一个原因。在课堂的交际活动中,学生一般会使用高频词汇使交际更加流畅和赢得教师的好评。因为使用新学得的词汇必然会导致较高的犯错概率,所以就不会冒险去使用。学生会更加注重词汇和语法运用的正确性,而不是词汇的丰富性。因此,他们有意地采用回避和迂回表达的策略,反复使用掌握比较牢固的高频词,这一过程持续与重复必然导致产出性词汇量的停滞。

3.3不完善的语义网络

吴旭东和陈晓庆就中国英语学生词汇能力的发展作过调查。他们的研究表明,学习单词的过程是一个建立语义网络的过程。判断语义网络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到核心词是所能产出的与该词相关的其他此的数量及范围是否与操本族语者相似。该研究发现学习者到达外语学习的高阶段后,甚至连一些低频次的语义网络尚未发展完备。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学生过分关注词汇量的增长,而不注重词汇知识的深度发展。语言的输入和产出的机会上也不利于语义网络的建立和词汇能力的发展。

4.提高产出性能力的方法

4.1优化词汇输入质量

语言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存在的,任何语言行为都是由语音、表意的词和由联词成语篇的语法规则构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语言中心材料的表意词汇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因此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把词汇视为一个体系,必须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部关系。比如在聚合关系中,可以利用单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同音词关系等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单词的意义关系;在组合关系中,通过对搭配限制和句法搭配限制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词义的组合规律,增强积极的效果。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对单词的系统性知识,如词的功能、概念、内涵、搭配等意义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应有针对性地区分常用词和非常用词,有重点地进行词汇教学;应侧重对主动词汇的教学,突出重点,否则将事半功倍。同时,应该在词汇积累的计划、方法、策略、内容和词汇记忆的规律及技巧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有效地增加学生的产出性词汇量,真正达到自由的交际。

4.2激发词汇学习的动机

动机在学习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动机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二外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态度和需求。学习者的动机可以促进成功,成功也可以加强学习者的动机。如果学习者有强烈的动机学习目标语的话,石化现象就有可能被克服。

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学习者经常抱怨学习词汇比较枯燥。所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是值得教师讨论的一个话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词汇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增强学习词汇的信心。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枯燥的词汇教学,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词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讨论、角色扮演、讨论和竞赛等活动。同时,学生也应该改善词汇的学习方法,可采用观摩原声电影、听英文歌曲、做游戏、开设文化讲座和欣赏名著等多种形式来学习词汇,而不是一味地靠死记硬背。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对学生取的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被动性的学习变为主动性的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4.3创造词汇产出的机会

鼓励学生运用新学到的词汇不断产出高质量的语言输出,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基础,更新语言知识,使学生意识到从可以用目的语言表达过渡到更好地用目的语言来交流。教师应该帮助语言学习者树立接受性词汇必须经过有意识地努力才能转化为产出性词汇的观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组织培养学习者的产出能力,以实现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的转化。作文课和口语课是教师培养学生产出能力的重要场合,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在重视词汇和语法运用正确性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词的丰富性,鼓励学生使用他们不太熟悉的低频词。

5.结语

本文叙述了产出性词汇发展过程中石化现象,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式。对产出性词汇的研究很多,但是如何促进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转化,如何避免产出性词汇过程中的石化现象,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促进产出性词汇的发展,目前尚无定论。这可能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充分注意到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纵向差异,和不同学习者的横向差异。所以今后的研究应该力求解决以上问题。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Jiang,Nan.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Applied Linguistics,1987.

[3]Laufer,B.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t?[J].Applied Linguistics,1998.

[4]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崔艳嫣,王同顺.接受性词汇量,产出性词汇量与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路径及相关性研究[J].现代外语,2006.

[6]吴旭东,陈晓庆.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2004.

上一篇: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失效内因分析及其对策